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關首次截獲沙漠蝗!同口岸曾截殺近4噸染疫進口玉米種子

據上海海關4月23日公佈,其隸屬浦東機場海關近日在對來自西亞的一批不鏽鋼板木質包裝實施現場檢疫時,截獲活體蝗蟲1只,經實驗室鑑定為沙漠蝗雄性成蟲。這是我國口岸首次截獲這一有害生物,一時間引發多方關注。

經後續監測,上海口岸未發現沙漠蝗疫情。浦東機場海關按規定對相關貨物、木包裝及周邊環境實施除害處理,築牢了國門生物安全防線。

我國海關首次截獲沙漠蝗!同口岸曾截殺近4噸染疫進口玉米種子

沙漠蝗是一種重大遷飛性農業害蟲,已有數百年曆史,近一段時間開始進入國人的視野。2019年以來,西非、西南亞的多個國家遭受歷史上罕見的沙漠蝗災害,索馬里和巴基斯坦等多國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聯合國糧農組織為此發出紅色預警。

不過,從史料記載看,現有出版文獻和中科院考察結果,歷史上沙漠蝗僅在我國雲南南部及西藏與尼泊爾毗鄰的聶拉木縣有零星分佈,沒有危害的記錄。

基於生活習性、發生危害記錄、遷飛路徑,專家普遍認為這次周邊國家出現的沙漠蝗遷入我國幾率很低。為防患於未然我國,仍堅持風險意識,提前佈防。3月9日,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聯合制定印發了《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御蝗於境外、備戰於境內”,一旦發生沙漠蝗入侵,立即作除害處理。這次《預案》還特別指出,要加強口岸監測及入境檢疫。

除了看得見的有害生物,一些種子病毒同樣不容忽視。

近期,同樣是浦東機場海關,還截獲了2批自智利進口帶有玉米矮花葉病毒的玉米種子。

玉米矮花葉病毒是引起玉米矮花葉病的病原之一,嚴重危害包括玉米、高粱和甘蔗等作物在內的多種禾本科植物,可導致植株褪色、矮化、不育和提早枯死。該病毒可藉助於蚜蟲在植株與植株、田塊與田塊之間傳播。

我國海關首次截獲沙漠蝗!同口岸曾截殺近4噸染疫進口玉米種子

玉米矮花葉病

資料顯示,玉米矮花葉病1968年在河南省部分地區首次發生,僅河南輝縣就曾因此損失糧食2500萬公斤。導致我國玉米矮花葉病的病原有多種,主要病原是甘蔗花葉病毒。此次截獲的玉米矮花葉病毒是另一種不同的病毒,在我國暫無分佈報道。

玉米是我國主糧之一,一旦傳入該病毒,將嚴重威脅包括玉米、高粱在內的我國糧食生產安全。所幸,上海海關提前一步將這一病毒扼殺在搖籃裡——這2批共計3.91噸染疫玉米種子已在海關監管下銷燬。

在嚴防新冠疫情輸入的同時,上海海關時刻提高植物疫情防控的警覺性,利劍在手,嚴防“生物入侵”,切實守護了“國門”生物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