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男子胃癌晚期,这些健康细节你不能忽视!

大家还记得,去年刷爆朋友圈的“37岁胃癌晚期男子遗愿清单”吗?

故事中的刘先生,常年超负荷工作,经常熬夜。虽然已患胆结石、胃溃疡,却一直没当回事。一直到确诊胃癌晚期,才意识到健康是第一位。

37岁男子胃癌晚期,这些健康细节你不能忽视!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胃却总是不太上心。我国90%的胃癌患者发现病况时往往已是进展期 ,错失了最佳诊治时机。

有这6症状要赶紧看医生

胃癌早期症状其实与胃溃疡、其他胃病比较相似,都会有上腹部的疼痛,一般也比较轻微,或者少量摄入食物后会有饱腹感等等,所以很多人并不会特别在意,以为只是单纯胃痛,但随着疾病进展就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此时应该尽快去医院诊断治疗:

1. 持续性上腹疼痛

胃癌的上腹疼痛跟胃溃疡有所区别,胃溃疡多为进食后出现疼痛,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胃癌早期的疼痛多为持续性,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进入胃癌早期后,疾病进一步进展,疼痛开始出现持续性。

37岁男子胃癌晚期,这些健康细节你不能忽视!

2. 腹胀

腹胀一般是消化疾病的常见症状,胃癌早期也会出现,一方面由于炎性刺激导致,另一方面由于胃部疾病进展,消化功能减退,胃动力明显不足,排空受限,食物会在胃肠道发酵产气,从而导致腹胀发生。

3.恶心呕吐

和腹胀相关,胃肠道消化减退,未消化的食物堆积在胃肠就会让人有恶心呕吐的情况发生,另外,如果肿瘤出现在胃部的上下口,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问题,因为对于胃来说,肿瘤属于异物刺激。

4.食欲下降

胃癌患者,会长期没有食欲,面对自己喜欢的食物也多半没有兴趣。

37岁男子胃癌晚期,这些健康细节你不能忽视!

5.体重减轻

胃癌的体重减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饮食不好或胃部不适导致的进食量下降,另一个则是肿瘤增生导致人体缺乏营养。

6. 黑便或血便,甚至呕血

出现肿瘤后,胃部遭到破坏,小血管出现破裂导致有血,由于是上段消化道出血,大便多呈现黑色或者暗红色,这跟肠道疾病或者痔疮便血有较大的区别,如果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血液也可能从口腔呕出,在这样的状况下,患者也容易贫血,进而出现面色苍白的情况。

胃癌分4期

35岁以上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通常一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约90% ,二期就只有50% ,等到了三期约有30% ,而最后到了四期仅有10%以下,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

90%患者确诊时,已是胃癌晚期。

没有早期症状,手术切除率低,恶性程度高……胃癌因为这些特点而长久高居我国癌症死亡人数第二位,很多患者被诊断为胃癌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胃癌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患胃癌比例较女性更高。其高死亡率与早期症状不明有很大关系,有的患者就将胃痛、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误以为是胃炎或其他胃部疾病,一忍再忍不去就诊,结果等发现时病情已到晚期。

37岁男子胃癌晚期,这些健康细节你不能忽视!

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就应及早筛查,检查的手段一般包括胃镜、肠镜等,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目的,若检查结果正常,3-5年内可以不用进行复查。

患了胃癌会传染给家人?

从传染病学角度讲,致癌基因或者癌细胞不能通过任何途径传播给另一个人,因此胃癌本身并不会传染。

但是,从病因学角度讲,导致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可以在人群之间传播,因此胃癌又是可以“传染”的。

37岁男子胃癌晚期,这些健康细节你不能忽视!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途径(母亲与孩子或者夫妻之间通过唾液传播)、粪-口途径(感染者粪便污染水源导致传播)、胃-口途径(通过胃食管反流或者呕吐的胃内容物传播)、家庭内传播(通过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如夹菜不用公筷、不分餐等)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中口-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

5个生活关键点有效预防胃癌

1、定时、定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烫的食物,如喝滚烫的功夫茶、热粥等,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

2、多吃含维生素A、B、E及β-胡萝卜素的食品;蛋白配比合理,不能只追求高蛋白。

3、增加高纤维饮食。

4、

少吃腌制类食物,如鱼露、酸菜、泡菜等。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作用下,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属强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食物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

5、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恶性贫血的人,需经常检查治疗,消除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发生。

PS:另外,有癌症遗传家族史的人,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

快医君提醒:

要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就需要戒掉吸烟喝酒的坏习惯,尽量不要吃腌制以及烧烤类的食物,因为里面含有盐分较多,会对胃黏膜带来很大的伤害。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合理的搭配一日三餐。有胃部疾病,定期去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推荐科室:消化内科 (可挂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