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探究系列之——小學科學課堂

背景: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也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疑惑: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可是在科學課堂中常常遇到尷尬的場面。或是因為實驗難度大不好操作,或是因為探究因素多,學生不易突破難點,或是教師引導不足,學生過分自主......

面對這樣的問題,如何讓科學課堂有序且有效呢?

有效課堂探究系列之——小學科學課堂

一、 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為什麼我們的科學探究活動激發不起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一部分原因也得歸於老師在設計活動時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應該說沒有顧及到不出彩學生的特點和探究能力態度。我們在設計科學活動時,首要考慮的就是學生的興趣和接受度,活設計出與他們實際能力相符的活動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證科學探究活動地順利開展。

1.引導學生尋找感興趣的問題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案例1:《水和水蒸氣》。離上課還有三分鐘時,老師走上講臺,問學生當地有什麼名勝古蹟,隨後請小朋友選擇一個景點,用溼巾把名稱寫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紹。上課了,“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剛才寫在黑板上的字,大家有什麼發現?”學生親眼目睹了用溼巾寫的字由清晰逐漸淡去,直至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全過程,爭先恐後的舉手回答

一個簡單的課前熱身,一個常見的生活現象,了無痕跡地激活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挖掘生活情境,善於利用情意需求,讓學生在源於生活,指導生活的全新知識體系中形成樂於合作交流、勇於探索研究的科學素養,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2.幫助學生篩選有價值的問題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小學階段,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研究前,首先應該對學生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篩選,從中選出比較容易完成的、確有價值的問題,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科學性問題,是有效科學探究的前奏。

教學案例2《空氣》。老師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空氣的瞭解,然後給學生一個保鮮袋,再讓學生玩玩空氣,通過玩,再發現空氣的特點,並且大家交流自己的發現。大部分老師往往會提問:關於空氣,你們還想研究什麼?這樣一引導,學生的思維很散,他們會提出一些比較膚淺而且不值得或是根本不需要探究的問題且浪費了時間,出現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這位老師在大家交流了對空氣的發現後,又拿出一個氣球吹給學生看,這時候學生的注意力被集中了起來,然後又拿出一個飲料瓶,把汽球放進瓶子裡,並且套在瓶口上再吹,但老師沒有馬上吹,而是問學生能不能吹大,大部分學生都說能吹大,然後老師請學生上來吹,結果與學生的猜測不一樣,這個時候這位老師便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是什麼原因呢?一個有價值的科學問題便產生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由此開始。

二、 讓學生進行充足的有效的探究

教學案例3:《飲食與健康》。我引導學生在組內、班內分兩個層次來統計喜歡吃的食物,觀察統計結果,思考、討論是否最喜歡吃的食物就含有所有的營養,促使學生意識到:“沒有哪種食物含有所有的營養,食物要均衡、全面,不挑食,不偏食”。統計中的每一食物又可以為分類作準備,分類就可以分析每一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因此,這一環節我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靜心統計,仔細觀察,充分討論,正確分析,深刻體會,這樣鋪展開來,挖掘下去,充分展現了這一活動的價值。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產生了很多思維火花,有了很多的收穫:知識上、方法上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動手做的充足時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去嘗試,還要嘗試錯誤,其間,學生的思維在逐漸地發展,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有時會產生頓悟。這一過程需要時間,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的時間,設計探究活動的時間,如果設計得恰到好處,教師就沒必要“快點”之聲疊起,擾亂學生的思維,影響探究的實效性。


有效課堂探究系列之——小學科學課堂

三、對學生的探究進行有效的指導

學生探究時,教師必須俯下身子,參與到學生的探究中,及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指導、點撥,不能完全等待學生自己去發現,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在探究中“學有所思,思有所為,為有所獲,”才能保證教學的高效性。

現在的科學課堂經常會出現“一動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教學現象。組織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支點”,是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教學案例4:《橘子》。學生在剝桔子,數橘瓣,擠桔汁,嘗橘水後,已經興奮到停不下來的程度,這是,只見老師不慌不忙地拎起一盞自制的點燃的小橘燈,靜靜地佇立在同學面前,慢慢地同學們都被老師的小橘燈吸引過來。教師不用一句話,控制了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老師的教學功力和智慧

除了調控,教師在學生活動中的指導也影響著探究的有效性。學生探究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排查最佳的方法,擇清思路,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給於不同的指導,甚至手把手的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不能完全等待學生自己去發現。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實效性。這樣做並不違背自主性的原則,小學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付出了努力,獲得了成功,期間不論教師給予多大的幫助,多數學生認為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都會非常喜悅。如果教師沒有參與到學生的探究中去,學生由於年齡特點,加上認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師適度合理的指導,學生的科學探究就會變得探究目的不明確,甚至偏離方向,導致探究失敗,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探究失去信心。所以,教師必須蹲下身子,參與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合理指導,幫助學生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有效課堂探究系列之——小學科學課堂

教師的有效調控和指導,讓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金手指”,確保探究活動有序、高效的展開,使課堂充滿智慧,才不會和新課程理念“形似而神離”。正如有人所說:“知識,只是能讓人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讓人從一塊石頭裡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裡發現靈魂”。

願我們既做教書匠,又做思想者,充分挖掘科學教師這一職業的有效性,在發展學生中發展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