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影响老师和学生上课,我们这样“推门听课”好不好?

所谓“推门听课”,其实就是指在上课期间,在课前不预约、不告知的情况下,推门进班听课的行为,是近几年才实行的一种听课方式。因为被听课教师事先不知道,学生也不知情,所以推门听课预计能更多地呈现课堂教学的“原生态”,便于听课者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有利于教学检查和调研等,类似于其他的行业的“突击检查”或“暗访”等。

为了不影响老师和学生上课,我们这样“推门听课”好不好?

一、“推门听课”具体都有哪些好处?

1、“推门听课”有助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业务提高和长远发展有促进作用。因为有推门听课的方式,任课教师时刻牢记和警觉有随时被听课的可能,他就会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效果,这也会锻炼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自觉,对教师的发展是有利。

2、“推门听课”便于同事间相互听课、学习和交流。由于以往同事间听课,要先约定好听课时间,要和被听课者商量,尊重人家的意愿。而大多数教师是不愿意课堂出现听课者的,因此同事之间听课,碍于情面,实际上相互听课的并不多。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目的多半也是没法实现的。而且打了招呼的听课多半是精心准备的课,基本看不到真实的、原汁原味的课堂情况。可有了推门听课制度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同事间的听课不再看情面,也不用打招呼预约了,避免了很多无奈和尴尬。同事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彼此听课,较全面真实地了解彼此的课堂教学情况,也能够相互借鉴学真东西、真本领,便于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提高。

为了不影响老师和学生上课,我们这样“推门听课”好不好?

3、“推门听课”也方便于教学的检查。以往学校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多半是由教务处人员在走廊上、在教室外观察教者的教学情况,也就是看看学生的情况和老师讲课的姿态,看看黑板的板书等情况,课堂内教学的情境,教学的一切表现和学生的反馈都是无从检查的。而推门听课下可以进行的“推门检查”,就较真实的全面的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于教学检查记录和教学管理。

但是,从近几年来我所在的地市“推门听课的实行和普及程度来看,“推门听课”的方式并没有被普遍的认可和采用,究其原因,“推门听课”有很多不方便实行的地方,也存在不利于教学的弊端,下面就分析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为了不影响老师和学生上课,我们这样“推门听课”好不好?

二、“推门听课”,绕不开的弊端和尴尬

1、干扰课堂教学秩序,影响教师讲课

我们试想一下,一节课中间,师生正在上课,也许教师正在讲解知识点或演示某个实验,或者在进行师生互动,教室的门实然打开了,进来一个或两三个人要到班级后面坐下听课,老师和学生都吓一跳,课堂活动一下子就停了下来,教学环节被迫中断,师生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一下子变得安静和紧张起来,讲课教师可能还会被这听课行为弄得不知所措,甚至于不知道课怎么样进行下去……如果这种听课行为引起了老师的反感,接下来他会安排学生做题或者背诵课文,不再讲课,不再安排其他教学活动,听课者将会被“晾”在了课堂上,怎么办?是当场批评老师一顿,来个现场办公,立查立改,还是“闷”在课堂上直到下课?无论如何这种尴尬的局面都是不好处理的,所以推门听课看着好看,说着好听,但实用价值不大。

2、不利于学生学习,对学生的身心不利,对学生影响也不好,也有安全隐患。

“推门听课”由于没有提前告知,陌生人突然进入课堂,这就会让学生很不适应,甚至害怕,那接下来学生还怎么学习?而且这种随便进课堂的行为对学生也有不利的影响:这无疑使学生觉得课堂是可以随便进出的,只要你有一定的权威和实力,而且进入课堂也可以不用请求,不用敲门,这是什么导向?另外,几个陌生人进入课堂听课,师生们怎么知道进来的是什么人呢?存在安全隐患,恐怕也是推门听课的难解之痛。

为了不影响老师和学生上课,我们这样“推门听课”好不好?

3、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尊重

“推门听课”,事先不告知,不经同意就进班听课,确实对上课师生是一种“冒犯”,不能因为听课的人是领导,位高权重就可以随意进入课堂,不顾师生感受,在提倡尊师重教的当下,这种听课方式,确实有待于改进。

4、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于担心随时“被推门”,仿佛担心随时被“打冷枪”,教师们精神的弦始终绷着,长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这与当前提倡减轻教师负担的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是不符的。

教师的备课、工作如果总是为了听课而准备着,他的工作就会很被动,有一种被逼迫的味道,这就从根本上没收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也没有乐趣可言了,长此以往,对教师的业务进步和专业发展是不利的。

为了不影响老师和学生上课,我们这样“推门听课”好不好?

三、对“推门听课”的看法和建议

对于“推门听课”,不妨这样处理:

1、改“推门听课”为“敲门听课”,教师上课时外人真的不方便打扰。如果领导确实有明确的、必要的调研或检查目标,可以敲门等老师出来问明原因、了解情况、得到了许可后,(其实哪个老师能不允许?)方可进班听课。上课老师向学生简单的解释说明,让学生有一个适应和缓冲,这样接下来的讲课和听课也许就顺畅了,教学秩序也就正常了。

2、可设计和约定时段进行“推门听课”,像我们市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为“教学开放月”,各校还设有“教学开放日”,这期间全校各班的课是全天候开放的,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本地和外地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都可以进班听课,任何班级、任何学科、任何老师的课都是可以随便听的,这时候“推门听课”就可以“大显身手”了。这样既保证了听课的随机性、普遍性,又避免了因突入课堂带来的不当与尴尬,推门听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泛实行,发挥其教学研究等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推门听课”这时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不影响老师和学生上课,我们这样“推门听课”好不好?

3、“推门听课”应设最晚时间限定,一般在每节课上课的前5分钟。上课5分钟后,没有极特殊的理由,就不要进行推门听课了。我们要尊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不能因为听课使上课教师陷入毫无准备的慌乱,紧张和为难的境地,不能破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上课的过程不能被打扰和中断。因此,没有必要的“推门听课”应当能禁则禁,能消则消。当然减少或取消“推门听课”,不包括体育课和其他活动课,因为这些课没有时空限制,也基本不存在打扰师生的问题。随时听课也不包括教学公开课教、教研课等,因为它的课堂本身就有多元性,开放性,承接各种听课和研讨方式是非常正常的。

总之,在“尊师重教”的背景下,“推门听课”首先应体现在尊重教学,检查教学还可以有很多更科学合理的方式,不必非得用“推门听课”来搞定,而且也不一定搞得定。那种“突击检查”、“现场办公”、“立查立改”的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适合课堂教学,检查是为了课堂教学更好,而好的课堂就是尊重上课师生,保证他们有一个安静、安全的课堂环境,维护课堂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果做不到这些,“推门听课”还是少用慎用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