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出土简牍却多是秦隶,这是记载错误吗?

众所周知,秦始皇在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在文化上实行书同文,也就是统一了全天下的文字。在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得知秦始皇统一的文字为小篆,可是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挖掘发现,出土了大量的秦朝简牍,简牍上的文字却让我们困惑不解,为何?秦朝的简牍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隶书,而不是史书记载的小篆。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产生疑问:会不会是史书搞错了?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说说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进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出土简牍却多是秦隶,这是记载错误吗?

一、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

在战国期间,七国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甚至在郡与郡之间文字书写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和现在的方言类似,尤其是在南方,甚至一个镇上的人说的话都不相同,但是文字的书写却是一样的。因此,当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颁布大量的法令如果想要让老百姓读懂,就必须做到文字的统一。

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交流和传播,如果文字的书写方式太多,形态各异,没有实现统一,那么秦始皇颁布的法令就很有可能造成老百姓读不懂或者不认识的情况,这对于秦始皇的统治是非常大的障碍,因此统一文字势在必行。

在战国期间,人们日常的书写主要是写在用竹子做成的竹简上,而且那个时候的书写工具还不发达,因此在民间经常会出现把一些字给简写的情况,这更加造成了一字多写的情况,各国之间战争频频,各个国家的君王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文字的统一。

当然了,秦始皇统一文字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统治。秦始皇灭了六国以后,国土面积大大增加,如果秦始皇颁布的政令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执行的话,对于治理国家可是大大不利,不过政令要执行的前提是老百姓认识政令。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统一文字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秦国作为最终的赢家,自然要使用本国的文字来进行统一,也就是小篆。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出土简牍却多是秦隶,这是记载错误吗?

各国之间马的写法

二、那么秦始皇是怎么具体来实现文字的统一呢?

想要统一文字就必须制定每一个字的全国性标准,不能存在一字多写的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废除六国原来已经存在的文字,这样每一个字都有一个统一的写法,避免造成一字多写的情况,才能在整个大秦帝国更好地推行。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记载得十分清楚: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这段话交代了这么几件事。第一,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李斯提出来废除其他国家的文字;第二,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三篇制定了文字的统一标准;第三,这三篇中的文字都是以秦国的小篆为标准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秦始皇确实是统一了天下的文字,并且由李斯,赵高和胡毋敬执笔,制定了天下统一文字的标准和规范。那么为什么在出土的秦朝的简牍中,看到的文字大多数却是隶书呢?是史书记载错误?还有有其他的因素?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小篆和隶书各自的特点。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出土简牍却多是秦隶,这是记载错误吗?

各国之间马的写法

三、小篆和隶书的特点是什么?

先来说说秦国本土的文字小篆。小篆这种字体写起来笔画非常的复杂,整体协调,写出来的字就像是画画一样,非常的漂亮好看,但是书写起来非常的麻烦。那么隶书呢?隶书是从大篆演化过来的,是大篆的一种简体,它和小篆有着明显的对比。小篆的笔画通常有很多的圆笔,而隶书呢则是方折笔画。从书写的效果来看,小篆通常是比较圆润的,而隶书则是宽扁的,隶书讲究的是“蚕头燕尾”。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小篆的优点是比较好看,写出来的字非常的漂亮,但是缺点是难以书写。而隶书的优点是书写起来比较方便,从颜值上来说却比不过小篆。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出土简牍却多是秦隶,这是记载错误吗?

小篆作品欣赏

四、秦始皇统一文字到底是采用小篆还是隶书?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统一的文字的确是采用了秦国的本土文字小篆作为官方文字,可是从出土的简牍中来看,大量竹简上的隶书又让很多人对史书的记载持怀疑态度,因此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就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到底是采用小篆还是隶书?我认为是小篆,有以下几个理由为证。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的记载

对于历史的来源,我们首先还是要看史书的记载。在许慎的记载中,对于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做了明确的记载,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和胡毋敬的《博学篇》都是最直接的证据。除此之外,《史记》《汉书》等也均有记载。大量的文献也为统一的文字是小篆做了最直接的证明,许慎的《说文解字》不是一家之言。

可能也有人提出来这样的疑问,真正的历史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史书上记载的是第二历史,第一历史永远无法还原,因此相比于史书的记载,出土的文物才更有说服力。

其实对这段话,我也是认可的,史书的书写是人为的,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记、漏记的情况,甚至是因为皇权的约束而不得不错记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如果说各类史书的记载不能作为直接证据,那么我们来看看最直接的证据。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出土简牍却多是秦隶,这是记载错误吗?

小篆作品欣赏

2、秦始皇五次巡游刻石上面留下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一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巡游,在巡游的过程中在当地都留下了很多的刻石。比如最为著名的一次就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的时候所留下的。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这些刻石上的文字都是用小篆记载的。除了泰山刻石,在琅琊台,会稽等众多地方都发现了刻石,上面的文字都是用小篆书写的。

如果说史书记载可能有误,那么这些秦始皇曾经巡游留下的刻石就是最直接的证据,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刻石上的内容记载的也都是秦始皇在的丰功伟绩等等,刻石上的文字也都是跟随秦始皇的一些重要大臣书写的,这也是最直接的实物证据。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出土简牍却多是秦隶,这是记载错误吗?

泰山刻石

五、那么出土的秦朝的简牍中为何出现大量的隶书?

其实这个也非常好解释,最重要的原因是小篆的不得民心和秦朝灭亡的太快。

为什么说小篆不得民心呢?前文也说过,小篆写起来笔画非常多,书写非常的麻烦,唯一的优点是好看。但是文字最重要的作用是交流和传播。试想,在民间,在当时的纸和笔都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要写一封书信,是相对麻烦的小篆好用还是相对简单的隶书好用,答案当然是毋庸置疑的。隶书的实用性远远超过小篆,可以说小篆作为官方文字,在民间其实是不实用的,不实用这个特点也让小篆没有大规模流行开来。秦始皇将小篆作为天下统一的文字是作为一个胜利者而言的。毕竟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是最终统一天下的胜者。作为胜利者,秦始皇自然认为秦国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这也是胜利者的一个象征。

其次再来说说秦朝灭亡的太快。即使秦始皇知道了小篆的实用性没有隶书好,但是还是想要强行推广小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毕竟现在的秦国老百姓,很多人还是六国的遗民,他们用的一直都是他们本国的语言和文字,想要强行扭转过来,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跨度。

而我们都知道,大秦帝国一共就存在了15年的时间,因此时间太短也成为小篆没有流行开来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导致民间依旧沿用隶书的主要原因之一。试想如果有六国的老百姓经历了战国末年、秦朝,甚至一直到后来的西汉,他是不是使用的一直都是隶书呢?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出土简牍却多是秦隶,这是记载错误吗?

隶书作品欣赏

因此在我看来,秦始皇确实是用小篆作为官方文字,但是由于小篆本身的实用性不够,加上秦朝的时间太短,导致了小篆并没有大范围的使用,而民间更多的还是使用书写和交流更为方便的隶书,这也说明了现在出土的秦朝简牍中更多的是隶书而不是小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