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考古隊打開其墓後,發現有"長明燈"

書生王子服野外遊玩,見一女子,手中捏著一枝梅花,一見鍾情,歸家後竟思念成疾,日漸消瘦。直到打聽到了女子的消息,方才吃得下飯,身體有所好轉,之後王子服去到女子家中拜訪,王子服一件女子,直了眼。女子總是大笑,看起來天真爛漫,笑容甜美,女子名為嬰寧。王生受嬰寧母親的託付,將嬰寧帶回了家,可王生的母親對嬰寧的身份有所懷疑,一番查探之後,發現嬰寧竟是狐狸之女,受鬼母的養育之恩。王子服絲毫不在意,兩人最後成了婚,成就了一段佳話。

寫下《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考古隊打開其墓後,發現有

這個故事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嬰寧》,說起蒲松齡和《聊齋志異》,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畢竟不少人以前最喜歡的電視劇,便是小說改編的《聊齋志異》。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十九歲的時候參加童子試,一舉考了縣、府、道德第一名,沒想到之後就屢試不中,直到71歲,才成了貢生。長期不得志以及見慣了人間百態,蒲松齡寫出了《聊齋志異》這本中國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蒲松齡墓

寫下《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考古隊打開其墓後,發現有

1715年正月,蒲松齡病逝,享年76歲,我國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評價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死後,葬於淄川區蒲家莊,墓中封土高2米,墓前有1725年立下的墓碑。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年代之前,蒲松齡都安好的沉睡在墓中,只不過到了近代,蒲松齡墓遭遇了一場重大浩劫。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我國正處於思想變革的年代,也就在那時候,一場運動,打破了蒲松齡兩百多年的平靜。

"考古隊"打開蒲松齡墓

寫下《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考古隊打開其墓後,發現有

1966年,一群人打著考古的名義,打開了蒲松齡的墓。他們想要知道,寫出鬼神之說《聊齋志異》的蒲松齡,古墓中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群人拿著工具就這樣光明正大地挖出了墓室。但令人驚訝的是,蒲松齡墓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豪華,相反還十分的簡陋。廉價的三合土夯築造,沒有講究的灌木,隨葬品也都是平平常常的,古墓中更是沒有什麼鬼怪神仙,不見任何的金銀珠寶。他們一陣噓唏,便離去了,不過這樣的興師動眾也引來了真正的考古家,蒲松齡墓已經遭到損壞,考古家只能清點其中的文物,在這些文物中,考古隊有了一個新奇的發現。

墓中發現"長明燈"

寫下《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考古隊打開其墓後,發現有

後來考古隊清點了其中的文物,蒲松齡墓中一共挖出了4枚壽山石印章、宣德爐、銅鏡、旱菸袋、燈臺等等,最新奇的,便是這些文物中的"長明燈"。點長明燈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風俗,所謂"長明",意思是一旦點燃,就不能將其吹滅,直到它自己燃盡。古代君王的陵墓中常常放置長明燈,希望可以像生前的宮殿一樣,燈火通明,也有人將其稱為"不熄之火"。古墓中點長明燈,也有為死者驅逐黑暗,照亮道路之意。

寫下《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考古隊打開其墓後,發現有

至於蒲松齡墓中為什麼會有長明燈,是否和鬼神有關,我們不得而知。只是後人也沒想到,一個大作家的墓中居然如此簡陋,什麼值錢的寶貝也沒有。蒲松齡的古墓已經被破壞了,考古學家只能重新修建一個新的墓,用來安防蒲松齡和他夫人的遺體。1979年,蒲松齡墓重新刻了墓碑,沈雁冰為其撰書,後來政府也為其重新修建了一個墓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