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隆都镇龙美寨有座状元先生第,也是全潮汕唯一一座

澄海隆都镇龙美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古村落。旧时村外有个小土丘,这小土丘村里人叫宅顶。宅顶上有一座很高很大的石亭,贝灰的地埕,亭里有石桌、石凳,十分气派。亭边的大榕树有好几棵,它们都很粗壮,有的树干要十多个小孩手拉手才能围拢。树干撑起的绿冠就像一片绿色的云。

澄海隆都镇龙美寨有座状元先生第,也是全潮汕唯一一座


上图为林大钦墓

村郊这片风光旖旎的地方,原来是黄家的上祖黄石庵公的陵墓。它与寨内一座精致的宅府“状元先生第”同出一脉。明朝正德年间,龙美寨有一个名闻遐迩的儒生黄石庵,执教于现时的潮、澄、饶各地。当他在潮安县金石镇山兜村执教时,发现孤儿林大钦天资聪颖,求学心切,却因家贫无法上学。黄石庵不仅让其听课,还于返梓时把林大钦带回龙美寨,承担他的衣食住一切费用,并于晨昏亲督课习,黄师娘更是视如已出,抚爱有加,使林大钦能专心致志埋头攻读,应学的课程一概精通。乡人把黄石庵称为先生公。林大钦12岁那年正是嘉靖元年,时值海阳县录考秀才之期。先生公带林大钦前往赴考,一举得中,是该县历次参考学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林大钦21 岁那年(嘉靖十年),由先生公安排上省赴考,得中第六名举人。回家后,先生公又将林大钦继续留在家中,自己则四出遍搜群书,供林大钦攻读。

明嘉靖十一年,逢朝庭春闱开科,先生公送林大钦上京赴考,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授榆林院修拟。林大钦得中状元后,迎请先生公到京。嘉靖皇帝亲自召见黄石庵,对其知识渊博,助孤求学,亲督课授,大加赞许,又见黄石庵谦恭有礼,具先贤风度,当即封黄石庵为进士,下旨敕建“状元先生第”。林大钦为第府亲笔题写门匾“黄氏家第”,勒石印鉴“林大钦”金字,并书门联“状元先生第,进士世宦家”。

澄海隆都镇龙美寨有座状元先生第,也是全潮汕唯一一座


其时,朝中众官看到皇帝如此赏识状元爷和先生公,对他们师生也颇多敬仰。朝中的阁老宋洽全特为报恩府撰写堂号、堂匾和楹联。这座当时罕见的尊师报恩府第,一时传为佳话,也为这秀丽古村镌上厚重的历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在北京修订的《潮汕百科全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明嘉靖进士黄静(石)庵府第、澄海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海县城东北隆都镇龙美村,距县城20公里,硬山顶三进平房土木建筑,整座基本完好。明嘉靖年间海阳人林大钦中状元后,接其老师黄静(石)庵(龙美村人)上京,嘉靖皇帝召见黄静(石)庵赐进士,林大钦请旨在龙美村建黄静(石)庵宅第,亲为宅第大门石匾、门联题字。中厅巨匾及两旁柱木联、大厅巨匾‘追远堂’和两旁对联,传为宰相手笔。”

澄海隆都镇龙美寨有座状元先生第,也是全潮汕唯一一座


这一记载,印证了有关“状元先生第”和先生公的传说。

公社化时期,大榕树统统被锯了制作车轮。剩的几棵当年劫后余生的老榕,现在仍老态龙钟地撑起通天绿盖,给大地撒下一片清凉,成为村子里一块避暑胜地。先生公的陵墓石亭“文革”期间被拆毁了,那个土丘也被夷为平地,泥沙也被挑运填洼地了。幸而先生公的墓碑被村里的几个老辈抢回寨子里藏起来。

澄海隆都镇龙美寨有座状元先生第,也是全潮汕唯一一座


龙美状元先生第:府第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688平方米,建筑面积1312平方米。该府第深三进,主体建筑为抬梁式硬山顶建筑,有后座。两旁有厢房和火巷。正门林大钦亲笔题的有一副对联“状元先生第,进士世宦家”,横批“黄氏家第”。黄石庵是隆都镇上北村龙美人,曾执教于林大钦故乡海阳县金石乡,发现林大钦的颖异天资,便带林大钦到龙美就学。林得中状元后,接黄到京,被嘉靖帝召见,赐进士。林又请旨建“黄氏家第”。该府第对研究潮汕状元林大钦的活动和明代府第式建筑有一定价值,也是一处“尊师重教”的教育基地。1984年公布为澄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