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詩人皎然,有論詩代表作《詩式》,標舉謝靈運之藝術境界

皎然(約720~?),俗姓謝,字清晝,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自稱謝靈運十世孫。中唐詩僧、詩論家。皎然於開元末、天寶初曾應進士試,未第,後出家為僧。至德後定居吳興,與靈澈、陸羽為友。有詩名於大曆、貞元間,與韋應物、顧況、秦系、孟郊、皇甫曾、李嘉祐等眾多詩人皆有往來唱酬。

中唐詩人皎然,有論詩代表作《詩式》,標舉謝靈運之藝術境界

皎然

尤其大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召集文士三十餘眾修撰《韻海鏡源》,皎然預其事,前後聚文士八十餘人集會唱酬,結集為《吳興集》十卷。貞元五年(789),李洪為湖州長史,讀其所著《詩式》,稱賞不已。八年,德宗命集賢院寫其文集,藏於秘閣,時以為榮。

中唐詩人皎然,有論詩代表作《詩式》,標舉謝靈運之藝術境界

皎然所撰《詩式》,是其論詩著作的代表作。今傳有五卷本;又有一卷本,不全。該書主要是欲為詩歌建立一種標準,探討詩歌風格,品評詩歌高下,同時提示詩歌的作法與技巧。五卷共列五格,一卷論一格,各充以兩漢至中唐歷代名篇麗句為例,以不用事為第一。他提出“辯體有一十九字”,即十九種詩境風格,而以“高”、“逸”居首。又提出“四不”、“四深、“二要”、“二廢”、“四離”、“六至”等具體的作法要求,絕棄露、苦澀、怒張、輕浮、虛誕、詭怪等弊病。

中唐詩人皎然,有論詩代表作《詩式》,標舉謝靈運之藝術境界

他所標舉的最高藝術境界是謝靈運的“真於情性,尚於作用,不顧詞彩,而風流自然”,“但見情性,不睹文字”,以為這才是“詩道之極”。為此,他將“取境”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認為“詩人之思初發,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書中有多處以佛家學說為根柢,對如何取境作了具體地闡述,開了以禪理論詩的風氣,這一點,是他對中國詩學的一大貢獻。此外,他在“復古通變體”中,還對繼承與創新問題作了論述,主張兩者相結合,要復古而能通其變。

中唐詩人皎然,有論詩代表作《詩式》,標舉謝靈運之藝術境界

據著錄,皎然論詩著作尚有《詩議》《詩評》。《詩議》或雲即《詩評》,原有三卷,今已殘缺,其中亦間有頗具價值的議論。今傳《詩評》,因多處內容與《詩式》重複,故被疑為是後人裁割《詩式》《詩議》拼湊而成。

中唐詩人皎然,有論詩代表作《詩式》,標舉謝靈運之藝術境界

皎然的詩歌創作,在當時已獲得很高的評價,於頗《吳興晝上人文集序》稱其“得詩人之奧旨,傳乃祖之菁華。江南詞人,莫不楷範。極於緣情綺靡,故辭多芳澤;師古典制,故律尚清壯”,少年時曾學詩於皎然的劉禹錫,也稱讚他“能備眾體(《澈上人文集序》)。所作多為山水、酬贈之作,風格清潤壯放而富有禪趣,《觀王右丞維滄州圖歌》《尋陸鴻漸不遇》、《賦得猿啼送客》、《微雨》《山月》等,是其代表作。

中唐詩人皎然,有論詩代表作《詩式》,標舉謝靈運之藝術境界

《新唐書·藝文志》載皎然有詩集十卷,《詩式》五卷、《詩評》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另著錄《詩議》一卷。今存《皎然集》(一作《杼山集》)十卷。《詩式》五卷有陸心源《十萬卷樓叢書》本,《詩評》《詩議》有《詩學指南》本。

歡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幸運多多”,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喲!

《詩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