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协同执行”?那就算你是上海滩许文强也要被Diss

“听我的!”

“我说了算!”

“你好倔强啊你!”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个事情不需要讨论!”

“我再说一遍!”

追综艺刷微博刷抖音的朋友有没有很熟悉?

不知道“协同执行”?那就算你是上海滩许文强也要被Diss

最近作为《中餐厅》第三季店长的黄晓明黄教主已被全网Diss

霸道总裁的头号代表人物估计是抱着大头丧着说“为什么我说的话,大家都不理解呢?“

只能默默的回应“大家开心就好“

为什么你无法说服他人协同执行?

你有没有这种感受:自己一个人做事很容易,一旦需要与他人合作就很费劲了?那你身边一定不缺这样的人,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以公司团队的合作环境作为案例,你好心好意提出建议,反而遭到冷遇。

同事却说:“你不要浪费我的时间,我还有工作要做。”

更有甚者,说:“你以为你是谁?你是老板吗?”

当时,你很可能耸耸肩说:“既然这样,那我还管什么呢?到时候我就跟领导讲,是你不配合”。但你很清楚,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

他们为什么不能接受我的建议呢?

是因为女娲捏土造他们脑袋的时候,土用少了?

其实,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影响他人的行为,无法让别人改进他们的行为,共同把事做好。

换位思考下,如果你的方法井井有条,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方便了别人。所以,首先要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有问题。即使自己没有问题,把问题归于同事,对解决问题也于事无补,该交差的还是得交差的。

那么,自己有哪些行为影响同事不配合,不能得到同事的认同呢?

说话方式,意思就是转个山路十八弯但是转来转去其主要目的不变。

— 1 —

你的要求≈你向他们在发命令

× A: “你要把报表给我了,这事你要尽快完成决不能拖到下周哦”

√ B: “我需要你的帮忙,下周一可以把报表给我吗?谢谢!”

解读A,类似这样的话,对方虽然知道自己需要配合你,但他真的会很配合吗?在对方看来,你是在发命令,而不是鼓励他人。沟通是否到位的第一条:你的表达是否让人倍受鼓舞,愿意开始行动。

所以,在同事之间平等关系下,即使你强调“你是对事不对人”,你发出的“命令”也等于在“协同”的身上捅上一刀。俗话说,有道理未必有效果。

— 2 —

告诉别人做什么≈你的地位比他们高

有句话说得好,沟通时,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怎么说。

一个信息,不同的表达,总能被解读为不同的“弦外之音”。而我们恰恰被认为最善于解读“弦外之音”的民族,不是吗?解读的对不对先不管。

作为同事,告诉别人做什么及怎么做,这与交待工作给下属的感觉很相似。毫无疑问,这是引导对方朝“你高人一等”的方向去解读,当然要不得。

而比较好的做法是,征求对方的意见,让对方自己说要怎么做,或者让对方主动寻问你要怎么做。

是不是瞬间将心中的大石子放下了?人也不抑郁了?天空明朗啦?

— 3 —

你的指导≈你在指责他们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当你指导别人时,他有可能认为你的言外之意是:“你是有问题的,按我说的来。”他们认为,如果一件事需要改进,就是有问题的;如果一件事有问题,一定是某个人的责任。

当你说,“也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往往会被理解成:“问题一团糟,都是你的问题”。

当你说:“这样做行不通的”

他们往往会说:“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我怎么工作需要你教吗?”

面对这种反应,你可能会想:“真是个蠢货!我只是想帮你而已。”如果这样想,问题就更大了。

而比较好的说法是,“你的想法很有特点,如果这样完善一下会不会更完美呢?”或者,“这个做法的优势很明显,个人有点看法,要不要听一下?”显然,这样说好很多了。

— 4 —

你的指挥≈他们在扮演不重要的角色

如果一个同事感觉自己受人摆布,决策是其他人做的,与自己无关的话,那么,他可能不再与你合作。

这时他可能会说:“你的想法很愚蠢,我可不愿意听你瞎指挥。”

这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

有的时候,他做了些工作,但他认为,在你的眼里是应该的,或者做得好你也没什么表示,他更会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有的人可能会故意不配合,直到你发现他的重要性为止。

而比较好的做法是,让他们参与决策,即使他们给不出什么好的建议,你也应该征求一下他们的看法;另外,当他们做得好时,要及时肯定他们。一巴掌一甜枣都要记得哦!

— 5 —

告诉他们How﹤告诉他们Why

店长黄晓明和林大厨因为制定桌套餐起了争执,黄晓明要求大厨把全部套餐都做成单人份的“这个不需要讨论,听我的!一个人说的算!”

哈喽?人家是主厨!

不知道“协同执行”?那就算你是上海滩许文强也要被Diss

你不告诉他这样说显然无法奏效。

因为人家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么做到底好在哪里。

有些话如果你不说清楚,人家可能无法理解,无法判断你的想法是否有效。

“WHY”比“HOW”更重要,清楚“WHY”才能让人更有动力,更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别忘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待清楚。

— 6 —

告诉他们思路≠他们拥有想法的所有权

你虽然把工作思路告诉了他们,但是他们并没有这种想法的“所有权”。

这个计划是你的,不是他们的。也就是他们没有参与你所思考的过程。

而比较好的做法是,请他们共同参与决策过程,让他们有参与感,这个很重要。多数情况下,人们不愿意执行别人的想法,而愿意执行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两个想法是一模一样的。

— 7 —

你的“动手”< 你的“动嘴”

他们没有看到你把想法付诸行动——“既然你都不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我们为何要按你的说法去做呢?”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

即使是上级,不以身作则,也难以让人配合?

来自一个追综艺留言:“要不黄教主你去炒几个菜试试?做一天主厨试试?”

所以,你必须自己先行动起来,并且让他们看到。

时刻提醒自己,让自己的“动手”大于自己的“动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