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与丰腴:走进旅美作家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引言

严歌苓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旅美作家,她的作品被翻译为很多国家的语言饱受海内外人士的赞誉,也因为其在文字上呈现出来的极强的故事性和空间感被很多导演搬上了影视的银幕。

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中展现出来对女性的关注。正如她在小说《扶桑》中所阐释的自己对于雌性的理解:“母性包含了受难,宽恕,和对于自身毁灭的情愿,是最高层的雌性,她敞开自己,让你掠夺和侵害。”她的小说把女性“受难的光华”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些女性形象夹裹在无可规避的社会历史之中,跨越中美两国文化与社会的因缘际会,向我们缓缓走来。

厚重与丰腴:走进旅美作家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的专一与执着:《陆犯焉识》中的冯婉喻

爱情的主题向来复杂又沉重,不只是长相厮守的你侬我侬,那些甘愿付出的一厢情愿也格外扣人心弦。这种爱情模式的产生可能与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家庭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种扎根于现实的想法,严歌苓的文学作品不惜大量的笔墨用于描绘女性的付出、隐忍、等待与无奈。

《陆犯焉识》中的女主人公冯婉喻深受封建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但这些有关爱情的屏障在她第一次遇见陆焉识时就被打破了,虽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对陆焉识的聪明博学有所耳闻,但还是没有任何防备的对他产生了深深的迷恋,这也注定她在这场爱情之中处于被动。

而陆焉识却没有对冯婉喻的美貌动心,相反,他认为在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爱情,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并不是他所向往和期待的。于是,等待和付出占据了冯婉喻的大半个人生,在家庭生活中,她对陆焉识百般讨好;在陆焉识入狱时,她时常精心打扮后去探望;为了避免陆焉识被判死刑,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

这是一个女性的悲剧,也是一场爱情中的大忌,更是一个时代的映射。这样不平衡的关系注定这场爱情不会有好的结果,最后,陆焉识终于被释放了,但此时的冯婉喻已经失去记忆,但她没有忘记自己等待的宿命,虽然沉睡的记忆很难被再次唤醒,可对所爱之人的坚守却长存在她的心中。

厚重与丰腴:走进旅美作家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的宽容与博爱:《小姨多鹤》中的竹内多鹤

一九四五年日本的战败,让多鹤过早的承受了战争的摧残,逃亡中的无数突袭让她成了深处异国的孤儿,那些无法承受苦难的弱者选择亲手了解自己的生命,而多鹤凭借自己的坚持与韧性,从死亡的边缘幸存下来。就这样他被卖给了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家在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因为多鹤的加入,家庭关系也变得异常复杂与怪异。

虽然多鹤在张家的地位非妻非妾,十分尴尬,但语言的隔膜、种族的差异、心灵的壁垒都没有阻碍她内心的宽容与博爱,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是知足的。当被抛弃的她再次回到张家时,发现孩子们都不再需要她,她几乎崩溃和绝望,但是心中母性的光辉让身处绝境的她继续选择为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她对所有经历的苦难和伤害自己的人选择宽容,她对这跨越国界的一切选择博爱,这一切都使得多鹤这个角色更加饱满,也更令人同情。

厚重与丰腴:走进旅美作家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的至善与至美:《少女小渔》中的小渔

出身于无权无势的普通家庭的小渔从十七岁起就步入了社会,她当护士开始自食其力的赚钱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即将出国的江伟,两人之间萌生出了爱情的火花。她追随江伟来到美国,在这里,虽然他们没钱没地位,但两人之间的甜蜜幸福也使得日子的清苦嘈杂微不足道。

后来一系列的变故接踵而至,也是这些难以预料的变故,让这位少女至善至美的性格发掘的这样深刻。江伟为了解决移民身份,在朋友的帮助之下给小渔找了一位意大利老头假结婚,可是小渔非但没有为自己感到不公和委屈,她难过的是江伟,在证婚仪式上,怕江伟尴尬难堪,体贴地不去看他;她替老头难过,认为他七十多岁的爷爷辈的人了还要在这样的丑剧中艰辛卖力地演戏,一辈子都没指望做回新郎,只能在戏中过现实的瘾。

小渔这个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边缘人,西方社会“弱族”判断的“中国”身份,再附上弱势女性的特质,却有着至善至美的人格,善良包容,对人保有怜悯之心,愿意用她柔韧的身体和温暖的心,把所有苦痛和危难都感化;同样作为边缘人的江伟却因为个人品性上的自私、猜疑、嫉妒、懦弱等人性的弱点而迷失了自己,既一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也埋葬了昔日温馨甜蜜的幸福。这样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感觉到一个西方社会之下,小渔独有的东方女性的柔韧问候与至善至美,也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下营造出一份和谐。

厚重与丰腴:走进旅美作家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严歌苓笔下女性人物的审美价值

游走在世界各国,汲取了丰富的东西方文化营养,阅尽滚滚红尘之后,严歌苓始终怀着一颗宽广而慈悲的心,继续用文字去告诉大家,她在残酷中发现的温情、在黑暗里找到的光亮。细数严歌苓每一部作品,都是呕心沥血之作,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背后,是作者倔强而痴情的坚守。她的这份坚守,让我们体会到一位位鲜活的女性形象之下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价值。

一方面,这些背景、经历各异的女性角色引导着人们反思现实。文学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她最大的力量就在于可以让我们通过作者的一己之力来体会不同的别样人生,并从中窥见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相对于普通的劳苦大众而言,这些经历苦难的女性形象更能对社会的是非苦难、人情冷暖进行客观冷静的判断。我们可以选择对她们在大是大非中展现出来的自私愚昧加以批判,也可以对她们水深火热中的挣扎与沉浮进行悲悯和感叹。但无论如何,都令我们去思考如何面对现实,如何与社会中的逆流抗争。

厚重与丰腴:走进旅美作家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展现出丰厚的人文内涵,号召我们用人文主义的精神关注女性的成长与觉醒。在一个男权充斥的时代里,女性是弱势群体,她们在社会的角落中遭受了更多的不公平待遇,她们天生敏感的特质是她们不像男性一样去追求一番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她们的付出更多是隐形的,是容易被忽视的。不管是徐文秀、伊娃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还是竹内多鹤、万红展现出来的优秀的女性特质,严歌苓都是在用自己的文字去反对男权社会对女性带来的桎梏与束缚,来引导读者感受这些角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结语

“女性不是愉悦男性的客体,女性自身也可以是被取悦的人。”严歌苓如是说。大部分的女性历史在研究女性时都忽视了女性的主体性,而严歌苓恰如其分的指出了这一缺陷。她作品中的中国女性,艰难地生存于时代的逆流之下和中西文化夹缝之中,处于“看”与“被看”的历史境地。 她们在被动接受救赎的同时不忘对其审视,在自立自强之中充满对自由的渴望。

女性的自由之路在何方呢?或许我们无法给出一剂适用于所有个体的救世良药,但研读过严歌苓的作品之后,至少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这条路来自于强者的抗争意识,来自于女性的自强自立,更来源于祖国的发展与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