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狩獵: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黨衛軍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於二戰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帥氣的軍服、與眾不同的建制成為二戰諸多軍迷追捧的對象。雖然與德國正式的武裝力量國防軍相比,黨衛軍只能算作是納粹黨的“私黨”武裝,但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上臺之後,這一點就不再是限制黨衛軍擴充發展的阻礙因素。

在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的不懈努力之下,作為納粹黨的“私黨武裝”的黨衛軍從希特勒的“御林軍”逐漸演變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與國防軍並駕齊驅的中堅力量。整個二戰期間武裝黨衛軍的總兵力接近60萬人,共籌建45個師,實際建設完成的有38個師。


失敗的狩獵: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黨衛軍“卡斯特獵手”師師徽

1941年4月6日,因為南斯拉夫國內發生反法西斯政權的政變,惱羞成怒的希特勒夥同意大利首腦墨索里尼對南斯拉夫王國發動了摧枯拉朽的入侵戰爭。

因為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這場戰場僅僅持續了11天便宣告結束。4月17日,南斯拉夫官方政府宣佈投降,南斯拉夫戰爭結束。之後法西斯軸心國根據協議劃分了各自的佔領區肢解了南斯拉夫。

但是此時的南斯拉夫的抵抗運動並未自此銷聲匿跡,雖然大規模的正面戰爭已經失敗,但是在共產國際領導下南斯拉夫鐵托游擊隊依然依託南斯拉夫的地域環境進行著反法西斯的遊擊鬥爭。

失敗的狩獵: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卡斯特山脈是位於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之間的一座荒涼多岩石的山脈,南斯拉夫戰爭之後該區域劃歸了意大利控制區,這裡游擊隊依託山區的複雜的山地環境十分的活躍頻頻對佔領此區域的意大利人給與打擊。

在此背景下,意大利組建了一支一當地人為主的小部隊應對當地游擊隊威脅,該部隊即為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的前身部隊。

1943年7月,盟軍在西西里島成功登陸,意大利發生了內部反法西斯政變,原法西斯政府首腦墨索里尼被新政府囚禁。意大利新成立的巴多格利奧政府與美英秘密談判準備投降,希特勒為了避免意大利的倒戈命令德軍入侵昔日軸心國盟友意大利。

失敗的狩獵: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1943年9月,駐守在意大利的德軍部隊對意大利軍隊突然行動解除了意大利正規軍的武裝,關押了大量意軍上層軍官。希特勒派遣黨衛軍突擊隊營救了被囚禁的意大利前首腦墨索里尼並在德國佔領軍的扶持下建立了意大利傀儡政府。

原來有意大利控制的卡斯特山脈地區也隨即被德國佔領軍接管,當地的武裝力量雖然在名義上歸屬意大利傀儡政府,但是實際上領導全完全掌握在德軍手中。意大利人組建的卡斯特山區的山地部隊也隨之被德軍接管。

1944年,二戰的局勢越來越不利於第三帝國,為了挽回敗局希特勒要求黨衛軍盡一切力量擴充部隊以應對盟軍壓倒性的戰場優勢,在此命令下黨衛軍拼湊了大量“有名無實”的武裝師部隊,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就是其中的一支。

失敗的狩獵: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當年6月左右,黨衛軍決定以卡斯特地區意大利偽軍部隊為基礎招募建立序列第二十四黨衛軍武裝部隊,因為該師的骨幹力量是由最早一批卡斯特地區熟悉山地作戰的意大利老兵組成因此該師被命名為,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雖然該師被賦予師級建制的番號,但是實際上該師的實際戰鬥人數只有3000多人,僅僅是一個黨衛軍旗隊(旗隊,黨衛軍建制相當於國防軍的團級建制)的兵力,是標準的“有名無實”部隊。

1943年9月,由於蘇軍強勢進攻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地區被從德軍的手中解放出來,駐紮在巴爾幹地區的德國部隊陷入被蘇軍截斷退路的危險之中,德國統帥部下令德軍從巴爾幹半島南部撤軍。

失敗的狩獵: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1944年10月,包括黨衛隊“歐根親王”山地師在內的德軍部隊開始掩護軸心國部隊撤離巴爾幹半島,“卡斯特獵手”師也在此時被調往該區域擔負掩護撤退的戰鬥任務。此時巴爾幹的戰場形勢十分嚴峻,德軍的撤退除了受到不斷緊逼的蘇軍威脅之外,還要應對塞爾維亞與波斯尼亞的游擊隊以及倒戈的保加利亞軍隊等諸多敵對力量。

1944年12月,“卡斯特獵手”師被調往阿爾卑斯山朱利安區域防備,到達後不久該師即與當地的游擊隊發生激烈戰鬥,在戰鬥中該部隊因為缺乏必要的山地裝備遭到游擊隊優勢火力的壓制損失較大,不得不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轉入防禦作戰。

1945年4月,該師剩餘戰鬥人員被編入“哈邁爾”戰鬥群繼續進行掩護德軍從撤退的戰鬥任務,在掩護過程中該師幸運的規避了蘇軍的主攻方向,只在次要戰場與南斯拉夫游擊隊組織交戰,戰況並不十分激烈,該師大部分人員隨同撤退部隊一起撤往奧地利。

1945年5月,第三帝國崩塌,該師剩餘人員向盟軍投降。

失敗的狩獵: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

第二十四黨衛軍“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是黨衛軍與1944年垂死掙扎之下拼湊而成的諸多武裝師中的一支由意大利人以及部分南斯拉夫地區的德裔組成的武裝力量。該師無論在兵力配置還是裝備補給上都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從該師的籌建至第三帝國的覆滅該師投降前後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而且該師並非處於主線戰場,所以該師在黨衛軍的38個師中並不出名。

但是該師相比較其他地區的意大利部隊或者非歐洲區域的黨衛軍武裝部隊而言,該師的戰鬥意志是十分強大的。1944年的下半年德國已經處於萬分危急的出境之下,該師依然能夠保持一定的戰鬥力面對優勢的敵人而並未潰敗的跡象,這樣的軍隊素質在二戰末期的意大利部隊中實屬難能可貴。

有趣的是。雖然黨衛軍為該師賦予了“卡斯特獵手”武裝山地師的“獵手”名號,但是實際上自從該師組建參加戰鬥所面對的敵人都要強於自己,妥妥的由主動進攻的“獵手”變成被動防禦的“獵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