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开始啦!

为营造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学术文化氛围

激发浙大师生的学术热情与活力

浙大学术委员会每年组织开展

浙江大学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

目前

浙大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

正式进入评审阶段

在浙大师生参与面最广的学术活动中

期待您为欣赏的科学家与科学研究

在本次评选中,我院郭江涛、欧阳宏伟、Dante Neculai老师的研究顺利入围候选项目!

点击http://oldac.zju.edu.cn/xspx/为三位老师投票吧!

评选事项

1、浙大师生可登录浙大通行证后进行网络投票(http://oldac.zju.edu.cn/xspx/);每人共有10票进行项目投票。

2、设立“最佳鉴赏奖”,投票项目与最终十大学术进展结果重合率最高的师生,予以专门奖励并邀请参加颁奖大会。

3、网络投票时间:4月8日—4月15日

郭江涛

项目名称: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冷冻电镜结构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项目简介:

郭江涛团队解析了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揭示了KCC1的整体结构、二聚化的形成方式和离子结合位点。该研究为阐明KCC的离子转运机理提供依据,并将推动相关药物设计。

项目特色:

该项目中,郭江涛团队选取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作为研究对象,整合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离子转运活性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KCC1的空间结构和离子转运过程。

项目创新:

该研究首先揭示了KCC1的整体结构,即首次向人们展示了KCC1蛋白的空间构造是怎样的;其次,该研究还揭示了KCC1以二体的形式存在,两个KCC1分子通过多种相互作用维持二体的形成;再次,在KCC1的结构中,人们清晰地看到1个钾离子和2个氯离子,这一发现为人们理解KCC的离子转运的详细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认识。

该研究为极大促进了人们对KCC的空间结构和转运钾离子-氯离子的过程的认识。这些知识可用来指导人们对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蛋白的调控,开发针对这类蛋白的药物,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癫痫等相关疾病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欧阳宏伟

项目名称:光敏快速止血生物胶水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项目简介:

本成果研发了一种仿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胶体、具有超快速成胶,湿面组织粘附强,生物相容性好,力学性能强的四大特点,能在30秒内快速止住60kg猪的左心室穿透伤高压大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项目特色:

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水凝胶Matrix Gel,它的主要成分为明胶(GelMa)和光板机分子修饰的透明质酸(HA-NB),对光敏感。只要光“一声令下”,这种材料就迅速进入成胶阶段,长出两层网络结构,从流动的液态变相为固态:首先是明胶上的双键自行交联,产生第一层网络;同时,HA-NB的醛基与明胶上的氨基酸产生交联,形成第二层网络。双层网络极大的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得更抗压。

项目创新:

在许多外科手术中,术后止血工作繁琐而艰巨,也是手术风险的敏感环节。“在临床上,我们用来止血的药物、材料有10多种,速度较慢。对于动脉和主要脏器大出血没有有效的快速止血手段。很多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Matrix Gel是通过对FDA认证的天然蛋白和多糖进行改性而来,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它有可能用于其他很多组织修复。由于这种材料方便注射,这为体外进行内组织修复提供了可能。

Dante Neculai

项目名称:棕榈酰化修饰调控NOD1和NOD2蛋白对病原细菌的免疫识别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内容发现了病原识别受体NOD1和NOD2蛋白能够在棕榈酰转移酶ZDHHC5的催化下发生棕榈酰化修饰,从而调控其介导的包括细菌性免疫在内的固有免疫反应的机制。

项目特色:

Dante Neculai教授团队研究发现,NLR家族的两个重要受体蛋白NOD1和NOD2能够在棕榈酰转移酶ZDHHC5的作用下发生棕榈酰化修饰,从而介导细菌性炎症信号通路的发生。这一发现有效地连接起科学机理与临床问题,未来在诊断和治疗上或有重要价值。

项目创新:

Dante Neculai教授团队采用新的蛋白互作质谱联用法(BioID),酰基生物素置换法(ABE)及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基因敲除鼠等手段,发现NOD1和NOD2的棕榈酰化修饰是影响其亚细胞定位及正确免疫应答功能的关键因素,并鉴定了NOD1和NOD2棕榈酰化的发生位点及相应的棕榈酰转移ZDHHC5。ZDHHC5 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NOD1/2 能够在此被棕榈酰化从而定位于质膜。另外,在沙门氏菌的侵袭下,ZDHHC5 能够被招募于含病原菌的内体膜, 从而吸引并修饰胞质内更多 NOD1/2,使其定位于内体膜。各种 SLC 家族的转运蛋白将病原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组分转运至细胞质中(如 MDP, DAP),棕榈酰化修饰的 NOD1和NOD2 能够识别并诱发细胞内 NOD1/2 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促使入侵者被自噬降解及宿主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本研究不仅可在理论上丰富固有免疫系统的基础研究,更能为阐明相关疾病(如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等)的致病机理及相应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小伙伴们,还在等什么呢?

为郭江涛老师、Dante Neculai老师

以及欧阳宏伟老师的项目助力吧!

另外

转发项目相应推文即可为该项目加油集赞哦

请大家积极参与,

“最佳鉴赏奖”等你来拿~


hey!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今日头条公众号 :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新浪微博公众号:@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投票|浙江大学2019年度十大学术进展——为老师们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