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皎然,有论诗代表作《诗式》,标举谢灵运之艺术境界

皎然(约720~?),俗姓谢,字清昼,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谢灵运十世孙。中唐诗僧、诗论家。皎然于开元末、天宝初曾应进士试,未第,后出家为僧。至德后定居吴兴,与灵澈、陆羽为友。有诗名于大历、贞元间,与韦应物、顾况、秦系、孟郊、皇甫曾、李嘉祐等众多诗人皆有往来唱酬。

中唐诗人皎然,有论诗代表作《诗式》,标举谢灵运之艺术境界

皎然

尤其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召集文士三十余众修撰《韵海镜源》,皎然预其事,前后聚文士八十余人集会唱酬,结集为《吴兴集》十卷。贞元五年(789),李洪为湖州长史,读其所著《诗式》,称赏不已。八年,德宗命集贤院写其文集,藏于秘阁,时以为荣。

中唐诗人皎然,有论诗代表作《诗式》,标举谢灵运之艺术境界

皎然所撰《诗式》,是其论诗著作的代表作。今传有五卷本;又有一卷本,不全。该书主要是欲为诗歌建立一种标准,探讨诗歌风格,品评诗歌高下,同时提示诗歌的作法与技巧。五卷共列五格,一卷论一格,各充以两汉至中唐历代名篇丽句为例,以不用事为第一。他提出“辩体有一十九字”,即十九种诗境风格,而以“高”、“逸”居首。又提出“四不”、“四深、“二要”、“二废”、“四离”、“六至”等具体的作法要求,绝弃露、苦涩、怒张、轻浮、虚诞、诡怪等弊病。

中唐诗人皎然,有论诗代表作《诗式》,标举谢灵运之艺术境界

他所标举的最高艺术境界是谢灵运的“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但见情性,不睹文字”,以为这才是“诗道之极”。为此,他将“取境”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认为“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书中有多处以佛家学说为根柢,对如何取境作了具体地阐述,开了以禅理论诗的风气,这一点,是他对中国诗学的一大贡献。此外,他在“复古通变体”中,还对继承与创新问题作了论述,主张两者相结合,要复古而能通其变。

中唐诗人皎然,有论诗代表作《诗式》,标举谢灵运之艺术境界

据著录,皎然论诗著作尚有《诗议》《诗评》。《诗议》或云即《诗评》,原有三卷,今已残缺,其中亦间有颇具价值的议论。今传《诗评》,因多处内容与《诗式》重复,故被疑为是后人裁割《诗式》《诗议》拼凑而成。

中唐诗人皎然,有论诗代表作《诗式》,标举谢灵运之艺术境界

皎然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已获得很高的评价,于颇《吴兴昼上人文集序》称其“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典制,故律尚清壮”,少年时曾学诗于皎然的刘禹锡,也称赞他“能备众体(《澈上人文集序》)。所作多为山水、酬赠之作,风格清润壮放而富有禅趣,《观王右丞维沧州图歌》《寻陆鸿渐不遇》、《赋得猿啼送客》、《微雨》《山月》等,是其代表作。

中唐诗人皎然,有论诗代表作《诗式》,标举谢灵运之艺术境界

《新唐书·艺文志》载皎然有诗集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另著录《诗议》一卷。今存《皎然集》(一作《杼山集》)十卷。《诗式》五卷有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诗评》《诗议》有《诗学指南》本。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幸运多多”,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哟!

《诗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