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似山是名山

福州鼓樓冶山一帶,是閩越王無諸的都城,史載:“自無諸建國,都冶為城,是為冶城,設險守國,自漢始也”。冶城為全閩第一都城,冶山雖不似山,卻為全閩名山。

山不似山是名山

探訪冶山必要經過著名的歐冶池。歐冶池,位於福州屏東地鐵站之東側,池大數畝,間或有亭臺古榕縈繞,相傳為春秋時期閩越王允常邀鑄劍名匠歐冶子鑄劍淬火之地。想必當年名匠鑄劍的歐冶池也只是一窪泉眼,隨著歐冶子的名聲日隆,池子也越修越大,及至宋代,建有歐冶亭、禊遊堂、喜雨堂、城陰館等,池上“浮以畫舸可宴可遊”,元代,又建三皇廟、五龍亭。

山不似山是名山
山不似山是名山

歐冶池已成為“州人士女朝夕不絕”的攬勝之地。本世紀六、七十年代,歐冶池上尚立有一四柱板壁的簡約木構公廁,以跳板與池岸相連,無論男女入得其內即可“稀里嘩啦”地直接方便,周邊居民也時常將汙穢之物往裡傾倒,弄得一池濁水異味熏天。八十年代初政府撥款重浚,砌石為岸,激濁揚清。如今歐冶池一帶已闢為冶山春秋公園,亭臺水榭、波光瀲灩,遊人信步、景象祥和。

歐冶池南側百步之外便是著名的冶山。唐代福州古城內有九座山,讓人津津樂道,即“三山現,三山藏,三山看不見”:“屏山、烏山、于山”三山鼎足而立,舉目可及;“羅山、冶山、閩山”深藏於埠市叢木之中,要探究才能發現;“靈山、芝山、鐘山”那隻能循著地名去尋找,到了“山”前,也是近山不見山,如履平川。冶山屬“三山藏”之一,幾棟民舍、些許老樹,便可將其藏入囊中。

山不似山是名山

如果說歐冶池作為鑄劍淬火的池子是大得離題,那麼冶山作為名山卻是小巧到了精緻。從山腳及頂僅三十餘臺階,登頂之後才是冶山精華之所在。映入眼簾的不過是一堆大小各異、橫七豎八的岩石,天然積聚而成,高不及三米,圍不過百步,想必當年有清流繞山而去,便留下“一曲”至“九曲”的摩崖石刻。

山不似山是名山

山雖不高,但巉巖嶙峋,山環水繞,於是閒情逸趣的士子和附庸風雅的官宦,便在石壁上留下一方方摩崖石刻,有“獨秀峰”“武陵源”“玩琴臺”“曲徑通幽”等,其中也不乏混沌之中的一縷清流,如“鑑石”“劍膽琴心”……清末民初的文學家、詩人陳衍留下的“望京山”不知道是不是詩人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悵然和喟嘆?

山不似山是名山
山不似山是名山
山不似山是名山
山不似山是名山

冶山雖小,文化積澱卻庫藏豐厚,雖無高山仰止的氣魄,卻也有“劍膽琴心”的風骨。誠如一旁石刻所言:“一丘莫言小,昂頭可天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