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媳婦!”此話有理嗎?


洪蘭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指出:當你教育一個男童,你教育的只是一個男童;但是當你教育一個女童,你教育的是整個家庭和下一代。可以說,母親的文化水準決定民族的未來。她還幽默地說:“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你的媳婦!”

這話說的是否在理呢?我個人認為是挺有道理的,其它的先別說,來看看幾個近段國內外的典型事例。

有人說:“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媳婦!”此話有理嗎?

2019年12月30日,合肥市肥東縣一小區發生一起悲劇,一男童從14樓墜落不幸身亡。事發後警方立即介入調查。

經查,嫌疑人為男童母親李某,當天下午李某因為瑣事與丈夫發生激烈爭吵,產生了帶著孩子一起跳樓的想法,隨即她將孩子扔出窗外,打算翻窗跳樓時被丈夫攔下。

發現孩子墜樓後,小區居民紛紛趕來救助,有的忙著報警,有的忙找來小區的醫生進行急救,但最終沒能挽回幼小的生命。

2020年4 月 15 日,遼寧葫蘆島市民報警稱一對母女欲跳海輕生。民警趕到現場發現,一年輕女子正拉著一名 10 歲左右女孩往海里走。4 位民警手拉手下水,將母女拉回岸邊。

後經過了解,女子是因為女兒上網課期間的學習問題,一時想不開帶她到海里“嚇唬”孩子。

據4月20日,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消息,在俄羅斯新羅斯克發生了一起令人心痛的虐待案。33歲的母親對自己6歲的兒子毒打後,放開浴室的水龍頭離開了家。

男孩是在4月15日被發現的,樓下的鄰居因家裡天花板溢出水來,便上樓詢問,沒曾想一進入屋內後看到可怕的場景:房屋裡混亂不堪到處都是生活垃圾,浴室裡還散發著惡臭味,更可怕的是,一名6歲的男孩光著身子坐在家裡,他的臉和身體被無數的擦傷和淤青所覆蓋,嘴角上是稍稍癒合了的血痂。

該婦女毆打孩子全身的各個部位,並長期將他關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裡。後來醫生還診斷出男孩患有腦震盪,從他身體上淤青的狀態大致可以判斷出,該男孩是被“有規律”地毆打。

有人說:“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媳婦!”此話有理嗎?

再來看看古代,一些名人功成名就受母親的影響例子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在胡適小時候,有六七年家境不是很好,每到除夕總是會有一大群人到家裡討債,不給錢就不走。見此狀況,胡適的大哥一早就避了出去。而母親則彷彿沒有看到那些討債的,照常料理年夜飯、謝灶神等新年事宜,臉上也一直祥和平靜,絲毫沒有怨氣。

到了近半夜,母親才會從後門出去,請一位鄰居到家裡來,然後再給每個債主分一點兒錢,和顏悅色、心平氣和地將他們一一送走。

過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母親也從不責罵大哥。

因為是新年,母親臉上從來不露一絲怒色。

胡適說,家裡大嫂不懂事,二嫂氣量小,但母親從未和兩個嫂子吵過一次。“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

但母親的和善並不代表無原則地寵溺孩子,恰恰相反,母親對胡適管束得十分嚴格。儘管如此,母親也不會當著別人的面打罵他。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孟子的人生成就離不開母親的良好教育。孟母三遷的故事流傳至今,故事裡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固然很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孟母的悉心教導。

由此可見,母親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以致有人說:父親的格局決定方向,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有人說:“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媳婦!”此話有理嗎?

孩子與母親的關係模式影響孩子一生

有人說:母親是從知道自己懷孕那一刻就認為自己做了媽媽,而父親則是在孩子生下來那一刻才認為自己做了爸爸。

這話雖然是笑談,但是也足以證明孩子與母親的關係更加親密。

臨床心理學家斯蒂芬·B. 保爾特指出,一個人在出生後,會與最初撫養他的人建立情感紐帶,而這種情感紐帶也會成為他一生情緒發展、溝通模式和人格發展的基礎。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對3歲之前的事情都沒有太多記憶,但其實在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有了“自我”的概念,並且3歲前的經歷會對我們今後的感覺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一個人3歲前的“自我”遭到了損害,那麼他今後的情緒發展都會出現很多問題。

而一個人3歲前的經歷與母親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

有人說:“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媳婦!”此話有理嗎?

01、母親積極情緒促進孩子健康發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發現,兩歲前的孩子情緒是靠母親來調節的。母親在孩子興奮時微笑看著他或者拍拍他,在孩子難過時溫柔地看著他或者抱抱他,讓他恢復冷靜。在幫助孩子調節情感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將母親的這種情緒管理方式內化,慢慢地學會思考,並在心智成熟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興奮和挫折背後的意義,從而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形成“自我”的心理思考空間。

02、“氣象臺母親” 會左右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破壞。

有的媽媽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時而親近時而斥責的態度,讓孩子時而感覺到被愛,時而又感覺到自己被討厭。在這樣的情感變化下,孩子會形成討好型人格,或者形成孤僻的性格。此時他們已經無法信任別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對情感最直接的反應。面對任何人,他都會下意識覺得對方也是像母親一樣,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

所以,當一個高情商的媽媽容易培養出一個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孩子。

這就是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你的媳婦的合理性。

但是理論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現代的媽媽要做到高情商。好情緒面對孩子真不容易。

我看到身邊有太多的母親都在機械地、理所當然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她們認為為人妻、為人母,就應當儘自己應當盡的責任,要做

好家務、帶好孩子、孝敬公婆……然而這些並不是她們擅長和喜歡的,所以她們一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家庭,一邊又滿腹委屈地不停抱怨。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即便她們已經付出了很多,但卻很難收穫家庭和睦,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快樂的影響。

著名編劇廖一梅曾說:“我不認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務,我就不會做飯,但我自信我帶給家人的東西比做飯更重要。”

如何才能減少媽媽的情緒化?

有人說:“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媳婦!”此話有理嗎?

首先,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家庭之中,丈夫要多擔當一些,理解和體貼自己的愛人,遇到矛盾時要懂得退讓,合理的調節婆媳關係。處理家務事要公正合理。

要多與愛人溝通孩子教育問題,在教育孩子上堅持步調一致,避免意見不合而發生正面衝突。

其次,要多讀書,因為讀書使人明理。

讀書拓寬人的視野,開拓人的思維,使人心境平靜。同時可以從書中學習一些教子的辦法。

再次,善於與孩子溝通。

媽媽與孩子溝通時要懂得聽其言觀其行,要見機行事,把握好教育的時機。如果條件允許要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這樣親子關係會更加和諧。無形中也會調節母親的情緒。

最後,要轉變觀念。學會控制情緒。

急功近利的教育觀對孩子傷害最大,也容易影響媽媽的情緒,導致親子關係惡化,使家庭矛盾無法調和。合理安排家庭生活與工作,避免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孩子的教育上來。

有人說:“與其花錢教育兒子,不如栽培媳婦!”此話有理嗎?

總之,一個好媽媽,受益三代人。因此,控制好情緒,當個快樂的高情商媽媽,與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