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冷鏈運輸”讓百姓享盡新鮮美味

冷鏈運輸是鐵路部門面向市場需求重點推出的運輸產品,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今年以來,在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鐵路冷鏈運輸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快了物資的流通,豐富了百姓的餐桌,可謂是鐵路冷鏈運輸的發展機遇和廣闊前景。(4月23日人民鐵道網)

鐵路“冷鏈運輸”有著廣闊前景,加開產業發展刻不容緩。“冷鏈運輸”是指冷藏冷凍食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消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可謂是鐵路“冷鏈運輸”滿足了個性化的需求,確保了物品流通不走樣,帶動了經濟發展,最關鍵是新鮮的物品很快端上了百姓的餐桌,提升了生活質量,豐富了百姓的生活。據瞭解,中國每年消費的易腐食品超過10億噸,其中需要冷鏈運輸的超過50%,但目前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20%左右。冷鏈流通率相對較低導致中國農產品的腐損率相對較高,僅果蔬一類每年的損失額就在1000億元以上。為此,加快鐵路“冷鏈運輸”投資和建設,加快其產業的發展,彌補運輸上的不足,已是勢不容緩。

鐵路“冷鏈運輸”有著許多的優勢,安全快捷滿足個性化的需求。鐵路“冷鏈運輸”與傳統的公路運輸相比,能夠為貨物提供最低零下25攝氏度的溫度,並動態調節溫度持續製冷保溫,特別是鐵路具有速度快、恆溫保鮮、運量大、安全係數高、節能環保的運輸特點,大幅減少了中途轉運的貨損,降低了物流成本。比如:生鮮、果蔬、食品及醫藥品等等,長距離運輸,口感也如同現摘一般,憑藉貨源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優勢,新鮮優質的品質保證,無論是企業、商家,還是消費者,都能夠滿足個性的願望。

發揮高鐵網絡的優勢,鐵路“冷鏈運輸”活力四射。截至2019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其中高鐵3.5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總和。為此,鐵路“冷鏈運輸”發揮著高鐵的優勢,讓海南的香蕉摘下來立馬就送到北京;當日快遞下午就能到手拆開;青島的海鮮能活蹦亂跳的出現在新疆的餐桌。宜昌的柑橘、潛江的小龍蝦、武漢的黃鶴樓酒等湖北特色產品銷往國外,而且將國外的優質葡萄酒、牛奶、水果、巴沙魚等食品送到武漢市民的餐桌。比如:4月18日,從越南開來的24512次冷藏集裝箱班列載著104噸火龍果、菠蘿、芒果抵達憑祥鐵路口岸物流中心,經海關等單位檢驗檢疫後,迅速轉運至北京、上海等地。這一切,通過鐵路“冷鏈運輸”方式,讓夢想變成現實。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緊跟市場需求,接地氣、想辦法、解難題,獲得商家、企業的滿意,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中國速度”。鐵路“冷鏈運輸”提高了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伴隨“一帶一路”的步伐會走的更遠,對於節能減排、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節約企業物流成本、豐富百姓生活餐桌,加快當地經濟發展都具有現實的積極意義。(周運華 龔生輝)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