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擴大檢測範圍,要快更要準

4月22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著力提升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

“我現在就在為這事協調場地、人員、設備。”4月23日,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主任王成彬教授對記者說。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任務仍然艱鉅,境外輸入和個別地方本地疫情交織疊加。加快提高核酸和抗體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做好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工作是重要策略。

時間不等人,需要“一條龍”團隊作戰

如果一個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無論是否發病,理論上都可在潛伏期中後期、患病期間、疾病恢復期檢測到核酸。因此,核酸檢測不僅是新冠感染診斷標準之一,也是發現早期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推進防控措施關口前移的重要依據。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央視《新聞1+1連線》時表示,擴大檢測範圍,儘早發現早期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我國情況而言,除了入境的人員以及隔離的人員感染風險比較高,其他省區市感染的風險還是比較低的,核酸檢測沒有必要每個人都做。在做檢測之前,可以做一個風險評估,來自高風險地區、境外以及有感染人員密切接觸史的可以做。”吳尊友說。

人體感染病毒後會產生保護性抗體IgM和IgG,幫助清除病毒。抗體IgM在發病後3~5天可檢出,持續陽性2~4周左右之後下降,而IgG比IgM稍晚數天檢出,感染髮病後2~4周後達到高峰,並能維持在一定水平數月甚至數年(新冠病毒持續時間還需要觀察),如遇到二次感染時,抗體IgG能迅速反應清除病毒。在臨床檢測中,單純IgM陽性,提示感染者處在感染早期;單純IgG陽性,提示感染者處在恢復期或既往感染。

“瞭解人群感染或者群體免疫情況,最好辦法是檢測血清IgG的陽性比例。IgG抗體流行病學調查能夠告訴我們疫情真實情況,對防控戰略、戰術的制定至關重要。”同濟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高正良指出,“人群感染、住院比例和死亡率是新冠疫情防控關鍵數據。國家組織推進這項工作非常重要。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戰略戰術,可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推進科研團隊‘一條龍’協同作戰,進一步做好試劑盒工藝穩定性和方法學驗證,科學嚴謹合理設計方案,加快流行病學調查的數據收集分析、共享和交互確認等具體工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呼籲,各地應科學、迅速地落實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方法要有嚴格的科學設計,以反映未來群體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況,這是制定科學防控的最重要的根據,在世界各國普遍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掌握主動權。

據瞭解,在抗體檢測方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啟動全國範圍內的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包括北京、遼寧、上海、江蘇、浙江、湖北、廣東、四川、重慶等全國9省市和武漢市。其中武漢市1.1萬人的血清抽樣流行病學調查已於4月中旬啟動,以評估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的規模和免疫水平。

科學設計,提高檢測方法的準確性

“檢測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最關鍵,這是衡量檢測方法準確性的兩大關鍵指標。”高正良介紹,特異性指徵假陽性比例,即沒有感染過的人誤檢定為感染過的比例;敏感性指徵假陰性可能性,即感染過的人誤檢定為沒有感染的比率。

目前,核酸檢測假陰性的問題值得注意。吳尊友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一個人真正感染了新冠病毒,能夠被檢測出來的機會在50%到70%之間。不過,有臨床醫生建議,可考慮增加不同部位取樣進行核酸檢測,如鼻咽拭子、痰標本等,以降低假陰性的比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席教授程京也曾分析過核酸檢測假陰性的多種方面原因:在試劑盒研發環節,需要十幾種關鍵化學原材料,不同企業選擇的原材料供貨方不同,酶的活性、DNA的純度就會有差別;在研發過程中,原材料製備、生產工藝選擇、研發人員能力、技術手段使用等環節可能產生偏差。在臨床操作環節,取樣過程不規範也會影響後續的分離和測定結果;如果剛被感染的病人因體內帶毒數量有限,也可能出現檢測結果為陰性。此外,新冠肺炎病毒RNA非常容易受環境影響被降解,在送樣本時必須採取冷鏈運輸。

“而從技術原理來看,抗體檢測的準確性問題更具挑戰性。”高正良指出,特別是在人群整體感染率比較低的時候,對於檢測方法和流調方法學設計要求極高,加上偶然、難以預期等因素,需要對流調工作進行嚴格、系統、全面的設計。

“核心是加快速度但不降低任何標準和要求。”高正良建議,任何方法學都有極限,但方法學之間可互相驗證,還可以通過方案設計和數據分析等規避方法學的侷限性。“比如病人血清抗體存續、濃度與感染和康復時間有關;人群感染率會隨著疫情動態進展上升,不同地區的感染情況可能區別很大,這些都可以通過科學的設計引入,幫助我們判斷結果可信度。”

“當然,如果能更加廣泛地展開國內外整合協作,將加快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速度,提高整體防控能力。”高正良認為,協同作戰將有助於整合國內國際團隊、行業,各自在基礎生物學、支撐技術和材料、質檢質控、工藝標準化穩定性、生產流通、執行流行病學及臨床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和力量,應制定多種戰略,針對每種戰略組織多個一條龍團隊平行攻關,為疫情防控贏得時間,提出更好的防控策略。

目前各地醫院正在積極行動,以提高檢測的可及性。據瞭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4月24日起將面向14歲以上全部人群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和“新型冠狀病毒血清抗體檢測”醫療服務項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新冠病毒檢測需求。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