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代的健身運動發展到今天都變成了什麼?

隋唐時期的一般健身運動,可分"角抵"、"球戲"與"牽鉤"等三個方面。

隋唐時代的健身運動發展到今天都變成了什麼?

角抵

角抵,就是一種徒手相搏的遊戲。流傳到今天就是摔跤、相撲。在隋唐時期是一種非常盛行的群眾性遊戲。隋時由於群眾在節日聚會時常作角抵比賽,費用頗多,甚至有人上書朝廷,要求明令禁止此項活動。如《隋書》有一個記載,一個叫柳或為的侍郎向皇帝上疏:"見近代以來,郡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戲,遞相誇競,至於糜費,請禁之。"說是老百姓作角抵遊戲時相互攀比,浪費了很多錢財,請朝廷禁止這一活動。可到了唐代,帝王也成了角抵迷,如《角力記》述:"唐寶曆中,敬宗(李湛)御三殿,觀角抵戲,一更三點方罷。穆宗(李恆)即位初年,幸神策軍,觀角抵戲,日晏方罷。文宗(李昂)開成中,寒食節,御勤政樓觀角抵。唐僖宗(李儇)弱齡登位,內園恆排角抵之徒,以備卒召。"

隋唐時代的健身運動發展到今天都變成了什麼?

胡旋舞

球類運動,在唐代有了新的發展,其中,已發明用動物胎膜(胞)吹氣製成足球的球膽,當時稱之為"氣球"。進行足球賽時,還設有"毬(球)門"(《初學記》)。唐代還有球戲結合舞蹈的運動,則近似於近代的雜技,叫做"胡旋舞"。據《新唐書》,這種運動要求"舞者立毬上,施轉如風",呵呵,腳站在氣球上,身體旋轉!李隆基(唐玄宗)把這種"蹋球"運動用作宮庭仕女的體育運動,如《內人蹋毬賦》中說:"方知吾君偃武之日,修神仙之術(指導引養生等術),但欲揚其善教,豈徒悅其淑質,謂豔色兮可輕,使宮女兮程動而出。"唐代著名詩人元稹《胡旋女》詩中,有"驪珠送弭逐飛星, 紅暈輕巾挈流電"之句,以形容女子作胡旋舞時的優美舞姿。

隋唐時代的健身運動發展到今天都變成了什麼?

打馬球

唐代還有在馬打球的運動,謂之打馬球。我國出土的唐.懿德太子墓,有巨幅的打馬球壁畫,描摹這種運動的情狀。唐代的菱花鏡帶鑄有浮雕狀的打馬球裝飾畫,馬上擊球者,高髻凌空,類似貴族仕女形象。唐代婦女很多擅長騎馬的,出土的唐代打馬球俑中,女俑是非常多的。五代時後蜀孟昶寫有宮女打馬球七言絕句,詩云:"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宮家認,偏偏長贏第一籌。"

隋唐時代的健身運動發展到今天都變成了什麼?

牽鉤

"牽鉤",在春秋戰國時期原是軍事體育運動的一種,至唐代,運則成為一種國間的體育運動形式了。"牽鉤"到了現今就是"拔河",梁宗懍所撰《荊楚歲時記》曾述:"牽鉤之戲, 以綆作篾纜,相(系)綿亙數里,鳴鼓牽之。求諸外典,未有前事。公輸子游楚,為舟戰,退則鉤之,進則強,遂以制越,以鉤為戲,意起於此。"可見拔河遊戲,竟起源於模擬水戰勾船的軍事行動。唐代的拔河比賽情況,《景龍文館記》曾有記載,據述:"景龍四年(710),清明,中宗(李顯)命侍臣為拔河之戲,以大麻絙(粗繩子)兩頭系十餘小索,每索數人執之以挽,六弱為輸。時,七宰相、二駙馬為東朋,三相、五將為西朋,僕射韋巨源、少師唐休璟以年老,隨絙而踣(跌倒),久不能起,帝以為笑樂。"《事物原始》則記載有兒童拔河的情景:"令小兒兩頭索拽而對挽之,力強者牽弱者而僕,則以為勝負,此唐時清明節拔河之戲也。當時君臣亦以此為樂,出金波遺事。"說明唐時上層與民間都以拔河為一種季節性的遊樂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