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七場立群酈波: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將寫景與抒情巧妙地結合了起來。蜀地的最大特點是山多,由於山多,江水和江面都變得狹窄。於是,李白從蜀地來到楚地以後,感覺視野立馬變得廣闊起來,寫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下面的兩句寫景很巧妙,“月下飛天鏡”是實寫,“雲生結海樓”是虛寫,虛實結合。最後兩句又提到了故鄉的流水,自己雖然離開故鄉,但是故鄉的水,仍然是那麼有情有義,一直伴隨著我。最後一句詩,一方面表達了對故鄉水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全詩幾乎沒有用典,以白描的手法來寫,卻是千古名作。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七場立群酈波: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嘉賓酈波點評: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與李白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其實不分伯仲,都寫的非常好。李白這一首詩寫的是剛出蜀時看到長江流水的情況,而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其實是在反襯個人生命的渺小。當時,杜甫好不容易有一段安定生活,但是又被迫離開成都。所以,杜甫在詩末無奈地說“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慨嘆的是命運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