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到底是幹什麼的?不是管人,不是抓事,而是做這3件事

點擊右上角 【關注我】 每天帶你看看管理這點小事兒 滿滿乾貨!把管理揉碎了說給你聽

個人認為,這篇不僅適合管理者看,作為員工,我們也需要能夠判斷:什麼是好的管理者,以及為誰工作更有利於自己發展。另外,如果有志於成為管理者,也需要知道這些。

找意義

經常有創業公司CEO、五百強企業高管來問我:你給那麼多企業做過諮詢,能不能告訴我,什麼樣的激勵體系是最有效的?

核心在於:沒有人願意為別人工作,我們都只為自己工作。

任何外部的激勵方式,都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We do what we have to do, so we can do what we want to do.(為了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我們不得不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這大概是大部分人對於工作的態度。

領導到底是幹什麼的?不是管人,不是抓事,而是做這3件事

但是,就如同我曾經說過,如果我們把某件事情認為是討厭的(比如:學習和工作),為了其它目標(比如說謀生)才去做它,那我們是無法全情投入的。

而當今時代的工作,不像流水線操作工,是否全情投入結果都一樣,當今時代的工作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當你討厭某件事的時候,是很難有很大產出的。並且,如果外部激勵用得太多,還會沖淡一個人的內部動力。

對於管理來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錢不能少,但給了錢還真的不夠。

馬克斯韋伯曾經說過:人類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網上的動物。讓員工找到“為自己工作”的意義,才是管理者最大的成功。

那麼,如何讓員工找到意義感呢?意義來自於什麼呢?在我看來,無外乎兩個方面:

1、幫助他人的意義

如果你的公司做的是一件改變和影響他人的事情,那麼一定要讓你的員工知道,並且,可以在招聘的時候,有意篩選相同價值觀的人。

領導到底是幹什麼的?不是管人,不是抓事,而是做這3件事

2、成就自己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成為更好自己”的強烈慾望,而工作,是實現這個願望的重要途徑之一。

只有真正瞭解你的員工,願意放低自己、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

每個人都需要意義感,而管理者的有用功之一,就是去挖掘他們的意義感。

授之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話大家都懂,然而做到的並不多,因為管理者和員工雙方,都沒有動力以及能力:

從員工角度來說,不願意學“漁”。在工作中遇到難題,得到“魚”之後,可以很快拿到答案,是很有成就感的。比如你想寫份活動方案,領導手把手教你怎麼寫,你按照他的思路來,一來省去無用功,二來感覺自己學到了。

但如果想要學習“漁”,就會面臨挫敗感,

因為研究表明:我們的學習方式是從錯誤中學習。比如還是寫活動方案,如果領導讓你先去思考,大部分人會抓狂,一來想錯方向會被領導否定,二來覺得好幾個小時都在思考,卻沒有得出正確答案,非常挫敗。

領導到底是幹什麼的?不是管人,不是抓事,而是做這3件事

而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也不願意“授漁”。

因為一方面,現在員工的平均在職時間很短,很可能培養好了就走了。

另一方面,人的成長需要時間,比如最簡單的一個“說話條理清晰”,最快也得3個月見效,所以管理者沒有耐心。

這時候你們要怎麼合作呢?

按理來說,你自己樣樣都強,一個人工作的時候,效率是最高的。但我們知道這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在一件事情上花費了很多精力,另一件事情上勢必會減少,所以你不得不分工。

那怎麼分呢?

你去做更有比較優勢的事情——管理和決策,因為你雖然執行能力也比他強2分,但是管理和決策能力卻比他強4分。如果把你的時間花在執行上面,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管理和決策的事情了,機會成本非常高。

領導到底是幹什麼的?不是管人,不是抓事,而是做這3件事

所以,不要從某個任務、某個星期這樣的短期利益看問題,管理者只有對員工授之“漁”,整個團隊的資源才能更有序、高效地配置。而這時候,每個作為個體的人,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發揮的能力也是最大化的。

劃重點

如果你去問一個職場人:你現在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八成他會跟你說:怎麼跟老闆相處。

管理者跟員工,雖然最終的大目標一致,但在很多問題上,立場是不同的,這種矛盾是天然存在的。

原因很簡單,管理者看到的信息,跟員工看到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作為管理者,你接觸的是戰略、方向、行業、公司,你有機會跟CEO討論重要決策。但員工不一樣,他們每天接觸的就是自己部門的同事,層級都差不多,他們沒機會參與重大決策,看不到全貌。

領導到底是幹什麼的?不是管人,不是抓事,而是做這3件事

這種信息不對稱,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如果你只看鏡頭裡面的圖像,會發現是左邊的人想要傷害右邊的人。但鏡頭裡面的圖像只是截取,只反映了畫面圓圈的那部分。如果你能夠看到全部視角,才會發現,原來事實恰恰相反。

這就是造成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天然矛盾的原因。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看到的畫面不同,而且誰都認為自己親眼看到的是對的。

只有不斷劃重點,才能減少管理者和員工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當然,劃重點的方式就很多了,比如通過晨會、定期面談、績效管理工具等等。

我們自己公司,每週一早上會有一個晨會,其中一個議程就是:每個人把自己這周的工作說一下。

這個方法,一方面能夠讓員工學會計劃自己一週的工作內容,不會變成“應激式”工作;另一方面,在此過程中,如果有員工的工作在我看來不是重點,我就會指出來,幫他糾偏,這樣才能確保整個團隊的資源是花在刀刃上的。

更多成功的管理經驗,需要一點一滴的慢慢積累!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程:涵蓋"運營、銷售、營銷、管理、商業、文案"等,都是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優秀經驗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