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與豐腴:走進旅美作家嚴歌苓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引言

嚴歌苓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旅美作家,她的作品被翻譯為很多國家的語言飽受海內外人士的讚譽,也因為其在文字上呈現出來的極強的故事性和空間感被很多導演搬上了影視的銀幕。

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中展現出來對女性的關注。正如她在小說《扶桑》中所闡釋的自己對於雌性的理解:“母性包含了受難,寬恕,和對於自身毀滅的情願,是最高層的雌性,她敞開自己,讓你掠奪和侵害。”她的小說把女性“受難的光華”描寫的淋漓盡致,這些女性形象夾裹在無可規避的社會歷史之中,跨越中美兩國文化與社會的因緣際會,向我們緩緩走來。

厚重與豐腴:走進旅美作家嚴歌苓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的專一與執著:《陸犯焉識》中的馮婉喻

愛情的主題向來複雜又沉重,不只是長相廝守的你儂我儂,那些甘願付出的一廂情願也格外扣人心絃。這種愛情模式的產生可能與當時社會中女性的地位和家庭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正是因為這種紮根於現實的想法,嚴歌苓的文學作品不惜大量的筆墨用於描繪女性的付出、隱忍、等待與無奈。

《陸犯焉識》中的女主人公馮婉喻深受封建傳統保守思想的影響,但這些有關愛情的屏障在她第一次遇見陸焉識時就被打破了,雖然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對陸焉識的聰明博學有所耳聞,但還是沒有任何防備的對他產生了深深的迷戀,這也註定她在這場愛情之中處於被動。

而陸焉識卻沒有對馮婉喻的美貌動心,相反,他認為在他們之間並不存在愛情,這種沒有愛情的婚姻也並不是他所向往和期待的。於是,等待和付出佔據了馮婉喻的大半個人生,在家庭生活中,她對陸焉識百般討好;在陸焉識入獄時,她時常精心打扮後去探望;為了避免陸焉識被判死刑,她不惜出賣自己的肉體......

這是一個女性的悲劇,也是一場愛情中的大忌,更是一個時代的映射。這樣不平衡的關係註定這場愛情不會有好的結果,最後,陸焉識終於被釋放了,但此時的馮婉喻已經失去記憶,但她沒有忘記自己等待的宿命,雖然沉睡的記憶很難被再次喚醒,可對所愛之人的堅守卻長存在她的心中。

厚重與豐腴:走進旅美作家嚴歌苓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的寬容與博愛:《小姨多鶴》中的竹內多鶴

一九四五年日本的戰敗,讓多鶴過早的承受了戰爭的摧殘,逃亡中的無數突襲讓她成了深處異國的孤兒,那些無法承受苦難的弱者選擇親手瞭解自己的生命,而多鶴憑藉自己的堅持與韌性,從死亡的邊緣倖存下來。就這樣他被賣給了張儉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張家在國仇家恨的大背景下因為多鶴的加入,家庭關係也變得異常複雜與怪異。

雖然多鶴在張家的地位非妻非妾,十分尷尬,但語言的隔膜、種族的差異、心靈的壁壘都沒有阻礙她內心的寬容與博愛,她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是知足的。當被拋棄的她再次回到張家時,發現孩子們都不再需要她,她幾乎崩潰和絕望,但是心中母性的光輝讓身處絕境的她繼續選擇為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她對所有經歷的苦難和傷害自己的人選擇寬容,她對這跨越國界的一切選擇博愛,這一切都使得多鶴這個角色更加飽滿,也更令人同情。

厚重與豐腴:走進旅美作家嚴歌苓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的至善與至美:《少女小漁》中的小漁

出身於無權無勢的普通家庭的小漁從十七歲起就步入了社會,她當護士開始自食其力的賺錢養家。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即將出國的江偉,兩人之間萌生出了愛情的火花。她追隨江偉來到美國,在這裡,雖然他們沒錢沒地位,但兩人之間的甜蜜幸福也使得日子的清苦嘈雜微不足道。

後來一系列的變故接踵而至,也是這些難以預料的變故,讓這位少女至善至美的性格發掘的這樣深刻。江偉為了解決移民身份,在朋友的幫助之下給小漁找了一位意大利老頭假結婚,可是小漁非但沒有為自己感到不公和委屈,她難過的是江偉,在證婚儀式上,怕江偉尷尬難堪,體貼地不去看他;她替老頭難過,認為他七十多歲的爺爺輩的人了還要在這樣的醜劇中艱辛賣力地演戲,一輩子都沒指望做回新郎,只能在戲中過現實的癮。

小漁這個在異質文化語境下的邊緣人,西方社會“弱族”判斷的“中國”身份,再附上弱勢女性的特質,卻有著至善至美的人格,善良包容,對人保有憐憫之心,願意用她柔韌的身體和溫暖的心,把所有苦痛和危難都感化;同樣作為邊緣人的江偉卻因為個人品性上的自私、猜疑、嫉妒、懦弱等人性的弱點而迷失了自己,既一手葬送了自己的愛情,也埋葬了昔日溫馨甜蜜的幸福。這樣鮮明的對比更讓我們感覺到一個西方社會之下,小漁獨有的東方女性的柔韌問候與至善至美,也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下營造出一份和諧。

厚重與豐腴:走進旅美作家嚴歌苓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嚴歌苓筆下女性人物的審美價值

遊走在世界各國,汲取了豐富的東西方文化營養,閱盡滾滾紅塵之後,嚴歌苓始終懷著一顆寬廣而慈悲的心,繼續用文字去告訴大家,她在殘酷中發現的溫情、在黑暗裡找到的光亮。細數嚴歌苓每一部作品,都是嘔心瀝血之作,在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背後,是作者倔強而痴情的堅守。她的這份堅守,讓我們體會到一位位鮮活的女性形象之下所蘊含的豐富的審美價值。

一方面,這些背景、經歷各異的女性角色引導著人們反思現實。文學來源於現實,卻又高於現實,她最大的力量就在於可以讓我們通過作者的一己之力來體會不同的別樣人生,並從中窺見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價值觀。相對於普通的勞苦大眾而言,這些經歷苦難的女性形象更能對社會的是非苦難、人情冷暖進行客觀冷靜的判斷。我們可以選擇對她們在大是大非中展現出來的自私愚昧加以批判,也可以對她們水深火熱中的掙扎與沉浮進行悲憫和感嘆。但無論如何,都令我們去思考如何面對現實,如何與社會中的逆流抗爭。

厚重與豐腴:走進旅美作家嚴歌苓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這些作品中的女性展現出豐厚的人文內涵,號召我們用人文主義的精神關注女性的成長與覺醒。在一個男權充斥的時代裡,女性是弱勢群體,她們在社會的角落中遭受了更多的不公平待遇,她們天生敏感的特質是她們不像男性一樣去追求一番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她們的付出更多是隱形的,是容易被忽視的。不管是徐文秀、伊娃所面臨的不公平待遇,還是竹內多鶴、萬紅展現出來的優秀的女性特質,嚴歌苓都是在用自己的文字去反對男權社會對女性帶來的桎梏與束縛,來引導讀者感受這些角色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結語

“女性不是愉悅男性的客體,女性自身也可以是被取悅的人。”嚴歌苓如是說。大部分的女性歷史在研究女性時都忽視了女性的主體性,而嚴歌苓恰如其分的指出了這一缺陷。她作品中的中國女性,艱難地生存於時代的逆流之下和中西文化夾縫之中,處於“看”與“被看”的歷史境地。 她們在被動接受救贖的同時不忘對其審視,在自立自強之中充滿對自由的渴望。

女性的自由之路在何方呢?或許我們無法給出一劑適用於所有個體的救世良藥,但研讀過嚴歌苓的作品之後,至少會有一個大致的方向。這條路來自於強者的抗爭意識,來自於女性的自強自立,更來源於祖國的發展與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