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大家都背過,那“離離”是何意?問倒了一批人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首大家小學的時候都學過,相信各位都背得滾瓜爛熟。對於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大家也都說得清楚。不過,

單獨提出“離離”兩個字讓你解釋,你可能就支吾地說不出話來了吧?各位不妨用這句詩考考身邊的人,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不知道“離離”的意思。

“離離原上草”大家都背過,那“離離”是何意?問倒了一批人


《草》這首詩由白居易所作,當年他可是靠這首詩“一夜成名”!唐德宗貞元三年時,白居易滿懷壯志,從家鄉奔赴長安,想要謀取功名,而後名揚天下。來到京城之後,白居易拜訪了名士顧況,希望能以詩文打動他,得到其推薦,以便謀個一官半職。

“離離原上草”大家都背過,那“離離”是何意?問倒了一批人


​顧況初見白居易時,很是不屑,瞧不上這個窮書生,還說了句打趣地話:“長安米價太貴,你這趟來得可不容易啊”。不過,白居易並不在意,而是一臉虔誠地遞上了自己的詩文。

顧況接過詩文,開始品讀,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映入他的眼簾,讓他好生吃驚。眼前這個年輕人,竟然有這樣的詩文,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從此之後,白居易的名氣就在京城傳了開來,隨後又傳到了全國各地。

“離離原上草”大家都背過,那“離離”是何意?問倒了一批人


白居易的這首《草》以流傳了千年,至今品讀依舊讓人感慨其才華。要知道,當時的白居易年僅16歲。放到現在來看,一個16歲的孩童能有怎樣的成就?大多數除了打遊戲就是看電視,毫無進取心。

現在我們回到正題,詩中“離離原上草”的“離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離”有離開之意,也有距離之意。不過,這是一個“離”字的解釋,那麼兩個“離”字放在一起該作何解釋呢?

“離離原上草”大家都背過,那“離離”是何意?問倒了一批人


這個問題把許多人都問倒了,這到底是作為形容詞還是作為動詞?此外,都說根據詩文的大意能夠推斷出單個字或詞的意思,可是通讀此篇依然無法推測出“離離”之意。只能說,白居易給我們現代人提了一個大難題。

其實,“離離”是古人常用的詞,形容茂盛的景象。而白居易這首《草》中的離離就是形容草長得非常茂盛。

不過,如果這樣解釋有人會提出反對。因為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送別友人,既然是送別難道不應是凋零的草?而詩中白居易卻描述繁盛的草,這不是與送別的悲傷情景相違背?

“離離原上草”大家都背過,那“離離”是何意?問倒了一批人


其實,背景雖是送別,但是白居易主要想歌頌的是生命的“堅韌”。友人此去,也要像這繁盛的草一樣大有作為。而“離離”也與詩中的“容”相對應,即使遭到大火的摧殘,來年之後依然重現生機。

當然了,“離離”並不是只有“茂盛”這樣一個意思,還有“濃密”的意思,例如曹操所作《塘上行》中的“其葉何離離”。此外,“離離”也有“有序”之意,如《講武賦》中的“遂離離以雁行”。由此可見,“離離”在不同的場景有著不同的意思,也就是一詞多義。

“離離原上草”大家都背過,那“離離”是何意?問倒了一批人


不過,古人創造的許多詞句在歷史的變遷中都已經消失了,今天我們很難再看到,更別說用到了。所以我們對於古詩詞中一些詞語也理解不了。有時候,孩子拿一句詩來問家長,這是什麼意思?

大多數家長都能說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如果是一個字一個字的進行解釋,那可能很多家長都要發愁了。不過,這也表明了我國文化太過高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