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周宏贵: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退役军人周宏贵: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干什么都不容易,尤其是创业。很多人想创业,但把创业的想法落到实处,很难!”退役军人、唐山市海丰线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宏贵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感慨良多,“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靠的是军人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红色基因,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让退役军人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大有作为。”

自主择业创办海丰线缆

周宏贵1981年10月入伍,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专业军士,因工作表现突出,被破格提干,优先晋升,曾任部队副团职家属工厂厂长,在职期间先后五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2001年,周宏贵所在部队被精简撤销,大批干部面临转业安置。凭他的年龄、职务和工作能力等优势,完全可以调到其他部队继续服役。但是,他主动为组织分忧,毅然决定自主择业,成为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他创办的唐山市海丰线缆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固定资产2.5亿元,年生产能力达10亿元,累计向国家纳税1.7亿元,安排就业500余人。2008年,他当选为唐山市丰南区商会副会长,2010年当选为丰南区人大代表,2012年被河北省授予“河北省就业创业优秀个人”,2013年当选为唐山市人大代表,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军转干部”,2019年1月被河北省授予“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称号。

在区域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1年转业后,他租用电线电缆生产设备和30多间平房作为平台,带领10多名退役的战友,靠着自己的转业费和从亲朋好友那借来的50万元钱,开启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他用近3年时间打造了自己的“海都”品牌,并完成了原始积累,随后在路南区稻地镇征地100亩,建设17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办公、生活用房,成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引进45条国内先进的生产线,使管理和效益每年上一个新台阶。

周宏贵勇于创新,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从打造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管理着眼,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用感情感化员工,使大家提高了以厂为家的自觉性。坚持生产生活并重的理念,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拴心留人的环境。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行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坚持发展利益与员工共享的做法,逐年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激活企业发展的动力。

经过不懈努力,公司逐步实现了由作坊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由单一品种向系列化品种的提升,由单一经营向集团化经营的迈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公司连年被省、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2013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获得“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等多项殊荣,获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

先后安置退役军人96人

“成功感恩部队,致富报答社会”是周宏贵的人生格言。自公司成立以来,他先后为18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使他们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并先后安置退役军人96人。

2011年,该公司被省军转办确立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就业实训基地,主动承担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实习实训任务,无偿提供实训岗位60多个。

该公司于2009年设立奖励和救助基金,每年从上年度利润中分别提取30万元资金作为奖励和救助基金,对有突出贡献者以及员工子女考取大学或入伍参军等给予奖励。

此外,周宏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在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救助灾区、植树修路等社会公益事业中共捐献资金600余万元,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记者 杨文进 通讯员 赵丽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