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協同執行”?那就算你是上海灘許文強也要被Diss

“聽我的!”

“我說了算!”

“你好倔強啊你!”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這個事情不需要討論!”

“我再說一遍!”

追綜藝刷微博刷抖音的朋友有沒有很熟悉?

不知道“協同執行”?那就算你是上海灘許文強也要被Diss

最近作為《中餐廳》第三季店長的黃曉明黃教主已被全網Diss

霸道總裁的頭號代表人物估計是抱著大頭喪著說“為什麼我說的話,大家都不理解呢?“

只能默默的回應“大家開心就好“

為什麼你無法說服他人協同執行?

你有沒有這種感受:自己一個人做事很容易,一旦需要與他人合作就很費勁了?那你身邊一定不缺這樣的人,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以公司團隊的合作環境作為案例,你好心好意提出建議,反而遭到冷遇。

同事卻說:“你不要浪費我的時間,我還有工作要做。”

更有甚者,說:“你以為你是誰?你是老闆嗎?”

當時,你很可能聳聳肩說:“既然這樣,那我還管什麼呢?到時候我就跟領導講,是你不配合”。但你很清楚,這樣對誰都沒有好處。

他們為什麼不能接受我的建議呢?

是因為女媧捏土造他們腦袋的時候,土用少了?

其實,這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影響他人的行為,無法讓別人改進他們的行為,共同把事做好。

換位思考下,如果你的方法井井有條,方便自己的同時,也方便了別人。所以,首先要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有問題。即使自己沒有問題,把問題歸於同事,對解決問題也於事無補,該交差的還是得交差的。

那麼,自己有哪些行為影響同事不配合,不能得到同事的認同呢?

說話方式,意思就是轉個山路十八彎但是轉來轉去其主要目的不變。

— 1 —

你的要求≈你向他們在發命令

× A: “你要把報表給我了,這事你要儘快完成決不能拖到下週哦”

√ B: “我需要你的幫忙,下週一可以把報表給我嗎?謝謝!”

解讀A,類似這樣的話,對方雖然知道自己需要配合你,但他真的會很配合嗎?在對方看來,你是在發命令,而不是鼓勵他人。溝通是否到位的第一條:你的表達是否讓人倍受鼓舞,願意開始行動。

所以,在同事之間平等關係下,即使你強調“你是對事不對人”,你發出的“命令”也等於在“協同”的身上捅上一刀。俗話說,有道理未必有效果。

— 2 —

告訴別人做什麼≈你的地位比他們高

有句話說得好,溝通時,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怎麼說。

一個信息,不同的表達,總能被解讀為不同的“弦外之音”。而我們恰恰被認為最善於解讀“弦外之音”的民族,不是嗎?解讀的對不對先不管。

作為同事,告訴別人做什麼及怎麼做,這與交待工作給下屬的感覺很相似。毫無疑問,這是引導對方朝“你高人一等”的方向去解讀,當然要不得。

而比較好的做法是,徵求對方的意見,讓對方自己說要怎麼做,或者讓對方主動尋問你要怎麼做。

是不是瞬間將心中的大石子放下了?人也不抑鬱了?天空明朗啦?

— 3 —

你的指導≈你在指責他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當你指導別人時,他有可能認為你的言外之意是:“你是有問題的,按我說的來。”他們認為,如果一件事需要改進,就是有問題的;如果一件事有問題,一定是某個人的責任。

當你說,“也許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往往會被理解成:“問題一團糟,都是你的問題”。

當你說:“這樣做行不通的”

他們往往會說:“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我怎麼工作需要你教嗎?”

面對這種反應,你可能會想:“真是個蠢貨!我只是想幫你而已。”如果這樣想,問題就更大了。

而比較好的說法是,“你的想法很有特點,如果這樣完善一下會不會更完美呢?”或者,“這個做法的優勢很明顯,個人有點看法,要不要聽一下?”顯然,這樣說好很多了。

— 4 —

你的指揮≈他們在扮演不重要的角色

如果一個同事感覺自己受人擺佈,決策是其他人做的,與自己無關的話,那麼,他可能不再與你合作。

這時他可能會說:“你的想法很愚蠢,我可不願意聽你瞎指揮。”

這是因為他們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

有的時候,他做了些工作,但他認為,在你的眼裡是應該的,或者做得好你也沒什麼表示,他更會覺得自己無足輕重;有的人可能會故意不配合,直到你發現他的重要性為止。

而比較好的做法是,讓他們參與決策,即使他們給不出什麼好的建議,你也應該徵求一下他們的看法;另外,當他們做得好時,要及時肯定他們。一巴掌一甜棗都要記得哦!

— 5 —

告訴他們How﹤告訴他們Why

店長黃曉明和林大廚因為制定桌套餐起了爭執,黃曉明要求大廚把全部套餐都做成單人份的“這個不需要討論,聽我的!一個人說的算!”

哈嘍?人家是主廚!

不知道“協同執行”?那就算你是上海灘許文強也要被Diss

你不告訴他這樣說顯然無法奏效。

因為人家並不理解為什麼要做,這麼做到底好在哪裡。

有些話如果你不說清楚,人家可能無法理解,無法判斷你的想法是否有效。

“WHY”比“HOW”更重要,清楚“WHY”才能讓人更有動力,更有主觀能動性。所以,別忘記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交待清楚。

— 6 —

告訴他們思路≠他們擁有想法的所有權

你雖然把工作思路告訴了他們,但是他們並沒有這種想法的“所有權”。

這個計劃是你的,不是他們的。也就是他們沒有參與你所思考的過程。

而比較好的做法是,請他們共同參與決策過程,讓他們有參與感,這個很重要。多數情況下,人們不願意執行別人的想法,而願意執行自己的想法,即使這兩個想法是一模一樣的。

— 7 —

你的“動手”< 你的“動嘴”

他們沒有看到你把想法付諸行動——“既然你都不去實踐自己的想法,我們為何要按你的說法去做呢?”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

即使是上級,不以身作則,也難以讓人配合?

來自一個追綜藝留言:“要不黃教主你去炒幾個菜試試?做一天主廚試試?”

所以,你必須自己先行動起來,並且讓他們看到。

時刻提醒自己,讓自己的“動手”大於自己的“動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