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境界,來自平凡的深度


攝影的境界,來自平凡的深度

今天解答兩個很多人問,問了很多的問題。因為分享“美”的感受與體悟的文章有一段時間了,經常會有朋友提問,你為什麼不講攝影,奇怪的是我自己覺得從未跑題,一直都在說攝影相關的世界。基礎的攝影術已經很多了,我看見的定位不是攝影術的重複,而是透過鏡頭,看見世界美的體驗。再貴重的相機也是“死”的,要人發現美,感受到到美,才有動人的畫面。

經常有人問:你能說說你覺得一張圖哪裡美? 坦白的說,說不出來。 美是每個人生命最私密的感受,即使你給我看一張獲得國際大獎的作品,我不覺得他美時,他對我而言就是不值得一提。 所以,我看見裡分享的攝影之美,不是教條的在告訴你,如何分析美,而是分享,啟發每個人靠自己的內心去感受美。 分析是靠知識,感受是靠感覺與內心。


攝影的境界,來自平凡的深度


就如我們上學,都學過一篇關於景德鎮瓷器製作的課文,但學過歸學過,真的要感受,你必須自己去看,還要有時間,能安靜下來慢慢看,給內心感受的時間。我上次去景德鎮,看過現場的瓷器的製作過程,美得讓人沉醉在其中,可以忘記了時光。從那不起眼的一粘土開始,在師傅的手裡,不知轉了多少圈,揉了多少次,就有了一排排素雅的“瓷胚”,有時我更喜歡這屬於自然最本來的樣子,即使不上色,看著也很美。


攝影的境界,來自平凡的深度


做陶瓷的工藝很複雜,從選胚,勾線,打底,填彩,還有需要壓印,描線,最後才是進窯,燒製,燒製的過程最難的是溫度控制。你所看到的每一件精美的瓷器,都是來自那不起眼的一粘土,能把把這樣的平凡帶入藝術的是背後那顆執著的”匠心“,她連結了平凡與唯美,把人與自然巧妙在高溫裡化作了一體。

以前課文學到的是知識,知道瓷器大概是怎麼回事,但從未觸動過內心。 真的觸動內心,必須自己感受,所以,文化需要親歷,只是走馬觀花,什麼也看不到,因為入不了心,就不會有感受的空間,就像死記硬背一篇文章,但並不懂其中的意思,自然不會有感觸。我以前並不懂欣賞瓷器,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發現“瓷器”的美,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在造物上的浪漫表達。


攝影的境界,來自平凡的深度


很多人對日本的“造物”就很喜歡,覺得 素樸,精緻,細膩,又很有美感。但如果讀過很多日本著名設計師的書,你就會發現,視覺呈現給你那份感覺的背後,承載了多少傳承和文化的精髓。每一個線條,角度,色彩背後都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思想的延續。


攝影的境界,來自平凡的深度


很多人經常留言問我:怎樣讓照片更有意境,內涵,深度.....如此之類的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你對一個領域的認知和了解有多深,就決定了你攝影作品有多厚。所謂美的認知,只是另外一種瞭解和解讀。不是說一定去拍瓷器,拍文物才是深度內涵,否則這又是走了形式,如果你喜歡,普通的小工藝品一樣有他背後的故事和內涵。

認知和發現美,與你拿不拿相機,沒有什麼關係。攝影術,只是一條船,決定承載的內容才是照片的意義。如果你真的愛攝影,應該也是愛著這個世界的人,慢慢的,你總會屬於自己的攝影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