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原因分析——宗室问题

在我国古代,宗室是一个特殊群体,历代宗室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都享有极大地特权,凭借着与帝王的血缘关系,凌驾于普通民众之上,被人称为“天潢贵胄”、“龙子龙孙”。明朝宗室也不例外,针对于此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宗室管理制度,后世的皇帝不断改进完善。纵观明朝历史,这套制度在明初对国家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可是到了明朝晚期,藩王宗室却成了国家一大包袱,明朝的灭亡与此有着必然的联系。

明朝灭亡原因分析——宗室问题

宗室封爵主要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驸马公主、郡主、县主、县君、乡君、仪宾郡主、县主等的夫婿,类似驸马)等15个。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根据血缘亲疏划分爵位,除了亲王、郡王爵位固定外,其余爵位都每世下降一级。比如说,亲王儿子除嫡子继承外,其余一律为郡王;郡王除嫡子继承外,其余一律为镇国将军,妾所生儿子一律为辅国将军;镇国将军儿子一律为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儿子一律为奉国将军;奉国将军儿子一律为镇国中尉;镇国中尉儿子一律为辅国中尉;辅国中尉儿子一律为奉国中尉;奉国中尉儿子永远为奉国中尉。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的藩王并不多。开国之初,朱元璋总共分封25位亲王,终明世,共有87亲王,共计实封亲王65位,追封亲王22位,实封亲王中,16位亲王因事被废、除封,15位亲王因绝嗣而除封。至崇祯时,明朝也只有27位亲王。

明朝灭亡原因分析——宗室问题

据史料记载,有明一代,先后授封924位郡王,镇国将军以下授封爵位者更是不计其数,朱元璋时期,全国宗室一共58人,正德年间3000人左右,嘉靖四十四年全国宗室28840人,到万历二十三年时,全国宗室已激增至157000余人,崇祯朝时宗室人口预计为33余万人。

早期藩王俸禄情况:

1、亲王,米5万石、钞2.5万贯、锦40匹、丝300匹、纱罗200匹、绢500匹、布2000匹、棉花2000两、盐200引、花1000斤;

2、郡王,米6000石、钞2800贯、锦10匹、丝50匹、纱罗25匹、绢100匹、布100匹、盐50引、茶300斤、马料草10匹;

3、公主,没有封号的,丝10匹、纱10匹、罗10匹、绢30匹、布30匹、棉花200两;有封号的,庄田一所,米1500石、钞2000贯;

4、亲王儿子没有封号的,和没有封号的公主待遇一致;亲王女儿没有封号的,待遇为没有封号的公主待遇一半;

5、郡王儿子凡年过15岁的,给60顷永世免赋税田地,后改为给粮;郡王女儿被封县主和已嫁人的,米500石、钞500贯。

后来亲王俸禄从5万石米减为1万石,郡王从6000石减为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卫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卫200石,公主和驸马2000石,郡主800石,县主600石,郡君400石,县君300石,乡君200石。

明朝灭亡原因分析——宗室问题

由于宗室人口的上涨,岁支禄米上涨幅度也十分大。据记载,河南的周王,洪武年间,只有周王一个人去封地。百多年间,周王的人口达到1851位,一年要消耗禄米87万石。再比如说,嘉靖三十二年,天下岁供京师禄米是400万石,却需要承担各处禄米总计853万石!万历初年的全国财政支出约是1854万两,其中用于宗藩禄粮的就有552万两左右,占比29.76%!万历四十八年为辽东战事加派田赋520万两,宗藩禄米也相当于这一年的辽饷份额。如果把这些宗藩禄米用作军费,何至于辽东战事惨败连连?这一系列的数字,揭露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宗禄的急速增长已经使大明王朝的财政走入绝境。

明朝灭亡原因分析——宗室问题

尽管明廷一直采取削藩政策,制定种种限制,宗室们仍享有不少特权。从朱棣开始,历代皇帝们在政治上严厉压制藩王的同时,却在经济待遇上越发宽厚。

明神宗的同母弟弟潞王大婚,耗金3869两,青红宝石8700块,各样珍珠85000余颗,珊瑚珍珠24800余颗。户部不堪重负,请求稍减,被明神宗痛斥驳回,最后共耗银88000余两;

明神宗之子瑞王大婚,耗银18万两;福王大婚,耗银超过30万两。

明神宗长公主婚礼,朝廷耗银12万两;七公主婚礼,神宗向朝廷索银数十万两,户部拿不出钱,一再力争,最后按长公主的旧例,也耗银12万两。

此外,万历十三年,修潞王府第耗银30万两,则其后修福王府花费增至60余万两。

藩王们经济上的厚待,更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压力,

明朝灭亡原因分析——宗室问题


除此之外,藩王们还在土地庄园上与民争利,高级的藩王们被国家圈养着,往往坐拥良田无数。

万历六年时,河南九位亲王的庄田,约占河南田地的十分之一还多,约是全国的百分之一;湖广地区藩王田土数目约占万历六年湖广田土总额的二十分之一;

成都府附近的土地七成属于蜀王府庄田,二成属于军屯,民田仅占一成而已。

就是这样还藩王们常常乞要土地田庄,弘治年间,明孝宗又给8个就藩的兄弟(也是亲王)分9回赏赐超过60万亩田地;

万历十八年,明神宗赏赐胞弟潞王田地400万亩,并允许潞王自行征收粮食、田税;

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前往封地时,仍然狮子大开口,奏讨40000顷土地。

据《明实录》,洪武二十六年,天下田土为8570623顷,至弘治十五年,距离开国不过140年,天下田土仅仅剩下4228058顷,一半还不到!土地兼并之风,在王爷们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明朝灭亡原因分析——宗室问题


相信明朝的皇帝们也明白宗室问题的严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明后期开放宗室科举,允许宗室子弟入仕。只是积重难返,但这些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宗室问题。明朝5000万人口,需要养30万宗室,2万多官员,100多万军队,这在农业社会来说,是不堪重负的。尤其是宗室,本身已经对国家并无太多积极作用,反而不断索取。明朝覆亡的原因固然有多种因素导致,但宗室无疑正是给国家带来无穷祸害的罪魁祸首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