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自污,方得善终,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官做人的“行为艺术”

在中晚唐的历史上,有一位名将,他居功至伟,堪称再造大唐,如果没有这位将军,可能大唐要提前灭亡了,他就是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


懂得自污,方得善终,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官做人的“行为艺术”


今天我们不讲郭子仪在战场上如何叱咤风云,骁勇善战,所向披靡,而是要讲讲郭子仪在战场之外,朝堂之上的作为。


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朝堂之上,即所谓政治场,一直都是一个比战场更为凶险的竞技场,因为这里的杀机是无形的,情况也远比战场复杂的多,世上最凶险的莫过于政治了。


而事实证明,郭子仪不但战场上所向无敌,在朝堂上,玩政治也是一把好手。

自古以来,位高权重,功高震主者可善终的寥寥无几,但是郭子仪却是全身而退的佼佼者,堪称人生大赢家。


郭子仪的善终


郭子仪的善终,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有福!

郭子仪活到了85岁,在那个年代,那样的乱世之中,85岁,是绝对的长寿了。

郭子仪很有钱,他有大量的良田,宅子房产多不胜数,珍宝金银更是堆满了屋子,郭子仪还三天两头花费大量的金钱在家里举办奢华的宴会。一句话,郭子仪很能花钱,他不差钱。

郭子仪子孙满堂,达到了五世同堂这般令人艳羡的程度。

郭子仪共有八子七女,儿子都娶了公主为妻,而女儿所嫁的夫婿都出将入相,这是多么显赫的家族门第啊。

另外,在民间,百姓们爱戴郭子仪,甚至连回纥、吐蕃的胡人都很爱戴他,而在朝堂之上,君臣和睦,郭子仪功高震主,却未受到皇帝的猜忌。

最后,郭子仪去世之后,朝廷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懂得自污,方得善终,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官做人的“行为艺术”

再造大唐的中兴名将郭子仪


生前风光,死后也荣耀,郭子仪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学会自污

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朋友,他的人缘很好,讲话也很风趣,经常会拿自己开开玩笑,别人拿他开玩笑他也不生气,对于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自嘲"。


使用自嘲是通过降低自己身份的方式,来拉近和他人的距离,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自嘲,是高情商的表现。

但是郭子仪所做的,比自嘲要厉害百倍,他做的叫"自污"。


就像前面提到的,郭子仪家里珍宝金银数不胜数,他还经常举办盛大奢华的宴会,排场之大,花费之巨,都让人叹为观止。

不仅如此,郭子仪家里亭台楼阁,堪比宫殿,奴婢仆役,数以千计,而这些下人,个个身穿绫罗绸缎。

中国传统观念一直都提倡节俭,但是郭子仪反其道而行之,大搞排场,过着铺张浪费的生活。


懂得自污,方得善终,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官做人的“行为艺术”


在欲望方面,郭子仪也丝毫不加节制。

郭子仪家中妻妾成群,一直到七老八十的年纪时,郭子仪还在纳妾迎新,平时外出会客,郭子仪也都带着如花美眷。宴席之上,郭子仪更是招来成群的年轻貌美女子,服侍自己和宾客们。

一句话,就是郭子仪很好色,时时刻刻离不开女人,即使人到暮年,依然老不正经。


一般情况下,越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就越是注重自己的名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惜自己的羽毛",但是郭子仪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忌。


也曾经有人劝过郭子仪,不要这么铺张浪费,社稷正当危难,你有这么多金钱去挥霍,不如捐给朝廷,也好博个美名。

但是郭子仪只是笑笑,说我若是听从你的建议,反而是死期将近,因为那样一定会被皇帝认为我在收买人心。

于是郭子仪依然我行我素。


大开府门


郭子仪因为功勋被朝廷册封为汾阳郡王,并赏赐了他一座巨大恢宏的汾阳王府,规模仅次于皇帝居住的皇宫了。


然而,郭子仪却宣布,汾阳王府永不关门,谁都可以进来参观。

于是,郭子仪的汾阳王府就成了京城长安的旅游胜地,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头百姓,都可以随意进出王府,汾阳王府24小时不关门!


来观光旅游的长安市民们常常可以和居住在王府中的郭子仪打个照面。大家发现这个王爷就像个平常人一样,有时候碰上了,郭子仪会跟大家亲切的打招呼,聊聊家常,一点也没有架子,甚至还有人看到郭子仪给自己的夫人打水。

总而言之,郭子仪一大家子的私生活就全部展现在了长安市民的眼皮底下,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懂得自污,方得善终,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官做人的“行为艺术”


时间长了,郭子仪的儿子们受不了了,好歹是京城最有权势的人家之一,这样下去都快成全城的笑话了,于是纷纷建议父亲关上府门,别再搞免费景点这一套了。

不料,郭子仪却拒绝了苦恼的儿子们,告诉他们如果关上府门,郭家从此就离末日不远了,只有开着府门,光明正大的生活,才能堵上小人的嘴,不让皇帝猜忌郭子仪他们家。


毕竟,一个24小时暴露在任何人眼皮底下的王爷,怎么可能去造反图谋不轨呢。


隐忍大度


郭子仪还很隐忍。

当时鱼朝恩是权倾朝野的宦官,经常和郭子仪作对。后来因为风水先生说郭子仪的祖坟影响了鱼朝恩的官运,于是鱼朝恩就把郭子仪的祖坟给刨了!


中国人历来讲究"孝为先",祖坟被人刨了,这可是奇耻大辱。当时郭子仪正领兵在外作战,很多人都担心接下去会发生一场腥风血雨。

可是谁也没想到,消息传到郭子仪那里,郭子仪说自己常年在外打仗,士兵们也经常破坏别人的祖坟,今天自己的祖坟被刨,那就是报应,他不怪别人。


这事在郭子仪这里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语带过了,事情传到鱼朝恩那里,鱼朝恩对这个老政敌也有点感动,就邀请郭子仪同游。


懂得自污,方得善终,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官做人的“行为艺术”

鱼朝恩


当时有人怀疑这是鱼朝恩的诡计,所谓同游就是一场鸿门宴,请求郭子仪带着自己的卫队前去,但是郭子仪只是摇了摇头,仅带着几个家童就去了。


鱼朝恩也听到了风声,却看到郭子仪只带了几个小家童前来,大惑不解,便问郭子仪,于是郭子仪便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这下,鱼朝恩是真的感动了,从此不但不再与郭子仪为难,反而与郭子仪关系非常亲密。


结语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到,郭子仪其人情商颇高,深谙君臣之道,皇帝的心理,民心的动向,郭子仪都了然于胸。


老子曾经说过"功成而弗居"、"为而不恃",意思就是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不可以贪恋权位,不要总想着占据高位,把握权柄,这种做法必然无法持久,迟早会招来祸事。


郭子仪在位极人臣,威名显赫之后,没有被虚荣冲昏头脑,反倒能做到审时度势,客观看待自己的成就,以平常心与人相处,不骄不躁,明哲保身,谨慎为人。


从郭子仪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战场上令敌人害怕,在朝堂上让同僚喜欢,让君王放心的强者。

他看似花天酒地纵欲无度,其实他一直都很清醒;他看似没有架子,与民同乐,其实他视功名如浮云;他看似窝囊软弱,其实懂得隐忍才是真正的勇敢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