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窯址保護碑

嚴和店窯址位於河南省汝州市蟒川鄉嚴和店村,分佈在蟒川河西岸、北岸,東至大郭莊村,西鄰西坡,北依北坡,南鄰嚴和店村。東西長約 455 米,南北寬約 440 米,面積約 200200 平方米。窯址西部、北部和南部為淺山嶺地,東為蟒川河,水量豐富。周圍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土壤貧瘠,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鋁、耐火土、金、石墨等。1916 年,袁世凱派郭世五到嚴和店考察 汝瓷工藝。1930 年,日本駐漢口教師原田玄訥到汝州尋找汝窯,在嚴和店挖出不少瓷片帶回日本。1942 年日本侵略軍佔領汝州後,在嚴和店一帶盜挖瓷器和汝瓷標本。1950 年,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古窯址保護區

裡先生到汝州對嚴和店、大峪店東溝等窯址進行考察,希望能找到汝窯的線索。1956 年 10 月,洛陽專署工作組到汝州調查了嚴和店、棗園兩處窯址,在《文物參考資料》發表了《汝窯址調查簡報》一文。1958 年 3 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對嚴和店、軋花溝、大堰頭等九處窯址作了調查,並在大堰頭進行了窯基的發掘,後在《文物參考資料》1958 年 10 期發表了《汝窯址的調查與嚴和店的發掘》一文。1964 年,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到汝州嚴和店等地考察,撰寫了《河南省臨汝縣宋代汝窯遺址調查》一文,在當年《文物》雜誌第 8 期刊發。1985 年 9~11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又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發掘面積 250 平方米。1989 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研究生班學員在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窯址匣缽殘片層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窯爐遺址及示意圖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岀土瓷片標本(收藏於汝州汝瓷博物館)

嚴和店窯址文化層堆積一般厚度為 1.5-2 米。兩次挖掘,共清理窯爐 4 座,作坊 1 處,並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和窯具,取得了較大成果。第一層厚 0.1-0.7 米,土質鬆軟,呈淺灰色,內涵豐富,遺物主要出現在這一層內,計有碗、盤、盞、罐、尊、瓶等瓷器;窯具有匣缽、墊餅、支柱、墊圈以及窯頂塌下來的梯形磚、建窯時用的殘破廢磚、燒土塊和“元豐通寶”“嘉佑元寶”錢幣等。該層出土的器物,種類繁多,製作講究,釉色潤澤,注重裝飾,富麗清新,反映了北宋晚期窯處於鼎盛階段,也是臨汝窯工藝的黃金時代。第二層出土物與第一層有所區別,不僅釉色純淨,花卉種類增多,除印花外,還有刻花圖案,且多保留碗銘,足見當時各窯競爭之境況,時間應屬於北宋中期。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岀土彩瓷虎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窯址出土的敞口碗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窯址出土的文物斗笠碗

嚴和店出土的瓷器主要有青釉瓷碗、罐、瓶、盤、尊、爐、器蓋、化妝盒、碟、斗笠碗、瓜稜罐、燈、盞等。器皿造型端莊秀麗,古樸典雅。該窯址產品裝飾品較少,胎色為香灰色,胎質堅密,胎釉之間均飾一層醬褐色護胎釉,下面遍佈斑斑小點,猶如俊梨之皮;釉面隱紋縱橫,恰似蟹過留痕;有些釉面呈細碎規則的冰裂紋,構成芝麻花形圖案,這就是稀有的“梨皮、蟹爪、芝麻花”效果。其釉下紋飾有刻花、劃花、印花三種,多以花卉、海水游魚、禽鳥為題材。其花卉可分為纏枝花卉、折枝花卉、團菊紋、菊瓣紋,線條流暢生動,極富生趣。禽鳥紋有水鴨臥蓮、鴛鴦戲水等。畫面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無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七八十年代曾用過的舊窯爐

論刻花、劃花、印花均有清新流暢之感。瓷器上還刻印有工匠的姓氏以作為碗銘,這些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做工精細,胎質堅密,釉層蘊潤,釉色光澤鮮麗柔和、清雅素淨,是嚴和店窯址所出產品中的上品,很可能是專供當時汴京皇室貴族而專門生產器物。2009 年 12 月,河南省文物局組織原文物局局長、研究員楊煥成,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館員楊育彬,省古建築研究所新民,省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丁福利等六位專家,對嚴和店窯址進行了考察、論證和評估,提出了五方面的評估意見: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嚴和店窯址是一處北宋時期制瓷工藝水平較高、規模較大的生產場所,主要生產青瓷,它的燒造技術為北宋時期五大名窯——汝官窯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四個窯爐的發現,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次重大發現,對汝窯窯爐的構造,燒造方法、溫度等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後來汝州恢復汝窯生產打下了基礎,從而為今天汝州仿古汝瓷成為汝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繁榮汝州經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整理:汝州隱士 2019·11·18

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