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送别


生命中的送别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曲,被广为传唱,深受到大众喜爱。


从那时到今天,一曲《送别》,历经了无数个版本,流传了百年历史。


这首歌,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确切的说,应该是,这首歌被应用在了这部电影里。


当年,在《城南旧事》中首次听到这首歌时,就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曲中,娓娓道来的长亭、古道、夕阳、芳草和笛声等景象,表现出了在告别友人时的离别情惆。


到今天,依然喜欢这首百年老歌,时常翻来聆听。


尤其今天,外面在下着雨,不禁又想起了这首经久不衰的《送别》。


不妨搜来,细细听、慢慢悟。


生命中的送别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无数次送别。


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


而每一次送别,都会有不同的心情。期盼、祝愿、不舍、难过。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里,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了人世间最平常、最真挚的父子送别之情。


《目送》中,龙应台与父亲的别离,是在那条小路上。


那天,她的父亲开着小货车送她到学校上班。


在离学校不远的小路上,父亲说,他的小货车根本配不上,来送已是大学教授的女儿。


于是,父亲停下车,在这里与女儿送别。


谁曾想到,这次与父亲离别,竟成为父女间的永别。


所以,送别有万千种心情。


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送别的理解,会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感触。


对每一次不一样的送别,都有着不一样的心情和体会。


生命中的送别


要说我们所经历的,最难忘、最刻骨铭心的送别,应该是与亲人间吧。


最充满期望和最美好的送别,当属在送子女走进大学校门时。


这份送别,包含更多的,是满怀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份送别中,也许还会夹杂着,父母内心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寄托和祝愿。


还会夹杂着,十几年来养育子女的辛苦和付出,在那时的送别中,刹那间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


但是,不是所有的送别都是美好的。


最伤感的送别,当属与父母和亲人阴阳两隔时那最后的送别。


有多少看似还能再相见的送别,一别便是永别。


生命中的送别

老人为救治他的白衣战士们 深情地拉一曲《送别》以示祝愿


前段时间,有一张来自武汉病房里的图片,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武汉爱乐乐团87岁的老人王欣,不幸感染新冠肺炎。


躺在病床上的他,在看夕阳时的一张照片,让人们看到了这位老人对生命的渴望。


老人虽已87岁高龄,但他非常乐观,非常坚强。自2月11日住院后,就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4月7日,救治老人的上海医疗队,在即将离开武汉时,为感谢他们,还在病房里的王欣老人,在夕阳余晖下,深情地为医护人员们拉了一曲《送别》,祝福白衣战士们一路平安。


此时,老人以一曲委婉悠扬的《送别》,对上海医疗队员们的送别,是来自心底的、满满的感激和祝福的送别。


这就是音乐所具有的,那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希望。还有来自音乐本身,充满魅力的内涵所在。


每次聆听《送别》,总会思绪万千。有淡淡的哀愁,有长长地思念,有满满期盼,有深深的挂念。它会带给你遐想,带给你宁静,带给你憧憬,更会让你百听不厌。


生命中的送别


送别


作词:李叔同(1880一1942)

作曲:J·P实德韦(美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生命中的送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