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城,不停工,德國宣佈取得階段性勝利,靠什麼?

不封城,不停工,德國宣佈取得階段性勝利,靠什麼?


抗疫勝利的曙光似乎已經出現。


“為了確保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們必須謹慎行事。我們必須鞏固已取得的階段性勝利——脆弱的階段性勝利。” 4月1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向全國發表了電視演講,宣佈德國的防疫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並公佈了分階段、分行業逐步復工復課的德國式路線圖。


作為醫療資源最雄厚的歐洲國家,德國在此次新冠疫情危機中交出的答卷,至少在歐美國家之中,足以稱得上優秀。


截至當地時間4月17日,德國確診病例已達13.4萬例,但與之對比的是,德國新增病例數量在過去兩週內穩步下降,3890個死亡病例以及2.86%的病死率也依然屬於西方主要國家中的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一度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的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國紐約州,德國的醫療資源目前依然充分。目前,德國帶呼吸機重症監護床位仍空餘一萬餘床,並在過去數週內已開始接納來自法國和意大利的部分重症患者。


德國是如何做到的?


成功經驗


及時且大規模的檢測、處理病例時對地方的權力下放、三級分工的醫療體系、富餘的重症監護病床與呼吸機數量等,都是使得德國在抗疫過程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數據,德國目前已完成了173萬次新冠檢測,不僅高於初期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118萬),還遠高於歐洲另兩大強國法國和英國(33萬和42萬)。雖然德國在初期也短暫出現過測試點資源擠佔的情況,但之後檢測能力的快速跟上,使得德國並不存在其他國家只允許有症狀患者檢測,導致大規模漏檢的情況。


不封城,不停工,德國宣佈取得階段性勝利,靠什麼?


目前,德國每週已經可以完成35萬次檢測,德國“鍾南山”多羅斯滕教授更是在3月下旬就表示,德國的每週檢測能力最多可達到60萬次。


檢測能力迅速鋪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聯邦政府在處理檢測病例問題上,對地方採取了權力下放的態度。


不同於意大利、西班牙每日統一更新數據,德國病例數據的“飄忽不定”反映的就是各聯邦州、各鄉鎮可以自行尋找具備資格的公司或試驗室進行測試。擁有4座P4級實驗室的德國是歐洲實驗室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如果加上瑞士的3座P4級生物試驗室,泛德語區內的頂級試驗室資源超過全歐洲的一半。


權力下放的另一個基礎,則是德國的電話熱線-家庭醫生/社區診所-綜合醫院-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及地方衛生廳的多級分工體系。


不封城,不停工,德國宣佈取得階段性勝利,靠什麼?


處理新冠疑似病人的一般流程也建議,有症狀者首先應致電電話醫生,而後系統將根據疑似、輕症或重症分別引導至家庭醫生、檢測點以及綜合醫院,最大程度保證有限醫療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一般而言,綜合醫院並不會接收無法出具家庭醫生轉院單的病人。


權力下放至地方也變相促進了隔離和限制措施的快速落實。由於各聯邦州有權獨立制定防疫措施,在巴伐利亞州率先推出嚴格的社交禁令之後,巴伐利亞政界獲得民眾大量點贊,也倒逼北威州等一開始不積極抗疫的聯邦州跟進。


而德國低死亡率最硬核的底牌則是富裕的醫療資源。在疫情爆發之前,德國全國擁有1160家配備重症監護病房的綜合醫院,並能提供28031床重症監護病床,其中約2.5萬床配備呼吸機。而在法國和英國,全國呼吸機總數都僅為5000臺左右。此外,德國1160家綜合醫院中近三分之一都配有被譽為新冠患者最後希望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


復工復課,逐步開始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德國並未像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一樣推行嚴格的禁足令和停工令,而僅規定了“禁止三人以上集會”的社交禁令和一系列彈性較大的限制性舉措。這些措施旨在避免國民經濟一落千丈,並有助於在經濟與防疫之間摸索一個平衡點。目前看來,這些相對寬鬆的措施在醫療資源發達的德國,至少還沒有拖防疫工作的後腿。


現在,相比於仍苦苦掙扎在疫情泥潭中的歐洲鄰居,率先進入抗疫下半場的德國已經將目光放在了後疫情時代。


在默克爾最新的講話中,防疫舉措中最核心的社交禁令將延長到至早5月3日。該禁令主要包括公共場合需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離,禁止兩人以上的非家庭性人群聚集。默克爾也首次公開表態,強烈建議民眾在公共交通和超市購物等場所佩戴口罩,但暫時仍不會在全德範圍內出臺強制性的口罩令。


不封城,不停工,德國宣佈取得階段性勝利,靠什麼?

德國柏林,一名戴著口罩的路人 / 網絡


而包括德甲比賽、各大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等大型活動的禁止期將至少延長至8月31日。尤其是德國民眾酷愛,卻在疫情前期加速病毒傳播的德甲比賽,即便是空場比賽暫時也不在政府解禁的考慮範圍之內。北威州州長拉舍特更是表示,本賽季德甲比賽已經無望再與現場觀眾見面。


唯一解禁日期待定的大型活動則是各地的傳統民族節日(Volksfest)。由於各地節日舉辦方式和日期不盡相同,各聯邦州有權自主決定該類活動的參與人數上限。至少一年一度的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已被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爾稱為“不切實際”。


社交禁令的延長也意味著,民眾在出行領域的自由將繼續受到限制。雖然德國並未出臺嚴格的出行禁令或封城條例,但政府仍不建議德國民眾在5月3日之前進行境內外訪友、旅遊等出行活動,各城市的酒店與賓館在未來20天也將不被允許接待以旅遊為目的的客人。


德國各中小學校將以分批次、分年級的形式在5月4日之後全面開學,但需要參加高考的學生將提前返校。不同於中國國內的復課時間再三延後,獲得了自主權的各聯邦州大多希望將復課時間儘可能提前。比如巴伐利亞州、梅前州等大部分聯邦州則計劃高考應考生復課時間定於4月27日,北威州更是計劃高考學生於4月20日復課。


不封城,不停工,德國宣佈取得階段性勝利,靠什麼?


提前復課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經濟與企業界希望能將更多公司員工從居家照顧孩童中解放出來,以儘快恢復生產。所以整個教育體系中最早“復課”的是託兒所——自下週起,德國的託兒所會為父母職業為經濟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職業的孩童首先開放。


疫情衝擊影響最大的零售與服務行業也將開始復工。自下週一起,在滿足保證安全距離、限制客流量的前提下,店鋪面積800平米以下的商店將被允許開門營業。5月4日起,店鋪面積為2500平米以下的商鋪也將被解禁。至於店鋪面積更大的大型商場,餐廳、酒吧等“無法佩戴口罩”的場所,以及電影院、劇院等人群密集聚集型場所,目前仍未有明確解禁日期。


不封城,不停工,德國宣佈取得階段性勝利,靠什麼?


由於德國並未出臺強制性的停工令,此前以大眾、寶馬為首的德國各大工業企業停工的直接原因僅是汽車銷量暴跌而導致銷售無法支撐生產計劃,而這些企業絕大多數的文職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並未停工。雖然默克爾政府仍要求工業企業在疫情期間“為員工提供全面安全的工作環境”,並儘可能鼓勵員工繼續居家辦公,但戴姆勒、大陸等企業已經計劃4月20日逐步恢復一班制的生產節奏。


為下一波大流行做準備


默克爾政府新一攬子防疫措施中壓軸的,則是為下一波可能出現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做好充足準備。


“在沒有疫苗的當下,我們需要接受與病毒共存。”默克爾講話的背後含義,之後由內政部長霍澤爾進行了補充:逐步解禁並恢復日常經濟生活的前提是,新出現病例能夠被快速確診並切斷傳播鏈。


為此,德國內政部計劃首先將大規模補充地方衛生機構的人力資源,以達到每2萬人口配備5名可以照顧及追蹤新冠病例的標準。其次,德國將進一步擴大每週檢測能力至65萬份以上。其中,目前感染病例數量最多的巴伐利亞州更是要求將該州的每日檢測能力達到2.5萬份以上。


另外,內政部還將在不違法數據隱私的前提下,通過實時病例追蹤手機應用向民眾預警附近的感染風險。該應用預計將在4月底正式上線,這也是大部分防疫措施解禁日期定在5月初的重要原因。


不封城,不停工,德國宣佈取得階段性勝利,靠什麼?


同時,聯邦政府還將以兩週一次的頻率根據感染數據重新調整防疫措施,下一次更新防疫措施的解禁方案暫定於4月30日。


在這一系列看似井井有條、卻又略顯繁雜的解禁路線圖的背後,反應的依然是保經濟與防新冠之間的艱難抉擇。


雖然絕大多數民眾和羅伯特·科赫研究所都反對過快地放開各條禁令,但德國政府也確實正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各種禁令每延長一週,都意味著經濟活力的下降”,根據聯邦議會經濟委員會的推算,如果社交禁令延長至5月以後,德國今年的GDP下滑程度將超過5%。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商鋪面積達800平米以上的店鋪明明可以通過大面積更輕易地滿足人群之間的社交距離,但卻必須為800平米以下的小店鋪讓路。理由在於,相對於資金雄厚的大商場,小店鋪的現金流更加容易斷裂,而小微店鋪創造的就業機會也遠超過零星的大型商場。


同樣的歧視性政策也體現在獲得豁免權的汽車經銷商上,作為德國最重要的工業門類,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一週前就致電默克爾,要求優先開放4S店以及車管所等機構,以確保車市能夠快速恢復。


下一個問題則是,在醫療資源不至於被擊垮的前提下,優先恢復重要支柱產業的逐步解禁方針,能否讓德國人繼交出了防疫漂亮答卷之後,在經濟恢復過程中繼續一枝獨秀。(文/馬克西 發自德國法蘭克福 責編/朱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