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局外人》:這部滿目荒謬的作品,為何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文 | 葶子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歡迎點擊上方關注

豆瓣9.0《局外人》:這部滿目荒謬的作品,為何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如果說,這世上有一本書可以成為我們內心的救贖,那一定是法國作家加繆的《局外人》。

這部發表於1942年的中篇小說,形象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中"荒謬"的觀點,成為當時20世紀西方文壇上劃時代的經典之作。

它講述的是主人公默爾索因為過失殺人入獄,卻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哭泣的舉動而被判處死刑的故事。在默爾索的生命中,他有過無數次選擇說謊為自己辯護的機會,但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說真話,坦然赴死。

整篇故事中,沒有跌宕的情節,也沒有激烈的衝突。它所表達的只是主人公真實的感受和內心。作者通過塑造默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談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

雖然距離小說發表已經過去了近百年,但加繆所塑造的局外人形象,依舊狠狠地戳中了眾多讀者的內心,令人震顫而動容。

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充滿荒謬色彩的字裡行間,卻是這個世界隱藏起來的真相。


【荒謬和真實的對立:我們自以為是的判斷,反倒構造了世界的假象】

"今天,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這句話既是小說驚世駭俗的開篇,也是主人公默爾索的內心獨白。

一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卻奠定了整部作品的荒誕基調。跟隨這句話,也不禁讓人深思:主人公得是多麼冷漠無情的人,才有了這種事不關己的內心獨白。

隨著故事的開展,默爾索的種種行為,彷彿也在證實著讀者的猜測。

因為母親突然去世,他不得不請假回去奔喪。

可當面對老闆不悅的態度時,他卻木然的告訴老闆:這不是我的錯!在前往養老院的路上,他還在顛簸的汽車上睡了一覺,內心好像並沒有因為母親去世而受到影響;

等終於到了母親生前居住的養老院後,默爾索依舊沒有外人以為的悲痛欲絕,甚至再三拒絕了看母親遺容的機會,不僅如此,他還肆無忌憚地在守靈期間抽菸喝咖啡,輕鬆自在地和別人交談。

將母親安葬完畢後,他卻因為能夠充足睡個好覺而感到開心;還在第二天,跑到海水浴場去玩,肆意地與女友瑪麗調情,看完喜劇電影后共度良宵。

在這個充滿規則秩序的文明社會中,喪失親人的打擊無疑是悲痛而慘烈的,人們也往往用痛哭和哀傷來表示對已逝親人的悼念。

但是在默爾索的眼中,母親的去世好像並未對他產生任何影響;在這場悲傷的告別中,他始終是以冷眼旁觀的姿態成為了遊離事情邊緣的局外人。

即便在服喪期間,也不忘了縱情享受生活,這種離經叛道的行為,也使默爾索顯得麻木不仁,因而成為眾人眼中的"怪人"。

豆瓣9.0《局外人》:這部滿目荒謬的作品,為何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可是作者為何要費盡筆墨塑造這麼一個遊離在世界邊緣的怪人呢?整部作品的荒謬色彩,僅僅指的是默爾索的怪異行為嗎?

顯然不是的!

這世上所有令人費解的事情,都在細枝末節中藏了答案,但遺憾的是,我們絲毫沒有耐心去觀察這些,總是過分相信自己看到的事情,而忽略了事物的多面性,也自然而然產生了盲目的判斷。

為了解答默爾索怪異舉止的原因,作者加繆用近乎瘋狂的細節描寫,將默爾索的內心情感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不僅豐富了人物形象,更成為揭示作品主題的關鍵所在。

當我們靜下心來認真閱讀這部作品,會發現:默爾索的真實情感都藏匿在無聲的內心活動中。

他之所以在前往養老院的汽車上昏睡一路,是因為他之前太著急趕往母親的葬禮,而玩命般地在烈日暴曬的馬路上奔跑,從而透支掉體力的原因。

他之所以連續兩次拒絕看母親遺容,不是因為他不愛母親,而是不願意接受母親已經離開的事實。但當他來到靈堂後,第一眼看到的卻是"棺材上的螺絲釘已經旋了進去"。

眼睛看到的,就是心裡所尋找的。默爾索對母親的牽掛和懷念在這個細微的動作中,得到了清晰而有力的體現。

在葬禮第二天出去遊玩,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對至親不尊不孝的表現。

可若聯繫默爾索的生活會發現,這其實是他釋放內心痛苦的方式。

他無法獨自待在家中,讓悲痛的情緒湮沒自己,更無法接受周圍鄰居的同情和悲憫。

這些哀悼的目光,更像是在不斷提醒默爾索母親去世的事實,這無異於是往傷口上撒鹽;為了暫別這種痛苦和傷感,他選擇用最美好的方式來排洩內心糟糕的情緒。

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判斷和事情的真相出現了巨大的反差。作家加繆便是通過主人公的行為舉止告訴讀者:我們自以為是的判斷,反倒構成了世界的荒謬。

每個人的情感表達都是不同的。沉默無言不代表心中沒有掛念;肆意灑脫也不代表內心不會痛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事情,既不想說給別人聽,也不想被別人主動提起。

但我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主觀想法去盲目判斷一件事的是非,用自己狹隘的眼光去胡亂審視一個人的善惡。可這些判斷中,又有幾分是對的呢?

人世海海,眾生百態。這也決定了有太多我們無法知曉的事情,也有太多我們看不到的一面。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善意,往往成了肆意傳播的惡。

與其花費精力肆意猜測別人的生活,倒不如靜下心學著去尊重每個人的與眾不同。


【荒謬和正義的對立:當用偏見衡量他人時,我們便成為了罪惡的傳播者】

對於默爾索來說,他只想用最真實的方式過好這一生。

卻不曾想,這種發自內心的生活方式成為別人眼中的格格不入,甚至也成為自己被判死刑的重要原因。

性格沉默的默爾索,有個朋友叫做雷蒙。他是靠不同女人生活的浪蕩子,由於生活不檢點,被一群阿拉伯人前來尋仇;這也讓經常和雷蒙出入的默爾索成為他們的目標。

在和朋友快樂聚會的一天,默爾索獨自在海灘上溜達,卻被兩個拿著刀具的阿拉伯人盯上;在長久的對峙中,默爾索開槍打死了要傷害自己的阿拉伯人。

這響亮的槍聲,擊碎了美麗海灘上的平靜,也擊碎了默爾索生命中的平靜。他因為開槍殺人,被捕入獄。

隨著這個事件的發展,整部作品的荒誕性質,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一般來說,如果有證據證明,犯人是出於正當防衛,那麼可以得到從輕處置。

但是默爾索卻被指控為謀殺,被檢察官草草地判為死刑。

而這一切的判斷依據僅僅是因為默爾索沒有在母親葬禮上哭泣,這種不符合綱常倫理的行為,竟把無辜的生命送上了斷頭臺。

豆瓣9.0《局外人》:這部滿目荒謬的作品,為何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在這個案件審判中,默爾索的鄰居和朋友們都前來作證,想為默爾索洗脫罪名。

面對女友瑪麗的證明,檢察官卻只關注兩人在默爾索母親喪禮第二天就發生了關係;

面對雷蒙的證明,檢察官卻只關注默爾索為何要與品行不正的雷蒙做朋友;

面對養老院工作人員的證明,檢察官只聽到了默爾索不近人情將母親送到養老院的事情;

在大家極力幫助默爾索洗脫罪名的時候,帶有成見的檢察官卻只想聽到關於默爾索負面的信息,那些溫暖仁慈在他眼中毫無存在價值。

更可笑的是,本是以殺人案開庭的案件審判,到最後卻成為了用倫理綱常為基準的道德批判。

即便默爾索母親的葬禮和這個案件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可檢察官卻因默爾索在葬禮上的冷漠和木然,來剖析他殺人的動機。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麻木冷漠的人才會在至親去世時無動於衷,也只有麻木冷漠的人,才會做出罪大惡極的事情。

在這場滑稽的邏輯鏈條中,檢察官最終用"正義嚴肅"的口吻對所有人宣佈:默爾索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親,他也將因為精神弒母而被判處死刑。

因意外殺人而入獄的默爾索,卻因為精神弒母而被判處死刑,這場帶著黑色幽默的法律審判盡顯荒謬。

在這個偏見重於大山的時代,即便嚴肅認真的法庭,也是顯得滑稽可笑。

這個案件中,沒有人去關心默爾索為何要殺人,大家喋喋討論的都是默爾索為何不在母親葬禮上哭泣。這種異於常人的舉動,在他們看來,比殺了人還要惡劣。

偏見的大山,最終壓垮了法律條文的剛正不阿,正義的審判,最終敗給了眾人競相仿效道德標準。

在這個虛偽而荒謬的世界中,眾人盡顯醜態和愚妄。

唯獨默爾索,活得凜冽而清醒。他始終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個喧譁浮躁的世界中踽踽獨行,用最真實的態度直面這個帶著虛偽面紗的世界。

但這份特立獨行,在當時時代是不被允許的,也是註定要被改造或清理的。

所以,自認為善良的律師和教父再三勸導默爾索可以選擇撒謊來保命,但他卻在生死之際依舊用坦誠來面對這個殘破不堪的世界,他選擇說真話,也選擇了從容赴死。

這樣的結局讓人深感悲涼,也不免引發人們理性而冷靜的思考:小說的情節是荒謬的,可這荒謬的情節不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體現嗎?

很多時候,我們也在無意中成為所謂的"道德法官",用自己的標準去審判他人,產生了"貼標籤"的行為,用固執的看法來判斷他人的好壞善惡,而忽略了個體差異。

殊不知,當有意無意的偏見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那刻,就已經決定了我們看到的不再是真相。

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明目張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但若是能在隨波逐流的世事中活出自我的人,他們一定值得被尊重。

因為他們所遵循的每份原則,都是忠於自己內心的。這種看似格格不入的行為,實則是獨立意志的集中展現,這種生活態度才是值得敬佩的英雄主義。


【荒謬和本心的對立:學會用心看待事情,才能發現隱匿的真相和意義】

在《局外人》這本書中,還有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默爾索的鄰居薩拉馬諾,他的存在更像是默爾索怪異行為的答案。

薩拉馬諾是個年邁的老頭,在妻子去世的八年中,他與一條西班牙獵犬為伴。

但有著古怪脾氣的老人和執拗的西班牙獵犬,好像根本無法和諧相處。

老人經常因為獵犬不聽話對它又打又罵,也有時候,根本不給獵犬在戶外獨自玩耍的時間;

而獵犬也用自己的方式報復著脾氣糟糕的老人,它會在半夜亂吼亂叫,讓老人難以入眠,也會把家中傢俱撕咬的不成樣子。

在這種糟糕的相處中,很多人都覺得老人不適合養狗。

可事實上,我們對事物的評價和認知,往往是因為自身的狹隘。這也決定了我們可以看到事情的表面,卻無法窺視到事情的本質。

老人和獵犬的關係便證明了這一點。

所有人都覺得老人不愛自己的獵犬,可是獵犬在一次意外中走丟了後,大家才明白獵犬在老人心中的地位。

薩拉馬諾焦急又慌張的找遍了獵犬可能會去的所有地方,即便到了晚上,他還是站在小區門口四處張望,嘴裡雖然埋怨著獵犬沒良心,但是眼睛卻不斷地搜尋。

豆瓣9.0《局外人》:這部滿目荒謬的作品,為何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遇到默爾索和雷蒙的時候,他才坦白自己的內心感受,他害怕,害怕別人會把狗抓走,也害怕自己的狗找不到家。

這種害怕的情緒,也驅使著他想從默爾索身上得到寬慰人心的答案。所以他反覆的問默爾索:先生,您說,他們不會把它抓走吧,他們應該會把它還給我的吧……

不僅如此,薩拉馬諾還在深夜時分因為愧疚和擔心而不可抑制的痛哭起來。

薩拉馬諾的這番真情流露,是別人從不曾看到和知曉的。但是看不到和不瞭解,並不代表就沒有;看到的和了解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相。

在《局外人》中,作者加繆對薩拉馬諾的描寫很少,少到讓人不由自主的會忽略。

但是不得不承認,作者正是通過薩拉馬諾對獵犬的前後感情表達,促使讀者開始重新審視默爾索的存在,他以從容不迫的姿態告訴我們:所有的事物除了表面,還有本質。而它的真相和意義,也往往藏匿在本質中。

我們看待事物,除了用肉眼去識別,更要學會用心去感受。

就如老人,只有用心感受他和獵犬相處的日常習慣,才能從他古怪性情中發現對獵犬的重視和疼愛;

就如默爾索,只有用心去感受他行為選擇中的細節表現,才能從他冷漠木然的態度中發現他對母親對生活的愛。

也只有學會用心看待這個世界,才能看到生活的真實和純粹。

我們這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浮沉不定的世事改變我們。當懂得用獨特的視角來全面的審視生活,才不會讓自己在濁世中失了顏色,亂了本心。


【放在最後的話】

加繆的這部《局外人》,讓人看到了時代的荒謬,也讀到了命運的沉重。

在那個渾濁不堪的社會中,只有默爾索活得真實而清醒。他用眾人眼中的離經叛道和格格不入,勇敢地撕扯掉了虛偽時代的遮羞布。

即便作品結局悲涼,他依舊是個英雄,因為他這一生,都是按照自己的的意願生活。無論快樂還是難過,都是內心最真實的表達。與其說世界放棄了他,倒不如說他拋棄了那個滑稽的世界。

感謝作者加繆,他讓日漸麻木的我們從荒誕的故事中找到了丟失的美好品德;

感謝主人公默爾索,他讓我們看到了這個隨波逐流的世界上,依舊有人英勇無畏的奮力抵抗。

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我們已經說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話,也扯出過很多僵硬虛假的微笑,更表達過很多事與願違的觀點。

這些行為舉動讓我們變得合群,生活變得熱鬧,可卻無法讓我們過的舒服自在。

餘下的日子,倒不如扔掉著違心的面具,用赤誠真實的方式,過好這短暫而美好的一生。

也願你我永葆初心,勇往直前。


葶子:以橫豎為尺,撇捺為度,丈量出自己的愜意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