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男子胃癌晚期,這些健康細節你不能忽視!

大家還記得,去年刷爆朋友圈的“37歲胃癌晚期男子遺願清單”嗎?

故事中的劉先生,常年超負荷工作,經常熬夜。雖然已患膽結石、胃潰瘍,卻一直沒當回事。一直到確診胃癌晚期,才意識到健康是第一位。

37歲男子胃癌晚期,這些健康細節你不能忽視!

現實生活中,我們對自己的胃卻總是不太上心。我國90%的胃癌患者發現病況時往往已是進展期 ,錯失了最佳診治時機。

有這6症狀要趕緊看醫生

胃癌早期症狀其實與胃潰瘍、其他胃病比較相似,都會有上腹部的疼痛,一般也比較輕微,或者少量攝入食物後會有飽腹感等等,所以很多人並不會特別在意,以為只是單純胃痛,但隨著疾病進展就會出現一些比較明顯的症狀,此時應該儘快去醫院診斷治療:

1. 持續性上腹疼痛

胃癌的上腹疼痛跟胃潰瘍有所區別,胃潰瘍多為進食後出現疼痛,有一定的規律性,但胃癌早期的疼痛多為持續性,沒有太多的規律可循。進入胃癌早期後,疾病進一步進展,疼痛開始出現持續性。

37歲男子胃癌晚期,這些健康細節你不能忽視!

2. 腹脹

腹脹一般是消化疾病的常見症狀,胃癌早期也會出現,一方面由於炎性刺激導致,另一方面由於胃部疾病進展,消化功能減退,胃動力明顯不足,排空受限,食物會在胃腸道發酵產氣,從而導致腹脹發生。

3.噁心嘔吐

和腹脹相關,胃腸道消化減退,未消化的食物堆積在胃腸就會讓人有噁心嘔吐的情況發生,另外,如果腫瘤出現在胃部的上下口,更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的問題,因為對於胃來說,腫瘤屬於異物刺激。

4.食慾下降

胃癌患者,會長期沒有食慾,面對自己喜歡的食物也多半沒有興趣。

37歲男子胃癌晚期,這些健康細節你不能忽視!

5.體重減輕

胃癌的體重減輕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飲食不好或胃部不適導致的進食量下降,另一個則是腫瘤增生導致人體缺乏營養。

6. 黑便或血便,甚至嘔血

出現腫瘤後,胃部遭到破壞,小血管出現破裂導致有血,由於是上段消化道出血,大便多呈現黑色或者暗紅色,這跟腸道疾病或者痔瘡便血有較大的區別,如果突然出現噁心嘔吐的情況血液也可能從口腔嘔出,在這樣的狀況下,患者也容易貧血,進而出現面色蒼白的情況。

胃癌分4期

35歲以上高危人群應定期檢查

通常一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約90% ,二期就只有50% ,等到了三期約有30% ,而最後到了四期僅有10%以下,根據有關調查報告顯示,

90%患者確診時,已是胃癌晚期。

沒有早期症狀,手術切除率低,惡性程度高……胃癌因為這些特點而長久高居我國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很多患者被診斷為胃癌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胃癌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患胃癌比例較女性更高。其高死亡率與早期症狀不明有很大關係,有的患者就將胃痛、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誤以為是胃炎或其他胃部疾病,一忍再忍不去就診,結果等發現時病情已到晚期。

37歲男子胃癌晚期,這些健康細節你不能忽視!

40歲以上的男性(嗜菸酒者應放寬到35歲)稍有上腹部不適,就應及早篩查,檢查的手段一般包括胃鏡、腸鏡等,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目的,若檢查結果正常,3-5年內可以不用進行復查。

患了胃癌會傳染給家人?

從傳染病學角度講,致癌基因或者癌細胞不能通過任何途徑傳播給另一個人,因此胃癌本身並不會傳染。

但是,從病因學角度講,導致胃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幽門螺桿菌,可以在人群之間傳播,因此胃癌又是可以“傳染”的。

37歲男子胃癌晚期,這些健康細節你不能忽視!

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口-口途徑(母親與孩子或者夫妻之間通過唾液傳播)、糞-口途徑(感染者糞便汙染水源導致傳播)、胃-口途徑(通過胃食管反流或者嘔吐的胃內容物傳播)、家庭內傳播(通過家庭成員密切接觸,如夾菜不用公筷、不分餐等)等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其中口-口途徑是主要傳播方式。

5個生活關鍵點有效預防胃癌

1、定時、定量飲食,切忌暴飲暴食、進食過燙的食物,如喝滾燙的功夫茶、熱粥等,以免刺激或損傷胃黏膜。

2、多吃含維生素A、B、E及β-胡蘿蔔素的食品;蛋白配比合理,不能只追求高蛋白。

3、增加高纖維飲食。

4、

少吃醃製類食物,如魚露、酸菜、泡菜等。因為這些食物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胃內適宜酸度或細菌作用下,可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屬強致癌物質。油炸、烘烤、燒焦食物也含有此類致癌物質。

5、患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多發性腺瘤性息肉、惡性貧血的人,需經常檢查治療,消除癌前病變,預防胃癌發生。

PS:另外,有癌症遺傳家族史的人,發病率明顯高於一般人。

快醫君提醒:

要降低患胃癌的風險,就需要戒掉吸菸喝酒的壞習慣,儘量不要吃醃製以及燒烤類的食物,因為裡面含有鹽分較多,會對胃黏膜帶來很大的傷害。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合理的搭配一日三餐。有胃部疾病,定期去醫院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推薦科室:消化內科 (可掛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