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在行動

——全民健康 預防第一


健康中國在行動

www.jkzggcw.com

曾經,許多人只有得了病、住了院才會注意健康,而如今,“管住嘴、邁開腿”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生活的新風尚。老百姓健康觀念的變化,其實也正體現了國家對人民健康不斷重視、健康政策不斷演變的過程。

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下稱《健康中國行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這一系列舉措將健康中國戰略引向深入。健康中國行動堪稱為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制定了具體的施工圖。

健康中國政策“進化史”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民健康夢”是主要基礎。“健康中國”從“說”到“做”,也是一個穩步推進的過程。

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健康中國”第一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6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併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2017年,黨中央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

2018年6月以來,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會同教育部、體育總局等部門組成專班,分領域開展專題研究,起草編制了《意見》、《健康中國行動》和《實施和考核方案》。

2019年6月2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依據《意見》,成立了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併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

健康中國行動相關文件的出臺,背後是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十八大以來,我國的衛生健康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不可忽略的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的推進,我國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疾病譜都發生著改變。目前,一些大眾熟知的慢性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因;重大傳染病如肝炎、結核病、艾滋病等,防控的形勢仍然嚴峻,職業健康、地方病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另外,每一類重點人群都有各自亟待解決的健康問題。我國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偏低,吸菸、過量飲酒、缺乏鍛鍊、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較普遍。因此,把衛生健康工作中心以“疾病治療”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策略上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勢在必行。

健康中國行動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然要求,《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的公佈也標誌著一個以“健康中國戰略”為頂層設計,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行動綱領,以“健康中國行動”為推進抓手的大國國民健康保護體系全面形成。

健康中國行動聚焦當前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主要包括: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針對影響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環境等因素,實施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煙、心理、環境6項健康促進行動;維護全生命週期健康,針對婦幼、中小學生、勞動者、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特點,實施4項健康促進行動;防控重大疾病,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四類重大慢性病以及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預防控制,實施5項防治(防控)行動。


預防為主

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

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家庭和社會都負有健康責任。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對健康的認知只停留在“治病”。但事實上,通過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堅持健康生活,日常就注重預防疾病發生是更經濟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減少居民病痛折磨,減輕居民經濟負擔。但是,當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總體仍較低,2018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7.06%,儘管比2008年的6.4%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總體水平依然不高。2018年浙江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26.64%,比2008年的8.45%提高了18.1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公眾在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科學就醫、安全與急救、健康信息等六類維護健康的知識和技能依然缺乏,不良生活方式仍較為普遍。

健康中國行動指出,要全面正確認識到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個人生活方式和醫療衛生服務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經濟、有效的措施之一。城鄉居民關於科學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健康素養,有助於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健康中國行動從主要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通過健康促進手段,實現健康水平的提升,成為一大亮點。

要有健康的行為,首先要有正確的健康認知。健康中國行動提出,要學習、瞭解、掌握、應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和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遇到健康問題時,積極主動獲取健康相關信息,但一定要提高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優先選擇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等政府部門及醫療衛生專業機構等正規途徑獲取健康知識。健康中國行動從健康科普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等,一項項細化目標,將科學性和普及性有機結合,非常系統、細緻,讓老百姓都能看得懂、記得住、做得到。健康促進行動將在未來10年內讓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健康科普更加規範科學。2018年浙江省省級健康教育機構舉辦了包括結核病防治宣傳日、預防接種日、碘缺乏日、世界無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一系列主題科普宣傳10次,分發各類宣傳資料2萬多份,直接受益人數達1萬多人。同時,積極通過新媒體平臺“浙江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等,和電視臺、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合作、用開辦健康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健康科普信息的宣傳,向居民傳播正確的健康科普知識。

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其中,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健康中國行動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高於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於25克,蔬菜和水果每日攝入量不低於500克,每日攝入食物種類不少於12種,每週不少於25種;成年人維持健康體重,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5~24;成人男性腰圍小於85釐米,女性小於80釐米。

2017年,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15-69歲居民的的主要健康行為進行監測,居民進行低強度的體育鍛煉率為66.97%,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率為46.27%,高強度的體育鍛煉率為35.42%。健康中國行動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預期分別不少於90.86%和92.17%。科學鍛鍊不只是邁開腿這麼簡單,現在不少人有了加強鍛鍊的意識,但是隻顧刷運動量,並不是科學運動。

健康中國行動明確指出,鼓勵每週進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或者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日常生活中要儘量多動,達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體活動量。

還有,如何確保擁有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也是當今社會關注的話題。健康中國行動提出,政府部門應重視並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衛生健康、政法、民政等單位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熱線服務、心理評估、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精神科治療等銜接合作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模式。健康中國行動提出目標,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預期提升到20%和30%;焦慮障礙患病率、抑鬱症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

從出生前到老年

全生命週期健康保護

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每個人從出生前開始,健康就成為了一生的必修課。健康中國行動細緻地提出了全生命週期的健康覆蓋,特別針對婦女嬰幼兒、中小學生、勞動者、老年人四類重點人群開展專項行動,對這些人群面對的特殊問題作出積極回應,進行全方位的干預。

出生缺陷嚴重危害兒童生存和生活質量,對家庭帶來很大影響。根據2016年調查,全球每33個嬰兒就有1個有出生缺陷。學習出生缺陷防治知識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概率。同時,學習科學育兒和兒童早期發展知識,有助於提高養育照護能力,充分開發兒童潛能,促進兒童體格、心理、認知、情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把主動接受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和聽力篩查都列入了重點倡導目標,要將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8/10萬及以下和12/10萬及以下。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發病形勢嚴峻。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0%,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0%。小學和初中階段近視率隨著年級的升高快速增長,小學階段從一年級的15.7%增長到六年級的59.0%,初中階段從初一年級的64.9%增長到初三年級的77.0%。高三年級學生高度近視,也就是近視度數高於600度,在近視總數中佔比達到21.9%,由於高度近視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容易導致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應該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視。

2017年,浙江省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率為71.9%,高中生達到91.1%,近視防控任務艱鉅。健康中國行動提出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將中小學生作為重點人群之一,動員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共同守護其身心健康,形成“網格式”防護。引導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鍛鍊健康體魄,預防近視、肥胖等疾病。明確提出了個人和家庭應該採取的措施,比如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外接觸自然光時間要達到1小時以上,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時間分別不少於10、9、8個小時等。目標,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分別達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

最美夕陽紅的基礎也是健康。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共報告為632.68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並進行了專項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為68.46%。在老年健康促進行動裡,提出引導老年人掌握正確的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自我保健和促進健康的基本技能,增強老年群體的健康生活意識,可以強化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識。提倡老年人參加定期體檢,經常監測呼吸、脈搏、血壓、大小便情況,接受家庭醫生團隊的健康指導;鼓勵和支持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基層老年協會、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為老年人組織開展健康活動;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目標為65歲至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同時,在四類重點人群的專項行動中,還對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貧困地區重點人群健康促進提出了相關措施,這些都體現了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具體實踐,全生命週期健康覆蓋“一個都不能少”的堅定承諾。

防控重大疾病

實施重點干預

健康中國行動裡,把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傳染病列為重點防控的重大疾病,對突出問題進行重點干預,併為公眾從自我健康管理、膳食、運動等生活方式方面給出指導建議。

這些重大疾病的上榜理由都很充足。其中,心腦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大約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2017年,浙江省冠心病急性事件報告2496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佔86.31%,心性猝死佔6.03%。作為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一大凶險病症,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致死、致殘的重要病因,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複發率高的特點。2017年,浙江省腦卒中報告177433例,2009-2017年發病呈上升趨勢。健康中國行動提出,學習掌握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初期正確的自救措施,比如心肺復甦,以及緊急就醫指導,有助於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而相關部門也將在公民急救知識培訓和人員密集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等方面努力。

排在第二位的癌症,人們談之色變。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7年,浙江省惡性腫瘤報告188267例,發病前五位為肺癌、甲狀腺癌、大腸癌、胃癌、肝癌,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40歲開始迅速上升,80歲以後達到高峰。健康中國行動倡導積極預防癌症,重點癌種是指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乳腺癌、宮頸癌;推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序擴大癌症篩查範圍,推廣應用常見癌症診療規範。提升中西部地區及基層癌症診療能力,加強癌症防治科技攻關,加快臨床急需藥物審評審批。

事實上,抗癌攻堅戰,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努力加大對抗癌藥相關政策的改革力度:抗癌藥零關稅、醫保談判、加快新藥審批、加入基本藥物目錄……健康中國行動更是明確提出目標: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於43.3%和46.6%。另外,我國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017年,浙江省糖尿病報告196632例,2009-2017年發病率不斷上升,2013年達到高峰,之後略有下降,但仍維持較高水平。健康中國行動倡導提示居民關注血糖水平,引導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學降低發病風險,指導糖尿病患者加強健康管理,延遲或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發展。目標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分別達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2017年,浙江省1417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糖尿病患者分級隨訪管理工作,糖尿病分級管理機構覆蓋率為97.52%,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機構覆蓋率為100%。傳染病和地方病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健康中國行動提出,引導居民提高自我防範意識,講究個人衛生,預防疾病;充分認識疫苗對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導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加強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傳染病流行水平;強化寄生蟲病、飲水型燃煤型氟砷中毒、大骨節病、氟骨症等地方病防治,控制和消除重點地方病。目標是到2022年和2030年,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吳敬表示: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並不意味著健康只是個人的事情。健康中國行動中,非常明確地提出國家各部門要給老百姓提供健康服務,推動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防治策略、制度安排和保障政策,加強醫療保障政策與公共衛生政策銜接,提供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一體化服務,提升健康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實現早診早治早康復。同時,強化跨部門協作,鼓勵和引導單位、社區、家庭、居民個人行動起來,對主要健康問題及影響因素採取有效干預,形成政府積極主導、社會廣泛參與、個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續提高健康預期壽命。

結束語

如果說《“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共建共享的實施路徑,那麼此次健康中國行動把它落到了實處。每一項行動都從個人、社會、政府三方面展開,涉及個人、家庭、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醫療衛生機構、政府等各個主體,形成社會多方共治的格局。健康中國行動的總目標很明確:到2022年,覆蓋經濟社會各相關領域的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實現,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有關目標。朝著這個關係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幸福的目標,健康中國行動這張“健康施工圖”,宏大又具體,全面又細緻。而我們每個人需要從自身健康做起,積極學習正確的健康知識,提高健康素養水平,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是最好的生活態度,一起努力。

《健康中國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