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長安十二時辰》已經大結局了。各人歸各命,

唐玄宗也安穩地度過了他的人生危機。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然而,許多人追劇後難免有個疑問,唐朝開元盛世達到了唐朝國力頂峰,卻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吃不上飯凍餓而死,還有那麼多像蕭規一樣的邊塞士兵仇恨國家?

其實正如劇中想要表達的一樣,在一派繁榮盛世的背後,天寶時代的大唐帝國,已是千瘡百孔,行將衰落了。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奢侈的唐玄宗與餓死的長安百姓?

長安百姓為啥吃不上飯?原因就一條,無地可種、無糧可吃。

那麼地哪去了?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有點常識的看官估計要舉手搶答了:均田制崩潰了。

看不懂?沒關係,馬上解釋答題過程。

均田制是自北朝以來廣泛推行的一種田地制度。除了國家按每戶人口多寡的口分田外,還有屬於百姓自己所有的永業田。簡單說,就是把土地按戶口平均,讓大部分農民都有地種。

唐朝前期,因為人口不多,加上政治比較清明,絕大多數農民都有地可種。所以唐朝在經歷了隋末戰爭後,經濟生產迅速得到了恢復。

到開元年間,像張小敬這種貧民出身的,也能經常吃上水盆羊肉。長安Tony哥這種小剃頭匠也對大唐信心滿滿也不是意淫,確實之前國家有錢,平民利益有保障。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但越是盛世之下,越有隱藏的危機,具體表現有三:

一是戶口大幅增長。唐初只有200多萬戶,到了唐玄宗時代已經達到860多萬戶,增長至4.3倍。但國家控制的土地總數卻沒有變,所以老百姓的土地越來越少。

二是土地兼併。經過百餘年的時光,唐朝也患上了這個所有封建王朝都會出現的通病。作為封建社會最大的不動產,土地被權貴、富豪、大地主爭相掠奪。

三是除了唐朝宗室,官僚隊伍外,唐朝還給僧侶道士極大的寬容,他們不事耕作,卻佔有大量土地。

簡單來說,就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可立錐。十個人中,一個人耕地,要養活十個人。

權貴們朱門酒肉臭,窮百姓路有凍死骨。

玄宗造一個太上玄元大燈花400萬錢,按劇中說法,這相當於全長安人3天的口糧。所以那位毛順大師為了警醒窮奢極欲的唐玄宗,不惜與恐怖分子一道去製造恐怖事件。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右相為啥和太子死磕?

劇中右相林九郎與太子的鬥爭,也令一些人想不通。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太子是未來的國家繼承人,也是玄宗的親兒子。有道是疏不間親,林九朗這麼死磕太子,難道不怕得罪皇帝嗎?

其實,劇中也提到了原因:太子的新稅法。

這個所謂的新稅法,大意是改革以往按人頭、戶口徵稅的辦法,改以土地數量、貧富等級為標準進行徵稅。

為什麼這麼改呢?

以往徵稅,很多大地主家土地成千上萬,但是他戶頭上可能只有五、六口人。而他家中為他耕種的成百上千的僮僕客奴,是沒有戶籍的。

像林九郎家那位管家林四方李必的奴僕檀棋,國家戶籍冊上沒有他們的名字,也就不向他們徵稅。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稅源的減少,無形中造成國家財富的流失。國庫沒錢了,全流失到林九郎、王九郎、張九郎這種大地主家了。

劇中的徐賓之所以著急地去造便宜的紙,

目的是想幫大唐把戶口統計清楚。但統計的再清楚有何用處呢?人家沒有官方戶口合理合法,你就算知道我的存在,我也不用交稅。

太子的新稅法,就是不再按人徵稅,而是按地要稅。你有多少地,我要你多少錢。一下子抓住了土地兼併的要害。

同時,為了保持徵稅效率,新稅法還會把全國戶口,按其財富數量劃分等級,富戶交的稅多,貧戶交的稅少。

林九郎這種超級大富戶可能一年要交上百萬錢,而長安Tony哥那種貧戶,只交幾千錢。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你說林九郎能同意嗎?林九郎背後那些大地主、大權貴、黑心大富豪能同意嗎?

所以,死磕太子,並不是說看不慣太子這個人,而是反對太子的新政策。否則,他一上臺,林九郎們還有好日子過嗎?

李必要保太子,甚至過分到寧可皇帝死了也要保太子,保的其實是大唐的未來、大唐的萬世江山。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蕭規(龍波)為什麼那麼恨朝廷?

蕭規被幕後黑手選中,來執行闕勒霍多計劃,是因為他身份特殊:隴右兵。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為何要選隴右兵呢?不單單是他們去執行了一場集結號式的任務,同時又沒有受到穀子地一樣的優撫待遇。

更深刻的原因在於,他們生活的太苦了。

唐玄宗時代仗越打越多。東邊要打契丹北邊有突厥,西邊還有吐蕃。士兵們動輒要行軍萬里,到鳥不拉翔的地方,與彪悍的敵人爭奪一片毫無意義的不毛之地。

很多戰爭一打就是很多年。詩聖杜甫詩云:“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士兵們打一輩子仗,換來的是大唐拓地萬里,而自己卻是白髮蒼蒼,一無所有。

唐朝募兵的社會地位也非常低。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士兵殺敵斬首或是生俘敵兵者,國家雖然賞賜給爵號,但因為國庫沒錢,基本上只是一個空頭爵位,既沒錢也沒地位。

劇中第八團倖存的九個人,除了張小敬和蕭規、丁老三活了下來,其他人都被地方官虐待至死,多多少少反映了真實情況。

邊疆兵的待遇也非常差。長安的禁軍,像劇中的龍武軍、右驍衛,他們的軍糧標準是邊疆兵的三倍還多。遇到皇帝開恩打賞,更是多得無法估量。

旅賁帥崔器原本也是隴右兵,他費盡心機轉調到長安,為的就是改變命運。

窮、苦、慘,基本上可以概括出蕭規等隴右兵的命運。

所以只要有人稍稍煽風點火,讓這些大頭兵認清悲慘命運的原因所在,很容易就會引導他們把怒火噴射到唐玄宗頭上。


歷史真相比《長安十二時辰》更殘酷,換做是你也會想要摧毀大唐


觀劇一部,嘆息無數。

《長安十二時辰》落幕了,關於人性、命運的思考卻還在持續。

有人憐憫唐玄宗的識人不明,有人嘆息蕭規的命運悲慘,還有人欣賞張小敬的亦正亦邪。人物命運雖然與時代息息相關,但無論身處何世,嚮往光明、申張正義、崇尚公平,卻永遠是人性應當堅持和堅守的。

如張小敬者,正此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