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开原市:西老边村8栋扶贫大棚开启贫困户新生活

或小心翼翼地低头行走在垄中间的空地上、仔细寻找长在小菜儿中的杂草,或蹲下来耐心拔除……4月26日,在开原市庆云堡镇西老边村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几个农户正忙着给刚刚出苗不久的小菜儿人工除草。旁边的大棚里,则上演着今春的“重头戏”——育苗。“人工除草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提高蔬菜品质,实现优质优价,干这活儿需要细致和耐心。这茬要育圆椒、尖椒、麻椒等5种共1万多棵辣椒苗,秧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年的收入,马虎不得。”西老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强介绍,这8个蔬菜大棚承载着全村28户、47人稳定脱贫过上新生活的希望,要小心呵护。

铁岭开原市:西老边村8栋扶贫大棚开启贫困户新生活


育苗是个细致活儿

村干部义务出工 10万元建起8栋扶贫大棚

2019年初,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利用10亩村集体土地发展蔬菜大棚,通过用工和分红的形式,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点子有了,起步资金从哪里来?村“两委”积极争取镇里支持,镇党委政府审慎研究后,将10万元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注入村扶贫大棚项目。

为了节省资金、减少建设成本,村“两委”决定采取村里自行购买原材料、村干部义务出工的方式建棚。6月起,为了缩短工期,5名村干部起早贪黑地泡在村委会旁的工地上,尽管天气炎热,却没有人喊苦叫累。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当年9月,8栋蔬菜冷棚呈现在村民眼前,当年就见到了效益。今年4月,市委主要领导来村里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听说建这8栋蔬菜大棚仅用了10万元时,直呼“想不到”。

铁岭开原市:西老边村8栋扶贫大棚开启贫困户新生活


育下的是秧苗,更是增收的希望

贫困户守家在地挣“现钱”

大棚投入使用的初期,村里就明确:用工时,要优先雇佣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60多岁的关淑云、康淑英都是因为丈夫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成了贫困户。要强的两个人都琢磨着自己年岁不大,得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干点儿啥。听说村里扶贫大棚招工,第一批就报了名。

“侍弄地是咱农民的老本行,俺们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70块钱,守家在地的,挣钱还把握,也不耽误照顾家里。”像她俩这样常年在扶贫大棚里打工的贫困户,村里还有3人,每人每年稳定增收三、四千元。

分红咋分 贫困户说了算

为了保证经营效益,村里以每年1.3万元的价格将扶贫大棚承包给村内的利民种植合作社,将承包费用的8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分红咋分?贫困户说了算。2019年12月20日,村里召开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24户贫困户代表参加的分红会议,并邀请镇扶贫办主任参会。会上决定按照贫困户脱贫程度确定分红金额,24户贫困户代表纷纷表示赞同,并在表决记录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上午开会,当天下班前,分红资金就打入了贫困户的专有账户里。

记者感言:作为省级贫困村,西老边村2018年实现销号。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劲头,村里在原有产业扶贫基础上,自建扶贫大棚,引入蔬菜合作社实现专业化经营,不仅增加了村固定资产,而且有效保证了贫困户持续增收,为他们奔向新生活点燃希望、增添助力。

记者 ▏吴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