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文物鑑定學習誤區~多去博物館就能學會鑑定

古董文物鑑定學習誤區~多去博物館就能學會鑑定

古董文物鑑定學習誤區~多去博物館就能學會鑑定

和藏友交流經常會聽到我去哪個博物館看了,學了不少知識等等話題。好像經常去博物館觀察就可以學會文物鑑定一樣,但你要是看到這類藏友的藏品,你會感覺慘不忍睹,全是“國寶”。為什麼會這樣子,專家不是都說要多去博物館觀察才能真正瞭解文物,學會鑑定嗎?藏友以博物館的學習觀察為依據怎麼買的都是一眼假的仿品,那到底怎麼才能學會古董文物鑑定,實現古玩市場撿漏的願望。現在高老師就和你聊聊古董文物鑑定撿漏這些事。

首先專家說的多去博物館看看是沒錯的,博物館館藏的文物不管是瓷器、玉器、青銅器等藏品都是有確切出土來源,就是徵集品也是經過文物研究人員集體研究鑑定才會被博物館徵集收藏展出的。博物館所展出的藏品都是具有一定歷史文化意義的,都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根據館藏文物我們可以學習每個時代文物不同的形制特點及歷史意義。但館藏文物我們普通藏友要學習觀察只能通過玻璃櫃隔著厚厚的玻璃去了解,別說上手了,就是打燈直射亮光基本也是不允許的。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藏友又怎麼可能真正學習到文物鑑定技巧,要知道文物的鑑定不但要看大致形制,具體的鑑定更要從工藝、皮殼、內外質變等多方面觀察對比才能確定。要知道古董仿品製造者在製作仿品時比我們要更下功夫,他們所得到的學習機會比我們普通藏友要方便的多,因為很多仿古從業人員本身就是文物工作者。

古董文物鑑定學習誤區~多去博物館就能學會鑑定

隔著玻璃這樣看就是比較清的

古董文物鑑定學習誤區~多去博物館就能學會鑑定

比較清楚的館藏圖片

另外現在科技發展也促進了仿古工藝技術的提升,以前的仿古品製作工匠因文化學識等方面原因製作的仿品有可能會因形制等方面出現仿製差異,現在電腦複製掃描直接一體雕刻,加上高壓高溫上色做沁等,一天就可以仿製出與館藏一模一樣的器物。但這些器物如果拿到手裡和館藏觀察對比還是能發現其中的差異,不過有條件拿到手相互對比的藏友估計很少吧,只有專家,專業的文物研究人員才有機會這樣對比學習吧。所以我們藏友根據館藏學習來買的古玩文物基本都是仿品就是這個原因。

古董文物鑑定學習誤區~多去博物館就能學會鑑定

拿到手裡看的結果是一個不同的世界

那麼做為我們一般藏友怎麼才能避免買到假貨仿品,學習到古玩文物鑑定知識,高老師和你聊聊個人經驗:一、多看少買,先通過博物館觀察學習,在通過專業書籍講解對比,瞭解相關文物知識。二、經常參加拍賣會,拍賣品真品的概率是比較高的,並且有機會上手觀察。三、不要玩的太雜,要有專業的收藏方向,從基礎玩起,先玩一些開門的普品殘件。高老師就只玩玉和文房硯臺石刻,其他的基本不專業學習研究。四、多交流,和全國的同一愛好藏友交流學習,虛心聽取藏友意見,如果能接觸到資深的藏友拜師學習更好。但要注意現在民間的假大師也很多,跟到假大師不但學不到知識反倒會上當受騙。這需要藏友自己的眼光了,相信分清真藏家和假大師應該不難。五、古玩市場多交朋友,把不準自己的藏品就拿到古玩市場去,看看古玩商願不願意收購就知道自己的藏品價值了。最後再說一點,不上當的最好做法是不玩,哈哈!對不對,不玩就不會買仿品了。

說了這麼多,相信藏友都有自己的感觸了,喜歡高老師文章的就關注養玉人家~高老師,有不同意見的也可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