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警惕,你的習慣性失望,正在吞噬你

- 重複是藝術,重複不是藝術 -

你必須警惕,你的習慣性失望,正在吞噬你


你必須警惕,你的習慣性失望,正在吞噬你


陷入習慣性失望,是反覆咀嚼的無聊,像毫無未來的癮藥。


成長的路上,容易引人注目的情緒,往往是痛苦、恐慌、焦慮等等負面情緒。因為這些情緒總是有很明顯地影響甚至是左右了我們的生活,它們成為困擾人們而時常被提及的情緒關鍵詞。


可“失望”這樣的低沉情緒,沒有雷聲,雨點也無聲,習慣性的失望,在默默的消耗著你。


儘管你並不希望總是習慣性的失望(你這樣告訴過自己),卻依然繼續著重複性失望。對當下生活的不滿意,你習慣性失望:對於重複單調沒有突破的日常,你習慣性失望;對於沒有順利完成的任務,你習慣性失望;對於未來期望的渺茫,你習慣性失望······


你會發現,生活中一切不如你所願的事宜,你都會感到失望,你會順遂於當下的處境,儘管你不甘心,卻感到無力突破。那種低迷的情緒,一直重複著吞噬你······


百無聊賴的呼吸,沒有聲情的空氣,讓你越墜越深,你感覺到生活看上去毫無生氣,可似乎也無力改變······


只要你一次又一次地習慣於失望,你就會循環這個不良習慣,而且認為情理之中,你不會意識到,你其實在自我妨礙。


失望情緒不會讓人有痛感,卻總令人無力。失望的情緒,浪費時間,也消耗精力,儘管看上去人畜無害,但終究會磨損人的情志,干擾你的成長髮展。


這樣下來,你所荒廢的時間一定會偷偷摸摸地延長,當下你一定感覺不到,但是,你一定會發現這個事實。


你也許會認為情境之下,你總是不由自主地陷入習慣性失望,這是受了情境影響。可《社會心理學》指出:行為是人和情境的共同產物。很明顯,任何人的行為都無法與自己脫離干係。


那麼,你的行為,一部分因素就是來於你的人格意識所指導,你會不自覺地習慣性失望,是因為你將情境中的事件作了應該令你失望的解讀,而你在潛意識當中,也認為自己應該感到失望,便順遂了其意。


你會習慣性失望,是因為你認為當下處境中的你很糟糕,甚至很難再成為自己所期待的樣子。而你的重複失望,潛意識中的一個目的,是為了不用去嘗試自己意想不到或者難以實現的努力。因為這樣的努力對你來說,是挑戰是冒險,是一種掙扎。


另一方面,習慣性失望的發生,是因為你缺乏耐心,缺乏對生活的耐心,缺乏對自己的耐心,還有對未來的耐心。假如你諸事不順,你所想到的是:“為什這樣”、“我總是做不好”········你沒有耐心去行動等待,也習慣於急躁地批判自己。


必須認識到人的漫長一生,總是要和時間的繁複冗長面對面,長時間處於一個階段時境,必須要學會和時空的枯燥共處,在共處之中等待不確定性的進展和可能性結果,並非一個當下令你焦灼的過程,就一定會迎來不受期待的結果。


要在看似無希望之中創造希望,而不是甘於沒有希望的自以為是的臆想。這是一種偷懶的表現。


成長的路上,無論做什麼,若要成一件事,都要經歷初期的適應過渡期,中間的瓶頸期,後期的突破發展期。任何一個週期都會有它存在的困難。要在困難之中,保持持續性付出,並充滿渴望地眺望未來。


最後,失望之所以被習慣化,是因為你沒有反省覆盤你所經歷的事情,你沒有去分析總結那些會令你失望的事情為什麼會讓你失望。如何客觀地歸因,又如何更好地用尋求解決之道,這些問題如果未曾思索並爭取解決,可不難怪一個人會重複性失望?


關於習慣性失望,要去覺察並認識到它如何發生,其背後反應了自己的什麼問題,重要的是對此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自己能做什麼?首先,一定要對此有所覺察,保持覺知。


不對當下的處境感到失望的一個覺知是,不去認同於當下,即,你不要認同自己是失落的,不要認同於當下遊離的狀態,那樣會陷入被動,要有主動的意識,最基本的是,要意識到:我是否要去做點什麼。


被動者,被命運主宰並淪陷,主動者,主宰創造命運。我們扮演的角色會塑造我們的態度。


有時,你也許會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或者,有心無力。沒錯,你的認為是沒錯的。你的想法態度,令你無法進行連貫的行動。是的,你認為,態度決定了你的行為。於是,你如所是。


“有時我們確實堅持我們所相信的,但同樣我們也會逐步相信我們堅持的東西。”——行為決定態度。


我是否要去做點什麼?


首先,不要對時間心安理得,別以為自己的時間是憑空而來的,對此要懷有警惕。哪怕是時間用於發呆,卻還有無用之用,而習慣性的壞習慣,只會消耗自己,浪費時間和生命。一旦你發覺時間之重,在你身上,就會意識到很多不好的習慣要去收斂。


如果我說請不要繼續失落了,快點積極起來,你一定會對要重新接受新的行為模式感到不適,或者是依然懷著自己做不到的態度。


對他人的積極行為會增強對那個人的好感,同樣的,對自己的積極行為,會增加對自己的好感。


同理,消極的行為會塑造自我,但是幸好,積極的行為也會塑造自我。轉換,你一定覺得難,是的,你的覺得,沒有錯。既然如此,行為決定態度,既然如此,你積極行動起來,你會改變你的態度。直到,當你想的不如以前了,你就會做出突破以前的行動。


再者,用文字寫下你渴望的狀態,你所渴望自己是一個什麼人格的人,希望擁有什麼樣的品質,自律?果斷?勇敢?用這樣的關鍵詞去鼓勵自己,去爭取以這樣的品質行事,用你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態度去做,哪怕是做不到,也要一直繼續,一直去靠近,去培養和塑造自己。


去設想自己的另一種角色,無論是什麼樣的角色,憧憬的,嚮往的,內心渴望的就好。能夠調動你的主動性的角色,擁有你所渴望的人格的角色,比如一個勇敢的你,一個積極的你,不會輕易氣餒的你,更加重視成長的你·····


尤其要記得刻意練習自己的耐心,生活需要耐心,生命需要耐心。對自己,需要耐心。


要一次又一次地盡力塑造一個不失望的自己。


否則,你的習慣性失望,會從頭到尾······吞噬你。



在文字裡獲得力量的我,希望透過文字賦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來

在這裡,見你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