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我們夫妻二人以前在服裝廠打工,一年掙不了多少錢,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可以養蝗蟲掙錢,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回家養蝗蟲,沒想到村民強烈反對。”宋大叔和尹大媽是安徽省渦陽縣人,提起當初的困難,他二人依然記憶猶新。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原來蝗蟲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它們把卵產在土中,村民擔心將來他們不養了,地下的卵會繼續變成蝗蟲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特別是老年人,很多經歷過蝗災,對這些害蟲特別擔心。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宋大叔說:“我保證不會危害你們的莊稼,如果你們的莊稼因此受損,我願意包賠一切損失。”經過耐心的說服教育,村民們終於同意了他們養殖蝗蟲。宋大叔介紹,他們養殖的蝗蟲營養價值很高,是一種純天然、無汙染、牧草養殖的綠色有機食品。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尹大媽正在餵食蝗蟲,據介紹這一棚一茬可產蝗蟲100斤,50天可產一茬,全年可產4茬,每棚利潤在4000元左右。她現在的主基地佔地100畝,共有大棚100座,其中30畝用來種牧草。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這是宋大叔種植的墨西哥玉米草,長勢比較快,一週可收割一次。宋大叔介紹,蝗蟲是一種直腸動物,吃了就拉,食量非常大,必須保證草料的供應,否則就可能血本無歸。同時還不能採收雜草,以免使用了受汙染的草料,可能會給蝗蟲帶來滅頂之災。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為了方便蝗蟲進食,工人們還要將玉米草打碎,然後在大棚中撒勻。這些工人都是他們同村的村民,很多還擁有自己的大棚,空閒的時候到基地打打零工。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大棚內溫度很高,可達到 50多度,人在裡面撒食,一會兒功夫就熱出一身汗來。在高溫環境下,蝗蟲生長很快,即使到了秋季仍在快速生長。大棚四周密閉很嚴,以免蝗蟲逃走危害莊稼。到冬天蝗蟲冬眠的時候,要將大棚拆下來,以免大雪壓榻大棚,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宋大叔介紹,全國其他地方的蝗蟲養殖業都遭遇過口感問題,也就是說不排腹的蝗蟲口感會發苦。而他經過上百次試驗獨創的保持食用蝗蟲的原味加工工藝,採用的獨特的排腹技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為養蝗蟲,他兩不顧全村反對


如今村民看到他們發家致富,也紛紛加入到養殖蝗蟲的行業,共同成立了蝗蟲養殖合作社,目前整個合作社共有大棚2900座,年產值3000多萬元。圖為村民將養殖的蝗蟲交到宋大叔的加工廠,準備排腹之後進行深加工,再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