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最近,《我是余欢水》正在热播,郭京飞饰演的余欢水,被领导痛骂、被儿子嫌弃......悲催的生活,憋屈而又真实,一下子戳中了不少观众的心。

余欢水这个角色,给人的第一印象,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怂”

《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好友借钱不还,他没有勇气理论,气的抱头痛哭;

邻居欺负,他没有底气去跟人家讲道理,被怼的哑口无言;

上司同事欺负,还假装风轻云淡;

小舅子看不上自己,还笑脸相迎,低头示好......

更可恶的是余欢水的父亲,几分钟把观众气的直咬牙!结果,“被原生家庭伤害”这一话题迅速登上了热搜。

回头想想,为什么余欢水会变成这样?难道真的是人到中年,不得不怂?

《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这句话在余欢水身上完全失去了效果,反而是:忍一时变本加厉,退一步得寸进尺。

余欢水的父亲,像一个老混混一样冲进他的公司,拿着刀大吵大闹来要钱,完全不在乎是否会给自己的儿子造成负面影响。

《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更可气的是,钱还不是为自己要的,而是继子要结婚,最后还说,这只是结婚的钱,以后还要每月给生活费。

这种厚颜无耻的操作,一下子成为了2020年开年最让观众痛恨的角色之一,不次于当年的苏大强!

都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想象,余欢水的童年,一定不快乐!而余欢水之所以变成这样,跟他的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英国科学家跟踪调查了成千上万小孩的一生 ,发现了令人沮丧的现状:

家庭的出身的影响比我们想象得更大,如果你出身不好,你就更有可能走上一条艰难的人生道路。

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缺乏对孩子成长正确引导的技能,没能给到适合的关照,会让人生的成长更加雪上加霜。

显然,余欢水的“怂”和倒霉,是中了原生家庭的“毒”。

《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成年的人怂,是小时候埋下的雷。日本实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曾在自传里说,自己小时候一旦走出家门,就特别胆小。

能看到妈妈,心里才觉得安全。只要妈妈一走,他就想跟着妈妈跑回家。孩子一旦离开了这样的环境跟其他人相处时,就容易失去安全感。

在家有人宠,而在面对外人时,继续“横”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可能遭到反击。大人不在身边,无法提供贴身的保护。

孩子此时孤立无援,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更不知道怎样亲近他人,进而产生受挫感。

《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我有个朋友,小时候特别调皮,有次父亲为了惩罚他,把他抱起来扔在了地上,他直接被吓傻了,他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反抗父母。

但父亲的那次报复式惩罚,成了他的噩梦。

长大后在所有的关系中,他都不敢跟人起冲突,害怕表达不满后,被别人灭掉。

《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很多父母都喜欢用“恐吓孩子”这一招。

如果孩子表达不满,父母会用不理他或者不要他,甚至不给饭吃等方式来惩罚他。这种威胁让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只能乖乖听话或者讨好父母来换取不被父母抛弃。

这种人长大后非常害怕关系破裂。关系的破裂对他们来说会像“死”一样难受,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只能小心翼翼,不敢表达真实的情感。

当众的责骂羞辱和伤自尊的玩笑,像一把刀子在他们身上狠狠扎下,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

《我是余欢水》,扎心了,老铁!

其实,沟通,是缓慢但最有效的方式。

很多家长总习惯用打骂,来代替耐心的沟通和讲道理。一顿鞭子下来,孩子看起来服服帖帖。

但内心里面,不见得认同父母的观点。

问题没有被解决,反而因为父母的恶劣态度,让孩子失去了沟通的欲望。用暴力强硬地逼孩子低头,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口头上的认错。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受罚最重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成为最好的人。

所以,请告诉你的孩子:

要懂得发脾气,告诉别人你的原则在哪里,为自己与世界建立一道保险杠。

一旦超过一定界限,就亮出自己的锋芒。

久而久之,坏人便不再轻易欺负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