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湖水质提升又添“新招”

星云湖水质提升又添“新招”

调试无人机

近日,江川区率先在全国首家引进网格化监测的湖库富营养化监控预警平台——星云湖监测预警系统,对星云湖进行全天候、无间断的监测,为水质进一步转好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完成星云湖的脱劣目标。

“星云湖现有的水质监测系统没有办法做到全面监测,国家现在要求水质监测必须真、准、全,而目前星云湖只有一个国控点、两个省控点来监测水质。星云湖监测预警系统由遥感卫星、无人机、监测预警船和监测预警中心软件组成,我们将星云湖划分为52个网格点,用预警船对星云湖进行高频次的网格化水质监测。”无锡德林海环保公司总经理助理奚炜告诉笔者。

在星云湖水质提升项目一号站,停靠在岸边的一艘标有“监测预警船”字样的船只尤其引人注意。奚炜介绍说,这是一艘为星云湖治理量身定制的预警船,船内设施功能齐全,分别装有多源光谱水质监测系统、测深测淤泥系统、气象监测系统集成系统。可以一次性对总磷、总氮、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进行实时检测;对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压强五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集水深测量数据采集、软件轨迹导航、位置GPS数据显示功能于一体,自身配备可视化窗口,可将水质监测系统和气象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然后对船体各个监测系统长时间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自动化出具水体状态分布,各项指标的水质点位浓度图、水质等值线图、水质分布图、水质趋势图等,为星云湖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预警船每月在星云湖上进行网格化实测20次,每次约需要3至4小时,船在湖面上检测到的相关信息都能及时在预警船和监测预警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无人机鹰眼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机身长1.05米,可抗6级风,巡航速度为每小时75公里,作业面积可达20平方公里。每次起飞前,技术人员会首先编辑好无人机的飞行任务,在飞行过程中,可通过预先设定的拍照时间间隔,对沿岸的蓝藻情况进行拍摄,从而详细了解湖体的状态。卫星遥感监测系统使用海洋一号卫星,每三天出一期遥感报告监测全湖叶绿素a和蓝藻水华情况,搭配无人机鹰眼系统使用,对全湖的水体情况及时发现汇报。

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软件,在监测预警中心的大屏幕上远程查看、遥控指挥监测预警船,让所有监测数据实时呈现,把数据汇总分析后可视化展示,达到预测预警的效果。((玉溪日报特约通讯员 陈然 通讯员 李丹摄影报道))

星云湖水质提升又添“新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