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吃什么?8个误区一个要避开

6个月的婴儿体重迅速增加。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喂养都无法满足宝宝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当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添加辅助食来补充宝宝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但是往往有很多妈妈不知道给婴儿添加什么辅助。那婴儿第一次辅食应该怎么添加什么呢?添加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了?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添加第一种辅食的几个错误的地方。希望能帮到各位宝妈。

中国营养学会和美国儿科学会给出的建议是: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富含铁的泥糊状米粉。原因是大米制成的米粉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宝宝6个月后,从母体中带来的铁元素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高铁米粉能让宝宝获取必要的铁元素.下面是关于吃米粉的8个误区,希望各位宝妈不要踩。

误区一:

外面买的不如自己做的

很多爸妈担心食品安全问题,生怕外面买的米粉质量不过关,吃坏了宝宝。

“米粉嘛,顾名思义,米磨成粉就好了,家里也能做呀!”

自家磨出来的米粉,主要成分是淀粉,营养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宝宝吃完后根本得不到什么营养,更别提用来补铁了。

还有就是,宝爸宝妈要是不懂得必要的消毒措施,那家里做的食物就更不会比买来的安全啦。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吃什么?8个误区一个要避开


误区二:

米粉冲调的越浓越好

不少宝爸宝妈在冲米粉的时候,总怕宝宝吃不饱,米粉一勺一勺的往里添。但其实,冲好的米粉应该调成稍稀的泥糊状。

米粉和配方奶一样,粉和水是有比例要求的,一般米粉的外包装上都会标出粉和水的比例,爸爸妈妈按说明来就好啦。

如果米粉冲的太稠,宝宝的胃功能又比较弱,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还会减少奶的摄入,使宝宝营养不良。

理想的米糊是用勺子舀起倾倒能成炼奶状流下,成滴水状流下就太稀,难以流下就太稠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吃什么?8个误区一个要避开


误区三:

开水冲才冲的开

有时我们发现,家里长辈专门烧了开水冲米粉。

要知道,冲调米粉的水温太高,米粉中热敏性营养会被破坏。但是水温太低,米粉又容易结块,小宝宝吃了会消化不良。所以60-70度的温开水冲调是最理想的,这样的米粉才有营养又好消化呀。

误区四:

米粉是生的,要煮熟

可千万别煮,别的不说,多费事啊!

自家磨的米粉,应该是炒米来做,不是生米,所以用水冲开,再搅成糊就行。外面买的米粉也是熟的,而且被高温度的开水一折腾,营养早跑没一大半儿,太浪费啦。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吃什么?8个误区一个要避开


误区五:

先加水,再加奶,和奶粉一样冲

有的家长不清楚米粉的冲调方法,就理所应当的误以为米粉跟配方奶的冲调方法是一样的,先加水后加粉。

BUT,反啦!这里应该是:先加适量的米粉,再加入调整到约 70 ℃ 的水,然后轻轻用勺子搅匀,成稍稍稀一点儿的泥糊状,适当降温就可以试吃了。

误区六:

加调料提味

家里长辈心疼宝宝,老是惦记着让给宝宝加点料,生怕米糊「味道」不好亏待了宝宝。

宝宝的味觉非常灵敏,光是食物的本味,已经够他们享受了。过早接触调味料,会让他们变成「重口味」哦。再说一次:1 岁以下的宝宝的食物中,是不需要加任何调味料的!

在我们不得不让孩子了解糖、盐的美味前,先尽可能地让孩子认识不同食物的本味吧。回归本真才是对宝宝最好的爱。

误区七:

事前充好,饿了再吃

就像奶粉冲好不能放太久一样,米粉也不能一次冲好多。没吃完的留着下次再吃,这种做法很容易滋生细菌。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你能看到,从空气中到米粉碗里,各种微生物一直在寻找营养丰富的“池子”,进行大规模繁育,突然发现这里有营养有水份还温湿度适宜……大概你下次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吧。

所以啊,在这里强调一下:没人吃过的,最多放 2 小时倒掉,宝宝没吃完的,别可惜,直接倒掉——自己马上吃掉也行(反正长胖也不是因为多吃这一口嘛),餐具也要彻底洗干净。

误区八:

只吃米粉,不吃别的

既然米粉有营养又方便,那是不是一直拿米粉给宝宝做辅食就好了呢?

当然不是啦。宝宝一天天长大,米粉的营养可是跟不上宝宝生长发育的速度的。而且让宝宝吃各种不同的辅食,更是为了促进他的味觉发育和进食能力的发展,这可是宝宝成长的必经之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