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獨居老人暈倒後引發的深思

“誰家的老年人暈倒了?”,樓下響起女鄰居高亢的叫聲,叫過幾遍之後,陸續有鄰居下了樓,我也去了,看到眼前的一幕,心裡猛然便是一沉,一個老奶奶仰躺在水泥路上,雙眼緊閉,臉色臘黃,她不會已經去了吧!一個和我一樣想法的男鄰居伸出手去探她的鼻息,之後長長地舒了口氣,道:還活著。於是大家才反映過來,有人便拔打了120救護電話。趁著救護車還未到來,幾個鄰居便挨棟挨棟在樓下呼喊:誰家的老人暈倒了。家有老人的人便都出來查看,都說不是自家的人。直到救護車趕來時,也沒有看到老人的親人出現。

由獨居老人暈倒後引發的深思


在醫院陪護她的是熱心的鄰居們,平時這些人見面時同層樓的才互相點個頭,多半人都互不招呼,看上去似乎人與人之間非常的淡漠,可是到了這種時候,才發現他們非常地溫暖人心,並非是各人只掃門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看來天下熙熙,不盡是皆為利來,老百姓那種最質樸的人性其實從未曾丟失過。人們為什麼平時將自己包裹得一副冷漠的樣子,我想只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吧。

老人在醫院裡醒了過來,熱淚盈眶地感謝著好心的鄰居們。她述說了自己的事情:她已有九十高齡了,老伴早已經走了二十多年,老夫妻倆只育有一個女兒,女兒早已遠嫁鄭州,現在只剩她獨自居住在這裡。鄰居們聽了,嘆道怪不得平時怎麼從未看見過她的什麼親人,每次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進出買菜呢!於是便有老太太熱情地招呼她,以後要多與她們走動,有個事也好照應著她。這種熱情勁兒,真應了那一句“遠親不如近鄰”的老話兒。

由獨居老人暈倒後引發的深思


像老太太這種獨居老人不知道有多少,我見過的就有好幾例,並不是所有老人都像她這麼幸運,暈倒後能被人發現和救護。曾經有一個居住在我父母小區的老爺子,平時都是獨來獨往,據說兒子出了國,幾年都難得回來一次,以前還有老伴兒彼此陪伴,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再也沒看見他老伴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在那裡進進出出。再後來,好多天也沒見他出過門了,鄰居只聞到有一陣陣臭味兒傳來,而且越來越濃,便撥了110的電話,警察趕來四處查看,最後打開了老爺子的門,發現人已經死了好多天了,蛆蟲遍地。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步入老年,長大了的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不會常常地待在父母身邊,孤獨的老人會成為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像七八十年代這一拔人,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一個子女負責幾個老年人,即使他們能陪伴在父母身邊,也會力不從心;還有很多遠走高飛的兒女,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的晚景幾乎都很淒涼,能動時還好,一旦生病、住院,那幾乎就是在自生自滅了。很多年青人會說,老了就去敬老院,可是並不是誰都想去敬老院,很多人還是想待在自己家裡怡養天年,如何讓這部分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時光,不讓人生的最後光陰在寂寞無助中度過,我想我們這個社會應該給予這個問題更多的關注。

由獨居老人暈倒後引發的深思


我們除了早夭的人外,誰也逃不脫要步入老年時光,有朋友的可以自己組團共度人生的剩餘光陰,將它過得像夕陽晚照時那樣光輝奪目。可是還有一部分是喜歡獨來獨往的,又或者是被逼著獨來獨往的,那麼這一部分人的晚年要怎麼過才不會孤單,我想只有靠社會的力量了,個人在這裡建議各個民間組織,不要只辦什麼少年培訓班,還應該多辦點各種老年人學習班,比如老年大學這樣的學習機構,目的並不是非要教會他們什麼東西,只不過是為了豐富他們的老年生活,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樂趣,又能與同齡人互相交流勾通,即增加了技能,又結交了朋友,這應該是一舉兩得的事情。當然,建議向他們適當地收費,畢竟也不能讓人家機構賠錢,相信很多老年人也拿得出這筆錢的,這樣老年人也開心,又解決了一些人的就業問題。

又或者不想進老年培訓班的人又怎麼辦,社會可以提供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職業,比如說日本,不是有很多老年人還在工作嗎,而且是幹勁十足,比年輕人還盡職盡責。這樣可以讓經濟能力不怎麼好的老年人繼續掙點錢,或者是那些並不想休息的老年人可以發揮點餘熱,讓他們感到自己並不是老得沒有用處了,這樣也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以上是我個人的意見,希望大家都來想辦法解決獨居老人的問題,讓人到老年不再孤單,悲劇不要再發生在你我周圍。

由獨居老人暈倒後引發的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