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最近,《我是餘歡水》正在熱播,郭京飛飾演的餘歡水,被領導痛罵、被兒子嫌棄......悲催的生活,憋屈而又真實,一下子戳中了不少觀眾的心。

餘歡水這個角色,給人的第一印象,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慫”

《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好友借錢不還,他沒有勇氣理論,氣的抱頭痛哭;

鄰居欺負,他沒有底氣去跟人家講道理,被懟的啞口無言;

上司同事欺負,還假裝風輕雲淡;

小舅子看不上自己,還笑臉相迎,低頭示好......

更可惡的是餘歡水的父親,幾分鐘把觀眾氣的直咬牙!結果,“被原生家庭傷害”這一話題迅速登上了熱搜。

回頭想想,為什麼餘歡水會變成這樣?難道真的是人到中年,不得不慫?

《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俗話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這句話在餘歡水身上完全失去了效果,反而是:忍一時變本加厲,退一步得寸進尺。

餘歡水的父親,像一個老混混一樣衝進他的公司,拿著刀大吵大鬧來要錢,完全不在乎是否會給自己的兒子造成負面影響。

《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更可氣的是,錢還不是為自己要的,而是繼子要結婚,最後還說,這只是結婚的錢,以後還要每月給生活費。

這種厚顏無恥的操作,一下子成為了2020年開年最讓觀眾痛恨的角色之一,不次於當年的蘇大強!

都說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難想象,餘歡水的童年,一定不快樂!而餘歡水之所以變成這樣,跟他的家庭有著莫大的關係!

《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英國科學家跟蹤調查了成千上萬小孩的一生 ,發現了令人沮喪的現狀:

家庭的出身的影響比我們想象得更大,如果你出身不好,你就更有可能走上一條艱難的人生道路。

而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缺乏對孩子成長正確引導的技能,沒能給到適合的關照,會讓人生的成長更加雪上加霜。

顯然,餘歡水的“慫”和倒黴,是中了原生家庭的“毒”。

《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成年的人慫,是小時候埋下的雷。日本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曾在自傳裡說,自己小時候一旦走出家門,就特別膽小。

能看到媽媽,心裡才覺得安全。只要媽媽一走,他就想跟著媽媽跑回家。孩子一旦離開了這樣的環境跟其他人相處時,就容易失去安全感。

在家有人寵,而在面對外人時,繼續“橫”不僅沒有效果,還有可能遭到反擊。大人不在身邊,無法提供貼身的保護。

孩子此時孤立無援,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更不知道怎樣親近他人,進而產生受挫感。

《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我有個朋友,小時候特別調皮,有次父親為了懲罰他,把他抱起來扔在了地上,他直接被嚇傻了,他從此之後再也不敢反抗父母。

但父親的那次報復式懲罰,成了他的噩夢。

長大後在所有的關係中,他都不敢跟人起衝突,害怕表達不滿後,被別人滅掉。

《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很多父母都喜歡用“恐嚇孩子”這一招。

如果孩子表達不滿,父母會用不理他或者不要他,甚至不給飯吃等方式來懲罰他。這種威脅讓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只能乖乖聽話或者討好父母來換取不被父母拋棄。

這種人長大後非常害怕關係破裂。關係的破裂對他們來說會像“死”一樣難受,因為害怕被拋棄,所以只能小心翼翼,不敢表達真實的情感。

當眾的責罵羞辱和傷自尊的玩笑,像一把刀子在他們身上狠狠紮下,留下無法癒合的傷疤。

《我是餘歡水》,扎心了,老鐵!

其實,溝通,是緩慢但最有效的方式。

很多家長總習慣用打罵,來代替耐心的溝通和講道理。一頓鞭子下來,孩子看起來服服帖帖。

但內心裡面,不見得認同父母的觀點。

問題沒有被解決,反而因為父母的惡劣態度,讓孩子失去了溝通的慾望。用暴力強硬地逼孩子低頭,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口頭上的認錯。

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受罰最重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成為最好的人。

所以,請告訴你的孩子:

要懂得發脾氣,告訴別人你的原則在哪裡,為自己與世界建立一道保險槓。

一旦超過一定界限,就亮出自己的鋒芒。

久而久之,壞人便不再輕易欺負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