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阻止孩子早恋?给父母的3点建议。


该不该,阻止孩子早恋?给父母的3点建议。

早恋其实并非一个专业名词,而是某些长辈或教育工作者的主观定义。国际上一般把早于16岁的“恋爱”称为“早恋”,不少人极力反对这类感情的存在。


早恋,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和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从心理活动转到实践行为中去的。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心中有了爱慕的对象,主动地去靠近,顺利的话进而频繁互动,相互倾心,就有可能导致“早恋”的发生。


该不该,阻止孩子早恋?给父母的3点建议。

记得高二时老师曾经和我们调侃:“很后悔没有机会早恋。”全班人都笑了。


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就被叫去校长室训话了——我们班的一个男生和高一学妹kiss goodbye时被教导主任看到了。


两个小时后,老师回到教室,一本正经地和我们说:“早恋会影响我们学习,当下你们好好学习,恋爱就等考上大学再谈吧。”


关于早恋,一些父母和教育者认为这是青少年的人权和自由。恋爱可以培养人际交往和学习的能力,满足青少年接近异性的心理,环节学习的压力,相对而言,青春期的恋爱还较为纯洁,很少涉及性和利益。恋爱,也是青少年练习爱的介质。


反对者则认为,早恋会影响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认为青春期的恋爱与过早发生性行为有关,影响身心健康。很多早恋者情绪容易波动,自控能力差,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


该不该,阻止孩子早恋?给父母的3点建议。


1、大方聊,不说教。和孩子聊天,留意孩子的思想动向,不说教;常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同学、同学父母等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避免当面批评“青春期早恋”话题,理性对待;父母适当分享爸爸妈妈的恋爱史,让孩子打破对“早恋”的神秘感。


2、重安全,不禁止。鼓励孩子多和不同层面、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异性交往,避免在校不让谈恋爱,毕业忙着去相亲的家长意志;(同性别指导)适当和孩子分享两性健康常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不明确禁止孩子“早恋”,但需要教育孩子保护双方安全,保证正常学习。


3、应升华,不焦虑。美好的感情始于互相吸引,却并不只是相互吸引。恋爱的背后是对另一个人的欣赏,把这种欣赏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和能力,才是健康的恋爱,两个人才能走得更长远。


欧爸说:“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青春期是练习爱、渴望爱、追求爱的季节,这份爱慕或爱恋是单纯又美好的。父母需要用成功的情感经验和科学的陪伴支持给到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孩子一起进行“爱的修炼”。


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并非洪水猛兽,爸爸妈妈首先要做到严于律己,做好榜样,爱好婚姻中的另一半!


同时引导孩子理性对待两性关系,遵循异性交往的基本规则,则能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和孩子一起愉快地度过他的花季雨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