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OMark還值得信任嗎?

xhide


不可否認,DXOMark的評測,還是比較全面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測產品的綜合性能。

但是一個產品的綜合性能、體驗是很複雜的,不可能是一個測評就可以全面、徹底、精準的反映出來的。或者說,任何一種測評,都有其傾向性和特定的測量體系,而不可能替代用戶的真實體驗。特別是拍照、攝影這樣的一些靠主觀感受的指標,更是很難符合所有人的客觀感受。

還有一點,或許DXOMark本來還是不錯的一個評測產品,但是卻被近1-2年的精準卡位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可信度。一次又一次的精準評分、卡位到甚至1分差距,讓人不得不懷疑其客觀性。但願DXOMark能夠繼續保持客觀、中立特點。

最後,任何一種評測產品,都可以參考,但是絕對不必依賴之,最終還要以市場綜合反饋、用戶自己的真實體驗為準。


科技動力


DXOMark還值得信任嗎?

一、所謂的不可信,就是不能相信它的“結論”。

例如DXOmark評測網站給相機、手機設定的“總分”、“排名”之類,我認為都是沒啥意義的。如果迷信DXOmark排名XX而去消費,那簡直是……呵呵~

舉個例子:

佳能5D3與尼康D5300,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兩款產品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的玩意,畫質差距也相距甚遠,但DXOmark就偏偏給尼康D5300更高的分數。如果你相信D5300的畫質比5D3強,那你就是一個“小白”。

至於DXOmark的手機產品,那是典型的“黑箱操作”+“充值排名”,更是完全沒有任何可信度。

二、那麼DXOmark的參考性從何而來呢?

1、DXOmark的相機測試提供了一些客觀數據的測量值,這個是有參考意義的。

還是拿佳能5D3與尼康D5300為例:

我們可以看到D5300在動態範圍上領先5D3,但5D3在高感性能上大幅領先D5300,這部分的數據是沒有問題的,這就是DXOmark的參考意義所在。如果你的專業知識不錯的話,你還可以進入“Measurements”一欄瀏覽更詳細的數據圖表,那更是目前影像圈裡最齊全的測試數據。

2、為什麼說DXOmark的手機測試不靠譜?

原因就是DXOmark在測試手機產品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客觀數據”提供。

它不會告訴你華為P30pro主攝像頭的實測分辨率是多少?

也不會告訴你小米10的CMOS傳感器動態範圍是多大?

你在DXOmark上看到的一些手機產品評分,都是工作人員的主觀評分(可充值修改)。

但DXOmark的手機評測也有一些參考性,那就是實拍樣片,你如果看DXOmark的評測,完全不看它們文字、評分,只看實拍樣片,那還是蠻好的。


從耗子胖成豬



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都僅僅只是作為參考,不能夠只拿某一個機構的數據來說事情,無論在什麼行業都是這樣的。


前面中保研對大眾中國版帕薩特的25%碰撞測試,不出意外的撞出了歷史最低成績。大眾在中國一直偷工減料造車,號稱“移動鐵棺材”、“全村吃飯車”、“要你命3000”。但是大眾把外觀做得大氣一點,車門做得牢靠一點,最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還不是排名第一,貢獻了大眾全球銷量的一半。


消費者嘛,永遠都是記吃不記打,手機拍照這種事情也是一樣的,DXO的分數只是參考,最後還不是看手機顏值來付錢的......

DXO Mark 是做什麼的?


很多人說DXO Mark 這個機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就跟國內某家“客觀、獨立、第三方”的機構那樣,拿著廠商給的投資,然後在某些視頻上面有著嚴重的傾向性,導致我國的消費者一直對號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嗤之以鼻,認為“評測機構只要交錢,就可以給你講好話,因此說的東西並不可信。”這樣偏激的認知。


別說,我還真的去查了查DXO Mark這家企業的背景。DXO本身是一家法國企業,成立於2006年,但是主要的業務是針對企業級別的用戶提供圖像處理方面的軟件,本身是有攝影方面的技術積累的一家企業。最初DXO只是給相機企業提供專業的實驗室測試數據和評估報告,佳能、尼康這些企業都是客戶,壓根就沒有做手機這個行當。


一直到了2011年,智能手機全面崛起之後,DXO才開始針對手機和移動設備,進行相機方面的測試和評估。因此DXO這家企業並不是一個草臺班子,本身做圖像處理軟件出身,之後連續做了幾年數碼相機的實驗評測,最後再新增了手機和移動端設備的數碼相機評測。因此在專業性方面完全足夠,並且DXO的評測標準和最終的排行榜,是受到來全球各大媒體的信任,目前主流的科技媒體都在引用DXO的數據。


因此如果有人非要說交錢就可以上第一名,那麼坦率的講論資金實力,幾個手機廠商裡面誰能夠比得過蘋果?並且歐洲法律明確規定,如果有提供第三方評測服務資質的公司有發現被上游廠商注資或者投資的嫌疑,直接吊銷營業執照,最高可以罰款50萬歐元。

DXO Mark 都在測些什麼?


DXO Mark將手機鏡頭分為了兩個場景進行測試,分別是“拍照”和“視頻”。拍照一個分數,視頻一個分數,結合起來再得到一個綜合分數。目前全球綜合得分第一名的是OPPO Find X2 Pro 和 小米10 Pro ,都是124分;華為Mate 30 Pro 5G緊隨其後,綜合得分123分。


DXO對於兩種場景的評測參數主要是下面幾項:

曝光:考察鏡頭對拍照場景光線的感知程度;

色彩:考察鏡頭對拍照場景顏色的還原程度;

自動對焦:速度越快越好,對焦目標越準確越好;

紋理:鏡頭對細節的解析能力;

噪點:對干擾的處理能力,主要考察硬件CMOS和算法;

偽像:光線折射導致,主要考察相機模組的鏡頭鏡片設計;

除此之外照片拍攝還有夜景、變焦、散景、廣角 四個緯度的評測分數;視頻拍攝還有防抖功能的評測分數。這些分數按照統一的權重綜合打分之後,就可以得到我們看見的DXO得分。


實際上不難看出,DXO本身對於對於手機拍照的評測標準還是非常客觀的,無論是鏡片模組,還是CMOS,還是最終的算法,都在綜合考察。

比如說前兩年不流行算法,拍照方面還沒有“夜景”這個評測項目,而是“閃光燈”,但是隨著算法進步,DXO將閃光燈改為了夜景,考察廠商的算法能力。

比如說近兩年才流行起來的三攝鏡頭,其中最大改進就是新增了“超廣角”鏡頭,於是DXO也就在拍照標準中增加了“廣角”的考察項目。

DXO Mark 為什麼只能做參考?


有人看到這裡,或許會說:既然DXO這麼專業,那麼我們只看它的分數來買拍照好的手機不就可以了? 非也,非也。我再次重複:DXO的拍照評分,只能夠作為購機的參考,並不能作為某一種標準。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DXO所有評測的標準全部都是公開透明的,無非就是我們上面講的那麼十幾項不同的角度來測試相機模組,約等於開卷考試。那麼這個時候,對於廠商來說,完全可以專門針對某幾個點來做優化,然後拿一個高分。


比如說自動對焦拿高分,我完全可以採用TOF鏡頭,甚至是新iPad Pro上面採用的雷達對焦不就好了;比如說廣角拿高分,那麼我就用一顆大底高像素的廣角鏡頭不就好了;比如說夜景拿高分,我就專注於後期修圖,P個月亮,P個星空不就好了;比如說防抖要拿高分,我直接用上光學防抖結構不就好了;比如說變焦要拿高分,用高像素CMOS,或者潛望式鏡頭不就好了......


這就是一本固定的考試題目,廠商想要拿高分完全可以專門做手腳。但是低分的機器是不是就一定比高分的機器差,從體驗上來講不一定,真的。iPhone 11 Pro 得分只有117分,但是誰敢說華為、小米、OPPO這些品牌124分的拍照水平就真比iPhone要好上太多麼?坦率的講,我手裡一部iPhone Xr 101分,一部Note 10+ 5G 117分,我自己使用下來真的不覺得拍照方面兩者差了有多少。追求畫質,買臺相機不好麼。


因此DXO作為一家獨立的相機評測機構,其打出的分數值得信任,但是僅僅只能夠作為參考,因為它是一套固定的題目,廠商完全可以針對某幾個點拿個高分,就像是社會中總有一些高分低能的人;DXO本身的存在,側面上刺激了廠商在相機方面的發力,這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真正要買手機,咱們還是親自去實體店體驗之後再購買吧。


PM宋先生


近幾年來手機拍照成為了消費者們最關注的焦點之一,如何提升拍照的效果是很多人都在尋求的,除了一些攝影技巧以外,一部硬件規格高、軟件優化好的手機也顯得十分有必要,所以一部手機拍照好不好,最終還得看廠商的實力夠不夠硬。

那麼如何檢驗一部手機拍照究竟厲不厲害呢?對於這個問題,2018年的時候,華為P20 Pro送測DxOMark,最終打出了總分109分、拍照細項114分的成績,成為了首款綜合得分超過100分的手機,也是在那個時候,DxOMark這個平臺也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

最初DxOMark僅僅只是一個相機測評網站,為相機的傳感器和鏡頭打分,首次測試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是2011年的時候,並於2012年推出DxOMark Mobile,但真正打響名氣還是在華為P20系列的時候。

後來華為就一直在DxOMark霸榜了近兩年,直到今年的小米10 Pro發佈,124分的成績以一分的優勢超越了華為Mate 30 Pro 5G。其實這次超越也讓人開始對DxOMark的可信度提出了質疑,僅僅是以一分之差實現的超越。

在此之前DxOMark還幹過這樣的事情,原本華為Mate 30 Pro是121分,去年11月小米CC9 Pro尊享版取得了121分,和華為並列第一,隨後才有Mate 30 Pro 5G重測一次的小插曲,至於為什麼超越了兩分,可能是為了給榮耀V30 Pro留個位置,後者為122分。

再到前段時間,OPPO發佈Find X2系列的時候,過去OPPO副總裁沈義人還對這個平臺產生過質疑,並表示世界的美不應該是千人一面。可到了如今,OPPO也避免不了陷入DxOMark的大坑裡面,而且還把產品給玩砸了。

原本送測DxOMark是一件比較正常的事,但DxOMark給出的Find X2 Pro評測文卻讓人大跌眼鏡。這款手機的綜合得分是124分,夜景得分是65分,作為發佈不久的小米10 Pro同樣是124分,但夜景只有60分。

從分值來看,理論上Find X2 Pro的夜景表現會更好一些,但評測樣張中的裁截圖卻顯示小米10 Pro無論是細節還是色彩,都要比Find X2 Pro好很多。就我個人觀點,現在的DxOMark公正性真的不如前幾年的時候了。

之前還有博主爆料,廠商主動送測DxOMark需要大概10萬歐的"測試費",這中間還可以根據機構的指導優化"雞血版本",最後測試完可以選擇公開最好的成績,不理想可以不公開。像華為Mate 30 Pro 5G這種反覆送測的機型,後面還得加錢。

現在的DxOMark可不可信真有兩說,它的權威性現在更像是滿地雞毛,就拿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榮耀V20 Pro所使用的硬件以及算法優化與Mate 30 Pro 5G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卻最終只有一分之差,所以你認同這番結果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對DxOMark的看法。


王石頭科技


隨著第三方相機評測機構DxOMark對於iPhone 11 Pro Max和新近發佈的小米CC9Pro尊享版相機評測及評分的公佈,此前一直存在於業內的對於DXOMARK評測的客觀性和權威性的爭議再度升溫。

首先是國外媒體,例如iMore,其在第一時間發表社交媒體與文章質疑DxOMark的評分標準有失公允,並談到關於DxOMark整體的盈利模式與測評方式的不公平不合理,更是談到了比較敏感的“顧問費”問題。同樣,外媒androidauthority也發文,質疑DXOMARK評分的可信度。當然它們主要針對的是發佈之後在拍照方面頗受業內好評的iPhone 11 Pro Max。因為在它們眼中,iPhone 11 Pro Max的綜合得分(包括拍照和視頻)不可能落後於並列第一的中國的華為和小米僅排在第三位(實際上是第二位)。

其次就是國內的媒體們,主要質疑該機構對於小米CC9Pro尊享版的評測,其中包括小米自身以拍照硬件配置最高的尊享版代替主流的小米CC9Pro參與評測,這之中藏有水分等。而在我們看來,咱們國內媒體還有一個質疑DxOMark不容忽視的原因在於,小米CC9Pro尊享版在拍照方面的綜合評分與此前霸榜時間最長的華為(Mate30 Pro)打成了平手,並列第一。

那麼問題來了,DxOMark的評測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如何看待它的客觀性和權威性?

其實很簡單,從參與評測的廠商看,如果將自己的手機送給(甚至為此還要付費)DxOMark參與評測,並在對外宣傳手機拍照方面屢屢採用這一排名以證明自己拍照在業內的領先性,那麼不管排名如何發生變化,都不應該質疑,或者以任何藉口來削弱DxOMark於自己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否則就是“有用即真理”、主觀的自打臉行為。

基於上述業內(主要是手機廠商自身)對DxOMark客觀性和權威性認可,我們再來看下DXOMARK對於iPhone 11 Pro Max和小米CC9Pro尊享版的得分和排名。

眾所周知,華為手機在拍照方面的實力有目共睹,其中最典型的證明就是其去年發佈的P20 Pro一直在DxOMark的榜單中位列榜首。進入今年,又相繼有P30 Pro和Mate30 Pro接棒,幾乎沒有給任何其他手機廠商霸榜的機會。所以給業內和媒體留下的印象,華為在手機拍照方面不可能存在對手,尤其是小米這樣的企業。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不妨看下去年DxOMark在全球智能手機拍照方面的總分排名,其中華為P20 Pro以109分的總分位列第一;iPhoneXS Max為105分位列第二;小米Mi Mix3為103分,排名第五。在總得分上,華為P20 Pro領先蘋果iPhone XS Max 4分和小米Mi Mix3 6分。

再看子項目的拍照分數,華為P20 Pro為114分;iPhone XSMax為110分;小米Mi Mix3為108分。其中華為P20 Pro領先iPhone XS Max 4分和小米Mi Mix3 6分。

另外一個子項目視頻部分,華為P20 Pro為98分;iPhone XSMax為96分,小米Mi Mix3為93分。其中華為P20 Pro領先iPhone XS Max2分和小米Mi Mix3 5分。

時至今年,該排名變化為總分上,華為Mate30 Pro為121分,排名依然是第一;小米CC9Pro尊享版為121分,與華為Mate30 Pro並列第一;iPhone 11 Pro Max為117分,與華為Mate30 Pro相差4分,位列第三(實際上是第二)。

拍照子項目方面,華為Mate30 Pro為132分;小米CC9Pro尊享版為130分;iPhone 11 Pro Max為124分。其中華為Mate30 Pro領先小米CC9Pro尊享版2分和iPhone 11 Pro Max 8分。

視頻子項目上,華為Mate30 Pro為100分;小米CC9Pro尊享版為102分;iPhone 11 Pro Max為102分。其中小米CC9Pro尊享版和iPhone 11Pro Max領先華為Mate30 Pro2分。

不知業內通過DxOMark近一年時間得分和排名的變化看到了什麼?還是數據說話吧!

首先看總分,與自身相比,華為、小米和蘋果分別提升了2分、8分和12分。其中小米從去年總分落後華為6分,變成了持平;蘋果則依然保持著4分的差距。

再看子項目的拍照得分,華為、小米和蘋果分別提升了18分、22分和14分。其中小米從去年落後華為6分縮小到了2分;蘋果從去年的落後華為4分擴大到了8分(這可能是外媒質疑的主要原因)。

下圖依次為華為Mate30 Pro、小米CC9Pro尊享版和iPhone 11Pro Max圖片和視頻得分

視頻得分上,分別提升了2分、9分和6分。其中小米和蘋果都反超華為,從此前的落後5分和2分,均變成了領先2分。

由此看,經過近一年的時間,在拍照方面(綜合拍照和視頻),雖然說華為、小米和蘋果都在進步,但無論是從縱向的與自身,還是橫向的競爭對比,顯然華為都要落後於小米和蘋果,當然這和華為此前具有排名分數較高的基數有一定的關係。但小米和蘋果的大幅進步,進而縮小了與華為的差距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視頻方面,要知道華為今年的Mate30 Pro主打的功能之一就是視頻,即便是這樣,與一年前相比,華為在視頻方面非但沒有拉開與對手的差距,反而被對手反超,這確實值得華為好好斟酌。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去年小米Mi Mix3總分為103分,僅排名第五,但在前5的排名中,是除了華為之外,惟一一家中國大陸的手機廠商。也就是說小米能取得今天在DxOMark排名中與華為並列第一,並非偶然,也是不斷積澱和創新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談談所謂的體驗。此次DXOMARK最新榜單出爐,相關廠商和媒體分別站在各自的立場對其提出了質疑,而質疑最好的理由就是用戶的實際體驗,即榜單不能完全代表和體現出用戶的實際體驗。但誰都清楚,體驗是相當個性化的,不是某個廠商或者媒體就可以代表的。換言之體驗只能是用戶說了算。

針對手機拍照而言,我們認為脫離整個手機而過分,甚至單獨強調拍照體驗的優劣是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的。用戶買手機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買一個穩定的通信綜合類工具,不是買照相機,不是買充電寶,也不是買一個玩具,而是各功能硬件、系統、生態、服務綜合性的體驗和選擇。

當然,如果非要單獨談及手機拍照體驗的優劣,我們認為,“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理應作為用戶體驗的基礎和標準。換句攝影的行話解釋就是:任何形式的攝影術都是對現實世界有限度的還原,任何的技術和修飾都應以儘可能真實地還原現實為前提。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當只有一家多數手機廠商和業內認可的手機拍照評測機構的今天,首先認可的廠商就不要懷疑它的客觀性和權威性(畢竟形成這種客觀性和權威性是你們給的),尤其是出現某些不利於自己的分數和排名時,就採用對自己“有用就是真理”的方法,引入其他的與評測相關本身無關的因素以證明自己的實力更是得不償失,因為這樣下去,最終導致其客觀性和權威性下降的不是評測機構本身,而是廠商自己。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在未來能夠出現更多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形成彼此的互相監督和制約,以使得評測的結果更多元化,讓業內獲得更多信源,以利於市場和用戶更好的比較和判斷。


航院拉莫斯


像DXOMark這樣的量化評測,優點是相對比較全面,得分高低很直觀,易於理解,但必然無法涵蓋所有拍攝場景下的表現。DXOMark得分高,說明一款手機綜合拍攝實力不錯,但就此認為任何情況下都拍的好就太理想化了(其中還牽涉拍攝者本身的拍攝水平),或者說對量化評測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想更細緻的瞭解,肯定需要多方面的查找各種對比才能找到答案,嫌麻煩?那隻能說您要求很高,自己卻很懶。

天下沒有看個得分就一切盡在掌握的好事,因為實際上沒有任何量化評測能做到結果簡單易懂同時面面俱到,能做到比較準確反映產品的差異性就可以了,至少對一般消費需求而言已經夠了。


溫柔的小瓜


小米第一:野榜:華為第一:實至名歸


OS科技


很簡單,小米第一就值得信任,其他廠商第一就是野榜收錢了唄。


21世紀傳媒


評分只能作為參考,與實際使用還是有區別的。所以吧,自己上手體驗更重要


馬康翔


看個樂就行了。都是娛樂大眾的~不要那麼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