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鄂”啦

2020年4月8日0点,

钟声敲响,武汉解封。

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

抗疫的主战场,

武汉

自1月23日10时“封城”后,

终于迎来了此刻。

这座城市

又开始恢复

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跟着一名

武汉籍航天人的

生动文字

一同领略这座城市的

美好与魅力。


吃在武汉

如果没有疫情,

武汉会是什么样?

这个念头冒出不过一秒,

那些美好画面

便一股脑地涌入脑海中:

香气扑鼻的热干面,

外脆里糯的豆皮,

酸甜软黏的糊米酒,

肉嫩汤浓的牛肉宽粉,

鲜美可口的莲藕骨汤……


看“鄂”啦

图片来源@简爱手绘

武汉的美食数不胜数,

光是早餐便有100多种。

今年春节没能回武汉探亲的我,

最想念的

不是人潮汹涌的黄鹤楼,

也不是落英缤纷的武大,

而是那些烟火气十足的街边小店,

以及那引人一再光顾的美食。


说起武汉的美食,

就不能不提早点。

在武汉人看来,

过早(吃早餐)

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超过100种的早餐品类,

可以让武汉人

吃上一个月都不重样。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不同于广式早茶的

隆重与仪式感,

武汉人过早最讲究舒坦。

要想吃得舒坦就要讲究搭配,

一咸一甜、一荤一素、一软一脆。

在过早这件事上,

武汉人的认真劲儿不输广东人。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热干面配糊米酒

是多数武汉人的首选,

也是武汉小吃中的经典搭配。

半碗面,

浇上麻酱与卤水,

撒上葱花和咸菜丁,

如果再要份牛肉就更好了。

抄起筷子,利落拌匀,

瞬时麻酱与卤水的香气直冲鼻腔。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每一根面条都裹足了酱料,

吃一大口面,

再顺一口糊米酒,

妥帖两个字立时萦绕心头。

若是食量大,

就再配一个炸面窝,

炸酥了的面窝

带着面香、油香和葱香,

那口感和滋味,

简直绝了!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说过了经典,

便再提一提传统。

三鲜豆皮是武汉的传统美食之一,

一口沉甸甸的大锅中,

一大块三鲜豆皮

“端端正正”铺在锅里。

老派的师傅喜欢左手持盘子,

右手持锅铲,

用盘子将豆皮均匀切割成小小的正方形,

锅铲麻利儿一翻,

一块儿完整的三鲜豆皮就落在碗里。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豆皮的外皮炕得薄而脆,

透着蛋香,咬下一口,

弹牙的糯米饭裹挟着

香菇、笋丁以及五花肉粒,

甜咸口儿的搭配堪称完美。

武汉人对于糯米食品的喜爱

不光体现在三鲜豆皮中,

重油烧梅(烧卖)的地位

在武汉美食界也是不可动摇的。

薄到极致的外皮,

包裹着浸满汤汁的糯米,

大颗肉丁在猪油和黑胡椒的加持下,

让人食欲大增。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油饼炸至中空,

划开一个口子,

霸气塞入4个烧梅。

一口咬下去,

外脆里嫩,

猪油的香气萦绕在唇齿间。

别管热量有多高,

为了这一刻的满足,

没人会在意卡路里。


重油烧梅虽好,

但早上吃点儿“汤汤水水”的

才叫舒服。

鲜鱼糊粉和牛肉宽粉

都是不错的选择。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鲜鱼糊粉的汤底

一定是用鲫鱼熬制的,

汤里加了淀粉和胡椒粉,

浓香鲜辣。

牛肉宽粉以卤汤打底,

香辣咸鲜,

大块牛肉则卤得软烂。

两种不同汤底,

一个选用细粉,

一个选用宽粉。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嗦一口粉,喝一口汤。

若是冬日的早晨吃上一碗,

那整个身体必是从里暖到外,

无一处不舒坦。

还有武汉伢最爱的炸物:

苕面窝、炸糍粑、欢喜坨、油香、糯米鸡……

走街串巷的叔叔阿姨骑着三轮车,

车后驮着的那口大锅

就是产出炸物的“天堂”。


看“鄂”啦

图片来源@猪太太JadyWang

回忆起来,

这些令我念念不忘的美好记忆

均来自街头巷尾,

它们带着热络的烟火气,

给久未归乡的我带来温暖与幸福。

我想,

这就是我深爱武汉的理由之一,

毕竟每个早晨都被美食唤醒的感觉,

又能有谁抗拒呢?

如今

春暖花开,武汉也已解禁,

武汉的百姓终于又可以

感受这份幸福、温暖的烟火气。


逛在武汉

钟南山院士说:

“武汉历来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一座城能被冠以英雄之名,

除了那些尘封于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

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想要探究这其中的奥秘,

还要亲自到武汉去看一看。

看“鄂”啦

图片来源@李根

过早的100种打开方式


前文就已经说过,

在武汉人眼中,

过早(吃早饭)是件值得自豪的事,

这份自信

源自武汉的100多种过早美食。

热干面、豆皮、面窝、糊米酒、藕汤、

糊汤粉、牛肉粉、烧卖、糯米鸡……

数也数不过来。

勤劳的武汉人

也许没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

但每一条街上,

都有许多凌晨4点就开始忙碌的早餐铺子。

看“鄂”啦

图片来源@李根

煤火大灶、庞然巨锅前,

是饥肠辘辘的食客,

手艺娴熟的老师傅

绝不会让食客枯燥等待,

上下翻飞的食材

带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

饶是急脾气的武汉人

也会觉得

等待过早是件美好又幸福的事。

若是游客问起

哪家店“过早”最正宗,

实诚的武汉人多半会给出同一个答案:

“我家楼下那家最好。”


吃饭赶路两不误

边过早边赶路

可能是武汉人与生俱来的技能。

不论是赶早自习的学生,

还是脚踩高跟鞋的白领,

脚下的紧张忙碌

与上半身的泰然自若

让边走边吃的武汉人显得“武艺高强”。

赶路的同时吃一口手里端着的热干面,

喝一口小拇指拎着的糊米酒,

再单手剥开一个茶叶蛋,

这行云流水一般的操作

常常让游客们看得目瞪口呆。

看“鄂”啦

图片来源@李根

不过初来乍到的游客

千万别想着模仿,

因为一不小心,

就会把早饭吃到身上。

要问武汉人

为什么可以拥有这一“神仙技能”,

他们多半会开上一句玩笑:

“这有什么难?

就跟‘出厂设置’一样,

天生就会。”


公交车司机的速度与激情

每一名武汉公交车司机

都是身怀绝技的老司机。

佛山无影挂挡手、

近距离急刹车、

神龙摆尾超车大法

可谓是他们的经典招式。

而驾驶521路公交车的司机们,

仿佛是经过打擂选出的佼佼者。

看“鄂”啦

图片来源@李根

乘坐这趟公交车,

乘客将在短时间内

体会漂移的兴奋

和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

如果恰巧有一位不明所以的游客坐上了车,

那他很快就会明白双手扶把,

是乘客们对司机师傅精湛车技的最大尊重。

虽然这“疯狂”公交车听起来太过刺激,

但武汉人依然

对喜爱飙车的司机师傅称赞不已,

因为快迟到的时候,

乘坐公交车绝对能“救你一命”。


年过半百,朋克心不改

在武汉,

朋克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大嗓门急脾气的武汉人认为,

中国真正的朋克,

发源于武汉。

摇着蒲扇的老大爷一边下着象棋,

一边和观战的老伙计吐槽:

“这一招还不赢?

老子信了你的邪!”

吃过晚饭的大妈们趿拉着人字拖,

聚在一起聊家长里短时

就像在吵群架。

看“鄂”啦

图片来源@李根

居住在长江以南的武汉人

没有南方人的温柔,

说起话来粗犷刚硬如同北方汉子的他们

时刻透露着武汉人独有的朋克范儿。

要问武汉人为何如此,

早早参透了朋克真谛的大爷大妈们会说:

“那还不是怪这炎热的火炉天气。”


这就是武汉,

是一座蓬勃向上、

焕发着无限生机的城市。

这就是武汉人,

他们坚强、勇敢、勤劳、热情、直爽、风趣。


题图/ @陈小桃momo

其他配图均已@来源

审核/ 李淑姮

监制/ 索阿娣


看“鄂”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