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夷簡向皇帝少磕一個頭,卻讓大家看出了他即將倒臺

《清平樂》中的呂夷簡,老謀深算,在與所有人的對決中,最終都勝出。當年郭皇后被毒死,范仲淹懷疑呂夷簡主謀,不斷彈劾他。而宋仁宗也知道範仲淹有才,一心為公,但相比於呂夷簡來說,宋仁宗還是更需要呂夷簡一些,就把范仲淹貶到地方去了,目的是保護范仲淹,知道範仲淹鬥不過呂夷簡。不過,呂夷簡太厲害了,也讓宋仁宗感到害怕,終於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宋仁宗徹底終結了呂夷簡的仕途。

慶曆二年(1042年)冬天,天很冷,年過60歲的老宰相呂夷簡仍是風雨無阻的上早朝。在大殿中,呂夷簡的存在就猶如泰山一般震懾著文武百官,那種力量和威嚴,對官員們來說,比宋仁宗還要強大。20多年來,大宋王朝的每一個重要決策和官員的任免,都脫離不開呂夷簡的掌控。

呂夷簡向皇帝少磕一個頭,卻讓大家看出了他即將倒臺

《清平樂》中的呂夷簡

今天的這次早朝,似乎與往常一樣沒什麼區別,呂夷簡和眾臣一起等著仁宗皇帝的到來。只不過,今天呂夷簡起得特別早,因為昨晚接到西線軍報,說西夏派出特使前來講和,向宋稱臣。於是,整個一晚上呂夷簡都沒有睡好,就想著早朝皇帝肯定會問對策,就思考了一晚上,早上又起得很早,精神顯得有些不濟。終於,仁宗來了,呂夷簡帶著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此時的呂夷簡顯得精神有些恍惚,以為行拜大禮結束,就站了起來。但是,站起來的呂夷簡發現,文武百官仍然在跪拜磕頭,滿朝的宦官、宮女都在盯著自己,而高坐在龍椅上的仁宗也一臉錯愕得看著自己。

呂夷簡大驚失色,急忙下跪,跟著大家繼續磕頭行禮,但明顯慢了半拍,文武百官都看得一清二楚,但都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指責呂夷簡。散朝之後,呂夷簡就前往中書省辦公,宋仁宗特命宦官給呂夷簡送去炭火和薑湯。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那就皆大歡喜了,但是,接下來事情的發展讓呂夷簡始料未及。

因為,宋朝向來是以儒學治國,非常注重禮制。朝堂失儀,輕則罰俸,重則免官,百官們都對呂夷簡少拜一拜議論紛紛,不免有些幸災樂禍。

呂夷簡向皇帝少磕一個頭,卻讓大家看出了他即將倒臺

呂夷簡

其中,有一個叫張弘的舉子,聽到了這件事情後評價說:“呂公擔任宰相很久了,絕不是一個不謹慎的人。這次呂公朝會失儀,乃是老天奪去呂公的魂魄,估計呂公命不久矣。”這本是酒桌上隨口一說,但這話卻在京城官場迅速傳開,百官都在議論說:“快了快了,呂夷簡快要倒臺了!”

大家之所以這樣議論,一個重要原因是呂夷簡一直都立身嚴謹,幾乎達到了苛刻的地步。自從他拜相以來,上早朝,從未因個人原因遲到過,甚至每天進入大殿,站立的位置,都是同一塊磚,分毫不差。而這次呂夷簡竟然在朝堂失儀,一貫正確、永不犯錯的呂夷簡,竟然會在百官面前出現一次失誤,而且是那麼明顯,這就讓人不免浮想聯翩了。

果然,辦完公事回到家的呂夷簡,竟然真就一病不起,幾天時間病情加重,根本無法上朝處理政務。

呂夷簡病倒了,宋仁宗就發愁啊,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廷也不可一日無宰相啊。於是,大權都落在了晏殊身上,在呂夷簡主政時期,晏殊雖然職位上是樞密使兼宰相,也是一品大員,但晏殊都是站在呂夷簡身後。現在也是如此,呂夷簡雖然病重,但晏殊在處理一些公務,遇到難以決斷的,都會先派人請示一下呂夷簡,呂夷簡點頭之後再呈報仁宗。

因為,晏殊是個明白人,就算呂夷簡病重,但依然是朝中一把手,自己還需要夾著尾巴做人。

但是,呂夷簡的病情不但未有好轉,還加重了,中風了,連右手都抬不起來。宋仁宗聽說了之後,還派人送去自己的鬍鬚,轉告呂夷簡說:“聽聞天子的鬍鬚可以治療百病,朕擔憂呂公,特剪下鬍鬚賞賜給你。”

呂夷簡當然知道鬍鬚治病是騙人的,但皇帝的恩寵讓他感動得稀裡糊塗。感動之餘,呂夷簡也開始反思,覺得自己已經病成這樣了,再把持著朝政也不太好,就向宋仁宗上書請求辭去宰相之位。但是,宋仁宗沒有同意,只是暫且讓晏殊、章得象等人處理日常工作,軍國大事方面難以決斷的,還需要前往呂府與呂夷簡商量,為此,還加封呂夷簡為司空、平章軍國重事。

宋仁宗不但不同意呂夷簡辭官,還對他加官進爵,以示恩寵。但是,一些精明的官員卻認為,皇帝給呂夷簡加官進爵只是表象,背後卻是帝王心術。因為,仁宗皇帝自少年即位,開始是活在嫡母劉太后的陰影之下,等到20多歲好不容易親政,朝政又被呂夷簡把持。從忠誠度方面來說,呂夷簡確實是很高,對仁宗是絕對的忠誠。但是,呂夷簡掌控朝堂的時間太久了,而且整人的手腕也太高明瞭,這讓年過30歲的宋仁宗,除了對呂夷簡有一份尊敬之心外,也難免生有畏懼之心。(呂夷簡整人手段:《 》)

現在呂夷簡病重,正是宋仁宗撤掉呂夷簡的好時機,但他不想自己出面,自己要當一個好人,壞人讓別人去當,宋仁宗一直是這樣乾的,如廢掉郭皇后,當年就是暗示呂夷簡出手的。現在要剝奪呂夷簡的權力,也需要借別人之手,這點可以從接下來官員對呂夷簡的彈劾看出來。

慶曆三年正月,陝西轉運使孫沔第一個站出來向呂夷簡開火,上奏仁宗,列出了呂夷簡幾大罪狀。

1,自宋朝開國至今,有八十年有餘,在本朝景佑年間之前,朝廷都不追究上書言事者,不打壓反對派,朝堂上准許有不同的聲音。可如今的朝廷,卻沒有一個人敢向陛下進言,這是一件悲哀的事。

2,地方州縣官員都是一些年老昏聵的庸才,沒有一點朝氣。

3,在對外方面,與西夏開展都失敗,如今的大宋,可謂是內外交困,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呂夷簡。

孫沔指出的這些問題,都是事實,但如果全都算在呂夷簡的頭上,就不太合理了。呂夷簡上臺,確實擠走了很多敢於挑戰他權威的官員,如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等人,甚至還扳倒了宰相王曾,不分官位高低,一律貶斥到地方。從此,放眼整個朝廷,再也沒有人敢挑戰呂夷簡,關於這一點,孫沔確實是沒有冤枉呂夷簡。

呂夷簡向皇帝少磕一個頭,卻讓大家看出了他即將倒臺

但是,官員庸碌無為和軍事失敗,其根本原因還是宋朝本身的問題,是宋朝建國之初的制度缺陷導致的必然結果,如三冗三費、崇文抑武等。一旦地方發生民變,北宋多采取招撫政策,讓那些饑民參軍。如此一來,官員越來越多,軍隊越來越多,開支自然越來越多,這些都不是與某個官員有關。

因此,當孫沔的奏章上去後,大家都為孫沔捏一把汗,但是,宋仁宗卻是把奏章壓下來,當著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既沒有褒獎孫沔,也沒有斥責他。不久,歐陽修、餘靖等臺諫官紛紛上表,彈劾呂夷簡,朝堂上掀起了陣陣“倒呂”浪潮。

而此時的呂夷簡,也明白自己的仕途快走到頭了,因為宋仁宗沒有像往常一樣斥責挑戰呂夷簡的孫沔,就是一個重要的信號。當聽聞被孫沔彈劾後,告訴前來探望他的晏殊等人說:“元規(孫沔)說的都是勸我改過的話,說得實在太好了,只是可惜我晚聽到十年啊。”

不久,呂夷簡再次遞交辭呈,宋仁宗就下詔,同意了呂夷簡的辭呈,免去他宰相一職,呂夷簡時代正式結束了,很快將迎來范仲淹的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