“别吵,不然妈妈要来骂你了!”其实,这是我听过最难听的话

“别吵,作业快点写,不然妈妈要来骂你了”,说实话,这是我听过最难听的话。

“别吵,不然妈妈要来骂你了!”其实,这是我听过最难听的话

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遭遇这样的场景呢?一,自己作为家庭中有威严人物,为了让孩子在调皮面前停止行动,我们会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二,从别人嘴里说出的“威胁”。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表现在婆媳之间,就带孩子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分歧。

一般来说,做奶奶的都会成为那个“好人”,在不被允许吃零食的情况下,给孩子塞东西吃;在不被允许吃糖的情况下疯狂给孩子吃甜食。然而,因为过度的保护和宠溺,有脾气的孩子们通常都不喜欢听从老人的意见和建议,俗称“不懂事”,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就会被搬出来,用“别吵了,再吵爸爸/妈妈就要骂人了”,来吓唬孩子,以此“教育”孩子。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并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因为他意味着孩子对我们的恐惧,代表着孩子内心对父母的排斥与不亲近。

“别吵,不然妈妈要来骂你了!”其实,这是我听过最难听的话

因而,在家庭中,受“恐吓”的亲子关系多严峻,你知道吗?

1. 影响幼儿对父母的认知

在一项著名的调查中,孩子们被问及自己最崇拜的人是谁,大部分的孩子都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自己崇拜的名人,自己的偶像等,可是鲜少有人回答道:我最崇拜自己的父母。

这就是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幼儿对家长认可度不够高。我们都很清楚,孩子听家长的话,对于家长稍微大声一点儿的训斥会感到害怕那是因为孩子不敢忤逆我们,这是天生的家长权威的体现,可是让孩子真正服气,那才是最好的威严。

2. 关系到亲子间的关系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欢爸爸妈妈,一靠近或者单独相处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觉得奇怪、陌生、不自在?除了陪伴的缺失,多半是家长错误使用训戒造成的。而在这些训戒里,很大一部分是由威胁造成的。因为一次的害怕,孩子会心有余悸,等到下一次明明没有发生,只是被提到的时候孩子仍然会回忆起当初的那份恐惧感,从而觉得害怕。不得不说,“妈妈要来骂你了”这样的话,既让孩子恐惧父母威严,也会让爱的成分一点点流失。

学会同家人握手言和,这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面对家人之间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处理。

1. 理解他人的做法,并及时沟通

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因而,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情绪和事件而把整个大局都颠倒过来,去判断到底是自己对孩子还是长辈、其他人等。因为,每个人都以爱孩子、保护孩子为目的地,只是出发点不同,做法不一而已。所以,我们需要沟通,需要理解,需要充分肯定自己和家人的付出,这很重要。

2. 向孩子解释,而不是和亲人硬“刚”

一些宝妈宝爸觉得,自己也是好心为了孩子,凭什么把自己的努力说成是对孩子最不利的,而其他人一个糖果就解决了。于是,争吵愈演愈烈,孩子不仅在生活中受到了影响,其心理健康也面临巨大考验。因而,当我们出现家人用自己来“威胁”孩子的时候,一边我们要理解亲人,要和亲人沟通,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和孩子对话,告诉孩子我们的初衷,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有效化解家庭矛盾。

孩子的成长陪伴、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一方的问题。在学会面对生活变化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同生活握手言和。学会理解,多多包容,家庭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处理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困难。

“别吵,不然妈妈要来骂你了!”其实,这是我听过最难听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