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搞懂保什麼,之前買的保險,就是虛幻的假保障

我們很多人剛開始接觸保險,可能都是機緣巧合。


聽到某個親戚朋友突然癌症確診,感覺人之前好好的,怎麼說倒下就倒下了?


平時中午跟同事吃飯,聽對方說給自己孩子買了個好保險,自己也要跟著買一份。


晚上出去散步,聽隔壁鄰居說,有一個理財險收益很高,可以買點。


下班回家在路上刷手機,看到某個名人得了大病、交通事故血肉橫飛等新聞,覺得給自己和家人趕緊要配保險了。


現在很多媒體,兜售恐慌,讓大家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怎麼總是這麼多負面新聞?


其實,並不是現在比以前更容易得病,而是現在得病的情況,通過便捷的媒體渠道,更容易讓你知道了。


以前誰家得了什麼大病,方圓幾里以外也就傳不出去了。但是現在不同了,深圳的小孩羅一笑得了白血病,遠在北京的人,都能第一時間關注到。


沒搞懂保什麼,之前買的保險,就是虛幻的假保障


我們知道了風險就在周邊,開始想要買保險的時候,第一步就得明白,各種各樣的保險,都保什麼。


1

重疾險


重疾險是給付型,當初買多少保額,出事了就賠多少錢,至於是用於在醫院看病,還是出院後的長期護理吃藥,自己決定。


重疾險對於各類疾病的理賠標準,都明確寫進了保險條款合同裡面,不管是輕症、中症還是重症,以後到底能不能賠,跟在哪家公司買的關係不大,跟條款裡的白紙黑字關係很大。


常見的重疾險理賠疾病,是心梗、腦梗、尿毒症、癌症這幾類,有一些疾病在我們普通老百姓看來是已經很嚴重的,其實臨床醫學上已經不危及生命了。


比如,眼角膜移植,這個手術目前絕大多數的重疾險保單都不賠,個別極少數的產品,在輕症保障裡面會有。


再比如胃大部分切除術,對生命威脅極小,各家公司都不把這個病,納入到重疾險的賠付裡了。


最近幾年,保險行業在重新梳理定義重大疾病範疇,板上釘釘的是,以後的重疾險產品裡,會剔除甲狀腺癌。


這種癌症因為早期確診率高,治療成本低,術後恢復效果好,雖然說是癌症,但是致死率已經低於1%了。


女性朋友在體檢中查出甲狀腺結節的情況比較多。超聲分級是2級以下的,還是可以無障礙投保購買的,這類人群建議早點買進重疾險。說不好哪天新單再上市,甲狀腺癌可就不保了。


2

醫療險


與重疾險不同,醫療險是報銷型,在醫院花多少,保險公司才報多少,而且報銷的比例,各個保單產品約定也不盡相同。


絕大多數的醫療險,都需要被保人在看病的時候,先使用醫保卡結算,剩餘自費部分,保險公司才會報銷。


有的寫明需要自行承擔1萬塊錢,之後的保險公司再報銷;有的規定了報銷比例,醫保內的自付藥是100%報銷,醫保外是80%報銷;有的要求院外購藥需要科室主任簽字開證明才行。


到底能報多少錢,建議你買之前,先問清楚了,真不要想當然,這裡面水可深著呢。


沒搞懂保什麼,之前買的保險,就是虛幻的假保障


市面上最常見的醫療險就是百萬醫療險,宣稱當年可以報銷上百萬保額。明年續費之後,保額重新計算,保障十足的背後,我們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普通門急診看病不保,諸如孩子感冒發燒、貓抓狗咬的去打破傷風狂犬疫苗,不住院的都不報銷,切記:百萬醫療險僅是住院險


有的保單承諾住院的病例,前後在門急診看病的開支可以報(前7天后30天),但如果沒嚴重到住院,那就不報。


對於像癌症的化放療、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需要在特殊門診看病的給報銷,特殊門診給報,普通門診不報,這點要注意。


2、除了住院才能報銷這一重要知識點以外,還要明白,也並不是所有的住院都能報。


像生孩子住院(宮外孕、絕育、人工授精等)、美容整形住院、因高危職業/運動發生意外住院、輔助性治療住院(安假肢、助聽器等)、牙齒問題,這些寫在保險免責條款裡的,也都不保。


如果想給孩子保障普通門急診報銷的,去買門診險;如果要生孩子,想要保障自己和新生兒的相關醫療費用,去買孕產險;想要去私立醫院看病的,去買高端醫療險。


3

意外險


猝死不賠


我把意外險最最最常見的理賠糾紛情況,寫在開頭。


高以翔的事件,就是最典型的猝死意外險不賠案件,心源性猝死都是疾病因素,並不是意外身故,只是表面看上去人突然倒地了。


因為猝死的意外險理賠糾紛太多了,保險公司也應付不過來。所以乾脆,很多公司在賣意外險的時候,直接再搭售一款猝死疾病險,買不買隨意,至少把這個潛在的爭議點,給補上了。


除了猝死以外,還有中暑也是不賠的,中暑在醫學上叫熱射病,是因為體內溫度過高,無法及時散熱,導致各器官衰竭,嚴重的致人死亡,也是屬於疾病的一種。


沒搞懂保什麼,之前買的保險,就是虛幻的假保障


買意外險,還有其他兩個容易忽視的地方:


一是意外醫療責任


除了意外傷殘身故以外,跌倒骨折、貓抓狗咬這類需要門急診、住院看病的意外事故,保不保,還要看你買的這份意外險的保障責任。


即使有意外醫療責任,也要關注是否覆蓋進口藥,像治療效果好的進口免疫球蛋白(狂犬病)、鈦合金骨釘骨板(骨折),醫保不報銷的,這些可都是100%自費的。


二是公交意外保額與一般意外保額


有一些意外險的宣傳材料,為了突出價格與保額的關係,故意把公交意外保額放大,讓你感覺買了一份500萬的意外險,很划算。


公交意外專指搭乘公交車、地鐵、火車、飛機、遊輪這些公共交通工具期間發生的意外事故,比如泰國的普吉島沉船、老撾大巴車墜崖、重慶公交車墜江的案件,才會獲賠。


而一般意外是包含了公交意外在內的所有意外事故,比如高空墜物、溺水、車禍等。


因為一般意外事故的發生範圍更廣,所以價格自然要遠遠貴於公交意外,前者的價格大概是後者價格的10倍。


所以一份50萬一般意外保額+500萬公交意外保額的保單,價格與100萬一般意外保額差不多。


更小概率的航空意外險,保全球的航線,500萬保額,價格一年25塊錢。


是不是感覺,之前買機票捆綁的航空意外險,吃大虧了?


保險就這樣,你真是老司機,裡外裡能少踩雷,省很多的錢,我真就見過,同樣的重疾險保單,A公司賣5000,B公司賣1萬的。


你可能覺得,保險公司這麼宰人,保監會、物價局都不管嗎?


地攤的一個包200塊錢,LV賣2萬,你不也沒覺得吃虧麼?


保險公司裡面也養著一大堆人不是,房租水電費這些開支,羊毛出在羊身上,都得從你的保費裡面扣。


大公司,特別是上市的,股東那一個個都是盯著利潤的,今年要比去年強,明年還得比今年更賺錢。


具體是哪家保險上市公司我就不點名了,人家的年度財報裡面,使用“客均利潤”這個詞,就是說,甭管你買了什麼保單,平均來看,你就要貢獻350多塊錢的平均利潤。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便宜的線上保單,往往都是中小公司的,門店成本砍了,業務員提成砍了,公司股東再含淚忍兩年虧損。


聊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我們買保險的時候,除了比較價格以外,還真得明明白白這份保單到底保什麼。


還是搞不懂的,歡迎私信我,不交智商稅,從現在做起。


線上投保找組織,精算師八哥(jssbg001)拉你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