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多少人集體蒙圈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多少人集體蒙圈

唐德宗貞元三年,一個躊躇滿志的年輕人,帶著數卷詩書,自江南進入長安,希望以干謁的方式博得一方官爵,大詩人兼名士顧況就在他投謁的名單之列。當顧況見到這個年輕人,那是一臉的不屑,瞥了一眼他的名字,更生嘲弄之意,便打趣道:“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京城米價尚貴,居來不易。

然後,他從懷裡掏出一首詩遞給了顧況,當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句,顧況大為驚異,激動地說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這就是16歲的白居易一夜成名的故事,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旋即成為了有口皆碑的千古絕唱,至今在小學語文課本之中,它都是不可抹去的必背經典。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多少人集體蒙圈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課本省去了後四句,省去了離別的悲傷,但只憑前四句它也可在詩壇佔一席之地。或許是這首詩太經典了,經典得已經讓我們把它當成了親人,以致對其理所當然、不加思考。然而,最近小學生上網課傳出了有趣的新聞,那就是“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可有意思了。單字“離”是離開、距離的意思,這種用法在我們腦海裡早已根深蒂固,可雙字“離”該作何解釋呢?這麼乍一問,不少家長直接蒙圈了:這是個詞語還是個固定用法?這是個動詞還是個形容詞?根據前後詩意的理解,輕易也難以猜出。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多少人集體蒙圈

離離,盛多貌,在白居易詩中是青草茂盛的樣子。其實這是一個在古文中經常使用的詞彙,比如《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文選·張衡》:“神木靈草,朱實離離。”都是說果實累累,非常豐碩。詩人貫休在《經弟妹墳》詩中有“淚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冢離離”之句,以“離離”謂“冢”,可謂悲極。

那麼,白居易為何要將青草塑造成豐滿茂盛的樣子,這不是與送別的場景格格不入嗎?畢竟用草之茂盛來襯托人之離情,會更添離愁別緒。其實這與此詩的主題是一致的,因為題雖為“送別”,但送別只是一方面,白居易的另一主題是歌詠生命之堅韌。“離離”與“榮”呼應,枯萎過,火燒過,但它第二年仍能離離。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多少人集體蒙圈

再者,被課本省略的五、六兩句是“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草長滿了古道,路上瀰漫著青草的芳香,陽光照耀下,碧綠連接著這座荒城。這兩句是為“送別”的主題服務的,正是由於草的瘋長和肆虐,才造成了古道、荒城被侵佔,所以草必須是“離離”的。

詩歌的最後一句“萋萋滿別情”,“萋萋”也是草木茂盛的樣子,這與“離離”遙相呼應,達成統一。意思是說,在這樣的古道和荒城來送別王孫,那滿眼瀰漫的綠色不是別的,是那滿懷滿肚的離別之情。假如白居易選用了其他詞語,那就與“榮”、“侵”、“萋萋”等字眼矛盾了。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多少人集體蒙圈

盛多貌只是“離離”的一個含義,雖然它在現代漢語中幾近消失,但在古文中卻擁有很多很高的出鏡。濃密貌,曹操《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井然有序貌,《講武賦》:“始軒軒而鶴舉,遂離離以雁行。”明亮貌,齊己《還人卷》:“金梭札札文離離,吳姬越女羞上機。”

此外,“離離”還有清晰貌、隱約貌、懶散貌、飄動貌、悲痛貌、若斷若續貌等一批意思,可見其用法之多、用處之妙。通過這一個小學語文的問題,真是讓人心生感慨,只能道一句學無止境,即使是耳熟能詳或者人盡皆知的知識,其中也可能含有高深的論調。不知此前大家是否清楚“離離”的意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